誰動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巡視名人腦博物館

版次:1 頁數:314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

作 者:(美)伯勒爾 著 吳冰青,吳東
叢 書 名:哲人石叢書·當代科普名著系列
出 版 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49250
出版時間:2009-12-01
版 次:1
頁 數:314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生物科學

內容簡介

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成為天才或罪犯?對此存在一個物質的解釋嗎?數百年來,科學家一直對這個問題極度著迷。
《誰動了愛因斯坦的大腦》一書中,伯勒爾詳述了在人腦的物質解剖結構中定位天才與墮落根源的最初科學嘗試,描寫了研究、收藏特殊腦和捐獻腦的人們,以及那些腦本身可謂悲慘的命運。
伴隨著對天才或傑出才能的生物學基礎的熾熱興趣,對於精英腦的迷戀也是19世紀中期蔓延西方世界的腦測量科學狂熱的一個側面。許多一流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留下遺囑,將腦捐獻給科學,而惡名昭彰的罪犯的腦也被解剖學家迅速收集,後者帶著裝滿銳利金屬工具的袋子,食屍鬼似的守候在死刑執行室里。
作者聚焦於拜倫、惠特曼、列寧、愛因斯坦、高斯等人腦的傳奇,講述了名人腦最初是如何被正大光明或不擇手段收集的,然後是如何稱重、測量、解剖和比較的,以及詳盡的研究是如何分析它們的溝裂複雜性和細胞或神經元的大小的。
在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城市,腦收藏被辛勤匯集並得以研究。一群在文學、藝術、音樂、科學和政治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靜候在裝滿甲醛的瓶子裡,期待解開他們的秘密。腦收藏者大都是頗有傳奇色彩的古怪人物,例如華格納,他對高斯腦的研究引發了19世紀的一場科學大爭論。還有福勒兄弟,他們將顱相學引入美國,並使惠特曼皈依其中;惠特曼的腦捐獻給了科學,而又在神秘的情況下消失。
人們最終放棄了這個構想錯誤的顱相學計畫,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腦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但是那些收藏本身仍然存在,今天,在巴黎、倫敦、斯德哥爾摩、費城、莫斯科甚至東京,19世紀眾天才的腦閒置著,標本瓶積滿了灰塵。伯勒爾探訪了這些收藏,考察了創始者最初的意圖和目的。在此過程中,他發掘出科學史上一條為人遺忘的小徑,那是多彩而怪癖的人們為揭開人類心智之謎而孜孜以求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