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簡介
認知自然是由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環保志願者於2008年6月自發建立的網路宣傳隊伍。團隊以網路為主要平台,開展線上自然認知、自然體驗成果分享、主題電子雜誌製作和發行等活動。以青年環境組織志願者、工作人員為主要客群,推廣“watch & learn”、“美的享受”、“愛的體驗”等自然認知理念。在傳播自然之美的同時,以形象、易於接受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知識。促使客群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學習自然、分享自然,繼而保護自然。
標誌詮釋
標誌說明:造型為天地方圓之圓,象徵我們的地球母親;上面以英文中“watch” 首字母“W”,取藍天之色,取意觀察,意為認知;下面三層分別為“青山、綠地、碧水”,取意自然之偉大;以“learn”首字母“L”,形成綠環,連結天地,取意學習,更體現認知團隊的核心,虛心向大自然學習,感悟自然的魅力!理念詮釋
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起點應該是對自然的熱愛,從而激起了保護的欲望。我們與自然之間的聯繫是切不斷的,現代化的進程卻讓很多人的自然情懷埋沒在了鋼筋水泥之間,亟待喚醒。很多環境保護的行動者,在層層阻礙中變得越來越疲憊,看不清前路。需要來自自然的原始美麗的激勵。有的人,身在自然中,卻不懂自然。常見的路邊的植被,卻連名字也叫不出。生活中細緻的幸福,因為自己的忽視和冷漠而逐漸消失。這種生活態度亟待改善。
我們需要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長久的作為精神力來支持環境保護的行動力。而對任何事物的熱愛是很難一蹴而就的,必須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通過認知,達到了解;通過了解,學會欣賞;通過欣賞,促成保護。”從認知開始,走進自然,喚醒即將被忘記的回憶。
我們需要發現和分享自然之美,需要一種主動探索、學習的生活態度。
同時,自然認知就是一種對美的欣賞,對於任何人來說沒有門檻,易於接受。很多人都因為傳統科普遍布的專業名詞而對認知身邊的事物望而生畏。我們要用美和興趣敲開認知之門,用多媒體化的表達方式,多樣化、趣味化的內容,開始一趟新的科普之旅。
發展歷程
·2008年6月發起、成立;
·2008年7月13日,《認知自然·荷月刊》發行,使用FTP下載;
·2008年9月22日,《認知自然》雜誌開始公開徵稿;
·2008年10月26日,攻克線上閱讀技術。雜誌擁有獨立界面,並實現線上閱讀,同時記錄訪問量。
·2008年10月,製作發行《認知自然·桂月刊》,編號第二期(總第2期),並發布線上閱讀版。
·2008年10月30日,認知團隊部分骨幹於北京見面,研討團隊分工和發展等事宜。此為團隊骨幹第一次見面會議。
·2008年12月05日,認知團隊半年總結。
·2009年03月29日,製作發行《認知自然·柳月刊》,編號第三期(總第3期)。
·2009年04月,團隊“《認知自然》線上‘愛的體驗’分享”項目參與“青國青城大學生環境創意大賽”進入第二輪。
·2009年05月,慶祝華南理工大學Fresh環保協會成立十周年,為其製作十周年特刊《認知自然·賀Fresh特刊》,編號副刊1(總第4期)。
成員參與華南理工fresh十周年特別活得之“2009大學生公益創業發展論壇暨Fresh環保協會十周年慶典”(廣州)。
·2009年06月,與蘭州大學達爾文協會合作“鳥類模糊檢索系統”初步成型。
與蘭州大學達爾文協會、綠隊合作成立學習小組。
·2009年07月,製作發行《認知自然·蘭月刊》,編號第四期(總第5期)。
·2009年10月,製作發行《認知自然·菊月刊》,編號第五期(總第6期)。
·2010年04月,製作發行《認知自然·梅月刊》,編號第六期(總第7期)。
·2010年05月,與重慶高校生物多樣性項目組合作,發行《認知自然·重慶高校生物多樣性項目》,編號副刊2、副刊3(總第8期、第9期)。
·2010年06月,與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製作發行《認知自然·紅樹林特刊》,編號副刊4(總第10期)。
·2010年06月,為慶賀濟溪自然認知團隊成立兩周年,製作《認知自然·兩周年特刊》,編號副刊5(總第11期)。
·2011年03月,發行《認知自然·苓月刊》(2010年製作因故延遲),編號第七期(總第12期)。
。
雜誌閱讀
已出刊雜誌(按時間順序)
第一期(總第1期)《荷月刊》
第二期(總第2期)《桂月刊》
第三期(總第3期)《柳月刊》
特刊[1](總第4期)《賀Fresh特刊》
第四期(總第5期)《蘭月刊》
第五期(總第6期)《菊月刊》
第六期(總第7期)《梅月刊》
特刊[2](總第8期)《重慶高校生物多樣性項目1》
特刊[3](總第9期)《重慶高校生物多樣性項目2》
特刊[4](總第10期)《紅樹林專刊》
特刊[5](總第11期)《認知兩周年紀念》
第七期(總第12期)《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