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中文名:詹曉露
別名:無臂少年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日期:1997.2.10
生肖:牛
星座:水瓶座
身高:1.67米
出生地:江西省婺源縣
事件起因

我是一個拍客,我喜歡邊走邊拍的生活。
我在黃河的奔騰前為壯美震撼,我在西藏的星空下為純淨感動,我在鳳凰的巷道中為寧靜陶醉……一路走來,我多數是被自然風景、歷史景觀、風土人情吸引著目光,牽動著思緒。
可是最近的一次在婺源的旅遊,

他叫詹曉露,今年十四歲。四歲那年,在外面玩耍的曉露被電擊而失去雙臂。苦難是一種極為慘烈的成長催化劑。在失去雙臂的十載歲月中,他撿過破爛、做過零工、當過小導遊……生,易;活,易;生活不易。對於一個沒有雙臂的年幼的孩子來講,生活更不易。
在他失去飛翔的“翅膀”後不久,這個已經很不幸的孩子再次遭遇打擊——不堪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母親走後,父親也選擇了重組家庭。
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抱里撒嬌、在田野里嬉鬧的時候,曉露不得不自己生存下去。
在我的DV記錄中,我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頑強所感動。一個無臂的少年,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穿衣……他的表情非常坦然,沒有抱怨,沒有自暴自棄——正是這種無言的堅定,才更讓我欽敬。
不接受施捨,要有尊嚴地活著。這是曉露給我的最直接的印象。所以,常人能做的事,他努力要求自己都做到。他照顧著自己的生活起居,用勞動所得快樂地生活著;他會上網,通過腳趾頭控制鍵盤,能輕鬆地瀏覽網頁、打字聊天;他甚至能悠然嫻熟地騎著車在家鄉的大街小巷轉悠——趴在車龍頭上,靠僅殘餘的幾厘米的胳膊控制行車。

但是天性樂觀而又倔強的曉露,在生活面前,不屈不饒地證明著自己生存的意義。
在我DV記錄的最後,曉露輕鬆地聊著天,時不時地露出溫暖的笑容,在婺源金黃的油菜花田野中,像春光一樣明媚。我手中的DV,不單單是陪伴我游走世界的夥伴,也是我看這個世界的另一雙眼、我體悟人生的另一顆心。這個年僅14歲的少年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如果生活給了你哭泣、絕望的一個理由,那么,你就要找一千個一萬個歡笑、希望的理由!

2011.3.13,晴,星期日
婺源,這個號稱中國最美的鄉村,是都市人夢中的世外桃源。每到春天,油菜花漫山遍野,吸引了很多攝影愛好者。而我和我的夥伴們在這個山水如畫的地方,卻被一種堅強深深感動了。
無臂少年詹曉露的故事就在這個滿是油菜花的地方悄悄吐露著動人的芬芳……
那一天早上,我們都起了個大早。婺源的空氣是那么的清新自然,我們都貪婪地多吸幾口。在山間,在田野小路,油菜花開得那么旺盛,燦爛的金黃感染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捧著手中的DV盡情記錄下這美麗的風景。忽然,一位朋友驚叫道:“快看,那邊有個斷臂的男孩子在騎電動車。”順著他的目光我們看過去,果然,一個十幾歲的瘦弱的男孩子沒有雙臂,他的上身趴在電動車的龍頭上,用僅剩餘的幾厘米的殘臂控制著車子向前進。

他停住了車,回過頭來看我:“叔叔,您叫我有事么?”非常客氣,那種成熟穩重、不卑不亢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小孩子能有的。我一時間倒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說,嗯嗯呀呀了一會兒,才不大自然地說:“呃,小伙子,你這樣騎車還蠻熟練的。”
旁邊的朋友也對這個孩子產生了興趣,一個朋友熱情地招呼他:“來聊聊吧。”這個孩子很大方,笑著點點頭。我們看著他下車,熟練地藉助於下巴和肩膀將車子倚在路邊的大樹上。我們默默地看著,沒有人去幫助他。因為我們已經看出來了,對於這個孩子來講,對他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帶有色眼鏡去看他,讓他做自己能做的事。
在聊天中,我們知道了這個孩子叫詹曉露,今年才14歲。4歲那年,因為電擊而失去了雙臂。沒過多久,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也選擇了重組家庭。於是,他便開始了流浪的孤兒生活。他撿過破爛,打過零工,做過小導遊……憑著自己的勞動賺取微薄的錢來養活自己。

