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粹英

《說苑粹英》為漢劉向所撰,全書凡二十卷。內容涉及廣泛,諸多義理,言簡意賅,饒富深遠意趣。其精華佳句如下:。◎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詭;非所爭勿爭,以避其聲。◎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叡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 孔子顧謂弟子曰:「君子慎所從,不得其人,則有羅網之患。

簡介

《說苑粹英》為漢劉向所撰,全書凡二十卷。內容涉及廣泛,諸多義理,言簡意賅,饒富深遠意趣。其精華佳句如下:

目錄

第一篇

《說苑粹英》 ( 第一篇 )

◎ 婚姻之道廢,則男女之道悖,而淫佚之路興矣。

◎ 地廣而不平.人將平之;財聚而不散,人將爭之。

◎ 善言進,則不善無由入矣;不進善言,則善亦無由入矣。

◎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報於百姓;郊望褅嘗,非求報於鬼神。

◎ 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

◎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辨,長幼之序。

◎ 君子博學,患其不習;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讓也。

◎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

◎ 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於三者,吉祥及子孫矣。

◎ 高山之巔無美木,傷於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於多陰也。

◎ 福生於微,禍生於忽,日夜恐懼,惟恐不卒。

◎ 道以優遊故能化,德以純厚故能豪。

◎ 言人之善,澤於膏沐;言人之惡,痛於矛戟。

◎ 為善不直,必終其曲;為醜不釋,必終其惡。

◎ 恭以敬,可以攝勇;寬以正,可以容眾;恭以潔,可以親上。

◎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 能忍恥者安,能忍辱者存。

◎ 富在知足,貴在求退。

◎ 聖人以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

◎ 為上人者,患在不明;為下人者,患在不忠。

◎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順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難。

◎ 君子之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

◎ 君子不羞學,不羞問。

第二篇

《說苑粹英》 ( 第二篇 )

◎ 夫水出於山而入于海,稼生於田而藏於廩,聖人見所生,則知所歸矣。

◎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 不修其身,求之於人,是謂失倫;不治其內,而修其外,是謂大廢。

◎ 積德無細,積怨無大,多少必報,固其勢也。

◎ 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四馬不能追也。

◎ 夫言行者,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本也。可不慎乎!

◎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天下貴之;仁之所在,天下愛之;義之所在,天下畏之。

◎ 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所以治人也。

◎ 好稱人惡,人亦道其惡;好憎人者,亦為人所憎。衣食足,知榮辱; 倉廩實,知禮節。江河之溢,不過三日;飄風暴雨,須臾而畢。

◎ 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

◎ 為善者天報以德,為不善者天報以禍。

◎ 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

◎ 富必念貧,壯必念老;年雖幼少,慮之必早。

◎ 知者始於悟,終於諧;愚者始於樂,終於哀。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雖不能,心必務為。

◎ 慎終如始,常以為戒。戰戰慄栗,日慎其事。

◎ 兩高不可重,兩大不可容,兩勢不可同,兩貴不可雙。夫重容同雙,必爭其功。故君子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長久。

第三篇

《說苑粹英》 ( 第三篇 )

◎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簡絲數米,煩而不察。故大較易為智,曲辯難為慧。

◎ 天地之道,極則反,滿則損。五采耀眼,有時而渝;茂木豐草,有時而落。物有盛衰,安得自若。

◎ 一言而適,可以卻敵;一言而得,可以保國。

◎ 曾子曰:「狎甚則相簡也;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莊足以成禮而已。」

◎ 曾子曰:「君子茍不求利祿,則不害其身。」

◎ 聖人之衣也,便體以安身;其食也,安於腹。適衣節食,不聽口目。

◎ 言善毋及身,言惡毋及人。

◎ 財不如義高,勢不如德尊。

◎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貪以亡其身。

◎ 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朴。

◎ 營於利者多患,輕諾者寡信。

◎ 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

◎ 江河大潰從蟻穴,山以小阤而大崩。

◎ 禍福非從地中出,非從天上來,己自生之。

◎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浮一沒,交情乃出。

◎ 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可言智。

◎ 先憂事者後樂,先慠事者後憂。

◎ 明鏡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

◎ 《春秋》曰:「四民均則王道興而百姓寧,所謂四民者,士農工商也。」

◎ 匿人之善者,是謂蔽賢也;揚人之惡者,是謂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無所亡傷也;言人之惡者,無所得而有所傷也。故君子慎言語矣。

◎ 夫耳聞者,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

第四篇

《說苑粹英》( 第四篇 )

◎ 子路將行,辭於仲尼,曰:「贈汝以車乎?以言乎?」子路曰:「請以言。」仲尼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詭;非所爭勿爭,以避其聲。明者視於冥冥,謀於未形;聰者聽於無聲;慮者戒於未成。世之溷濁而我獨淸,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 顏回將西遊,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為身。恭則免於眾,敬則人愛之,忠則人與之,信則人恃之。人所愛,人所與,人所恃,必免於患矣。可以臨國家,何況於身乎?故不比數而比疏,不亦遠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慮事,臨難乃謀,不亦晚乎?」

◎ 武王問於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

《說苑粹英》( 第四篇 )

◎ 子路將行,辭於仲尼,曰:「贈汝以車乎?以言乎?」子路曰:「請以言。」仲尼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詭;非所爭勿爭,以避其聲。明者視於冥冥,謀於未形;聰者聽於無聲;慮者戒於未成。世之溷濁而我獨淸,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 顏回將西遊,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為身。恭則免於眾,敬則人愛之,忠則人與之,信則人恃之。人所愛,人所與,人所恃,必免於患矣。可以臨國家,何況於身乎?故不比數而比疏,不亦遠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慮事,臨難乃謀,不亦晚乎?」

◎ 武王問於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

第五篇

《說苑粹英》 (第五篇 )

◎ 存亡禍福,其要在身。聖人重戒,敬慎所忽。

◎ 諺曰:「誡無詬,思無辱。」夫不誡不思而以存身全國者亦難矣。《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之謂也。

◎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叡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六守者皆謙德也。

◎ 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

◎ 孔子曰:「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

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闇,是謂損而不極。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 桓公曰:「金剛則折,革剛則裂,人君剛則國家滅,人臣剛則交友絕。」夫剛則不和,不和則不可用。是故四馬不和,取道不長;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由不剛也。

◎ 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戒之慎之。

◎ 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不失財。日夜慎之,則無害災。

◎ 夫福生於隱約,而禍生於得意。

◎ 大功之效,在於用賢積道,浸章浸明;衰滅之過,在於得意而怠,浸蹇浸亡。

◎ 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

◎ 高上尊賢,無以驕人;聰明聖智,無以窮人;資給疾速,無以先人;剛毅勇猛,無以勝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智必質,然後辯之;雖能必讓,然後為之。故士雖聰明聖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讓;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謂高而不危,滿而不溢者也。

◎ 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何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

◎ 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穀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樹欲靜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得再見者,親也。

◎ 孔子顧謂弟子曰:「君子慎所從,不得其人,則有羅網之患。」

◎ 怨生於不報,禍生於多福;安危存於自處;不困在於早豫;存亡在於得人;慎終如始,乃能長久。

選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