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想:人總是力圖保持其內部認知系統的平衡與和諧,其中的認知因素包括信念、思想、感情、態度、行動等。不平衡的認知狀態具有動機性質,促使人改變其認知系統的某些因素,以恢復認知系統的平衡。該理論具有現象學特徵,對社會心理學中的人際知覺、行為歸因、態度與態度改變以及人際關係等研究領域產生影響,並構成當代社會心理學的主要取向。
相關詞條
-
平衡理論
平衡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們用一種平衡的方式自發地組織他們的好惡。當兩個人互相喜歡對方而且發現他們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時,這就表現為平衡( balance)...
概述 提出 前提 平衡狀態 判斷狀態 -
態度平衡理論
態度平衡理論(Heider's Balance Theory)是F·海德於1944年代提出。海德認為,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建立的態度大部分來自與他人的關於某...
理論簡介 主要內容 理論圖解 -
海德的平衡理論
1958年,心理學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變態度的“平衡理論”,又被稱為“P-O-X理論”,P代表認知主體,O為與P發生聯繫的另一個人;X則為...
平衡理論 主要內容 缺點 -
行政法平衡理論講演錄
第一講 第四講 第十講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海德平衡理論
綜合言之,海德爾的平衡理論考慮的是一個人會在自己的認知架構內,組合彼此間對人和對物的態度。 為此,當認知主體對一個單元內兩對象看法一致時,其認知體系呈現...
內容 參考資料 -
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
行政法的失衡與平衡 行政法平衡理論比較研究 行政法中平衡論的對立觀念探源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認知理論
認知理論(theories of cognition)是關於有機體學習的內部加工過程,如信息、知識及經驗的獲得和記憶、達到頓悟、使觀念和概念相互聯繫以及...
簡介 詳細內容 理論核心 學科理論 認知過程 -
認知平衡
認知平衡理論是心理學家弗里茨·海德於1958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普遍具有一種平衡、和諧的需要。
-
權力·合作·平衡:防禦性現實主義理論研究
現實主義基本“硬核”的前提下構建了兩大新的理論支柱——認知理論和國內...的發展方向/103 四 理解物質主義本體論與認知因素的關係/107 1.防禦性新古典現實主義是否顛覆了現實主義/109 2.關於權力與認知...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