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裝: 1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0486176
條形碼: 9787500486176
商品尺寸: 23.8 x 16.8 x 1.4 cm
商品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張茁,女,1974年2月出生,湖南漢壽人。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中文系講師,浙江大學文藝學博士。讀博以來結合自己的研究論題,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如《有無之間:語言的界線與意義的穿越》,《象與象思維:形象化的創造性思想》,《基於語言的中西思維差異新解》等。同時高高掛起承擔多項省、市級課題。
內容簡介
《語言的困境與突圍:文學的言意關係研究》主要內容簡介:在思想與語言的關係中,語言本身的有限總是令言說陷入窘境,這一困惑貫穿於古今中外哲學與文學的全過程。《語言的困境與突圍:文學的言意關係研究》通過引入西方現代語言哲學、美學的方法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思展開對話與交流,從人與語言、世界、文學的本質關聯入手,揭示出形成言與意之間矛盾與張力的本源:存在本身自行顯現(澄明)並自行隱匿(遮蔽)的特性,使它在現象上永遠呈現出有(在場)與無(不在場)的動態運動,而這種運動本身恰恰又構成了言與意之間的永恆動能和張力。文學作為“世界-人-語言”這一圖式中的交叉核心,文學話語的特殊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它永遠不滿足於對已“有”的陳述,而能夠依託於“象”或“象思維”(一種“先於邏輯的概念和表達方式”),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亦即不斷打破自身的邏輯規定性中,從“有”人於“無”之際創造出新的意義來。語言邏輯所設定的界限,語言本身所構成的牢房,恰恰只有“象思維”及其語言才能夠打破,這就體現為詩性智慧在“有”(有限之言)與“無”(無限之意)之間的成功轉換。
目錄
前言 對語言的功能與地位的反思
第一章 海德格爾:“大道”與“道說”的遮蔽與澄明
第一節 對“存在”的追問:嵌入“無”之中的此在的超越
第二節 解蔽(Aletheia)與聚集(Logos):有與無的轉化
第三節 詩與思:通往“返鄉”的表象之路
第二章 維根斯坦的日常語言學分析:“語言遊戲”與“生活形式”
第一節 早期的邏輯圖像理論
第二節 語言遊戲與生活形式
第三節 從過度分析回歸到基於現象的自然理解
第三章 儒、道詩學:“言”與“意”的博弈
第一節 儒家詩學:“立言”的傳統
第二節 “立象以盡意”與“賦、比、興”的肯定性創建
第三節 道家詩學:“貴意”的立場
第四節 “道不可言”與“重言”、“寓言”、“卮言”的否定性言說
第四章 玄學、禪宗詩學:“忘言忘象”與“佛以意解”
第一節 儒道合流:“得意忘象”的玄學之風
第二節 禪宗:“不立文字”與“不廢語錄話頭”的悖謬
第五章 儒、釋、道詩學的合流與創新
第一節 “象外之象”、“境外之境”——意境
第二節 漢語和漢語思維的特點
第三節 漢語文化的詩性傳統
第六章 中西詩學的對話與交流
第一節 跨時空的對話與交融
第二節 差異與啟示
第三節 會通以超勝:象與象思維
第七章 文學語言的超越性:有與無的生成轉換
第一節 語言是原詩
第二節 文學語言是創造性的語言
第三節 象象生象——文學語言超越性的內在創造機制
第四節 境生象外——文學語言超越性的外在生成機制
結語文化與意義的世界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