在命運的捉弄、人生的痛苦面前,他沒有捶胸頓足的嚎啕大哭、自暴自棄,他的平靜從容是一種高貴的人性,在這個孩子面前,我們這幫成年人都深深地欽佩他。
很想幫助他,大夥手忙腳亂地掏錢,遞給他,又不知道怎么說:“小伙子,你不要誤會,我們……”他擺擺手:“不用,我自己能掙錢。”他歪過頭看了看我們,露出了孩子氣的笑容,然後給我們表現了一些他的絕技:用嘴打開電動車後備箱,給電動車充電;用腳握著樹枝,在地上寫字;用牙齒咬著衣服,然後藉助頭部的力量和身體的配合給自己穿衣服、脫衣服……
他看著我們,很真誠地說:“真的,我的日常生活都可以自理的。我還經常當小導遊呢,好多人都誇我呢。”頓一頓,又調皮地向我們眨眨眼睛“如果你們需要導遊,可以找我喔。”
在不長的聊天時間裡,我們都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多么難能可貴,在遭受那么多不幸之後,還對生活充滿著熱烈的希望。
快分別的時候,這個孩子還是流露出了脆弱的一面,他告訴我們他很想上學,想和同齡人在一起玩耍。
我們再度沉默了。也許我們覺得像他們這樣的弱勢群體,在物質上給他們幫助就是我們所謂的“關愛”,其實,還遠遠不夠。因為真正的關愛,一定是先走近他們,理解他們,知道他們內心最渴求的東西……
看了這么多,想了更多,回來一直在做一件事,將這個無臂少年詹曉露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讓大家和我一起感動著,震撼著,每天當深夜坐在桌前,眼前都能浮現出瘦弱的身體,迷茫的眼神,殘缺的雙臂,趴在那輛二手電動車上凝視遠方的樣子。短短几天的接觸,我看到了一個瘦弱身軀里迸發出的強烈的堅強樂觀、勇敢自信地光芒,也讓我再一次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渴望理解弱勢群體內心的真實想法。社會上有很多的慈善家和捐款者,當他們把一疊疊鈔票送到孩子們手裡,鏡頭聚焦過來時,我們只能看到孩子們迷茫的眼神,還有努力配合的笑容。看到這些讓我想起了一個詞:消費弱勢群體。
這次的婺源行,讓我看到了另一種生活態度,值得我們欣賞,那就是在命運的捉弄面前不拋棄不放棄,哪怕一路走來比別人艱辛很多很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笑容一樣燦爛。欣賞之外,我也更懂得了他們。這些弱勢群體,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愛,但是並不只是物質。他們的人生,除了需要物質生活的支撐,遭受過命運不公的他們更需要心靈的溫暖。他們需要社會對他們的認可,他們希望社會看他們時不帶“有色眼鏡”——既不高高在上,也不過分憐憫他們,視他們如正常人一樣。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而不是靠所謂的施捨、所謂的慈善作秀來擁有自己的人生夢想。

希望朋友們同樣會去轉載,分享給我們更多的朋友,讓身邊的愛燃燒,也許就是一個轉載,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可以喚醒一個人的內心的真愛!
媒體報導
雅虎網
優酷網一名網友證實了詹曉露的婺源口音,更進一步指出是清華鎮地區口音;一位江西浙源的導遊表示“3年前我帶團去的時候就見到過他,聽說去過殘疾人游泳協會,遊客們都挺喜歡他的。”;還有網友表示自己姥姥家就在無臂少年家附近,“是有這么個人,大家都叫他曉露,那邊的老人小孩,還有寫生的人都知道他。”不少熱心腸的網友根據網際網路上的線索來到了婺源縣清華鎮,親眼見到了光著膀子僅用剩餘幾厘米的胳膊熟練駕駛著一輛藍色舊歐派電動車的曉露,令他們的心靈深深觸動,“骨瘦如柴,真是可憐啊!”,許多網友當即表示願意幫助曉露。更多沒有親眼見到曉露的網友也在各大網站上發起了關於幫助弱勢群體的活動與如何更好幫助弱勢群體的討論,媒體紛紛進行了大面積報導。
從曉露身上,我們應意識到殘疾人不僅是一個值得關心和幫助的群體,更是一個值得學習和尊敬的群體。網友“油菜花的魅力”同行驢友在隨筆中指出,“這些弱勢群體,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愛,但是並不只是物質。他們的人生,除了需要物質生活的支撐,遭受過命運不公的他們更需要心靈的溫暖。他們需要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如何幫助殘疾人拓展生活空間,如何幫助殘疾人營造平等參與機會,以及如何幫助殘疾人實現生命價值是我們更加需要思考的問題。TOM網
近日,有關婺源無臂少年詹曉露的感人視頻和報導被各大網路媒體爭相轉載,廣大網友紛紛自行發起尋找、幫助詹曉露的活動,已取得一定成效。
無臂少年詹曉露事件源於4月25日一位名為“油菜花的魅力”的網友在騰訊論壇發表的名為《沒有翅膀,也要飛翔——無臂少年詹曉露的堅強人生》的帖子以及她在優酷網原創頻道上傳的相關視頻,她希望通過網際網路宣揚無臂少年的堅毅與頑強,喚起大家對殘疾人的尊重和幫助。帖子和視頻發出後便引起了眾多網友關注,“失去雙臂也能開電動車,如果不是看到這個視頻真不敢相信喔!”“詹曉露做到了很多四肢健全的人做不到的事,了不起!!!”各大網站紛紛轉載文章和視頻,網上出現了大面積的報導。
報導一經發出,網民紛紛在各大網站跟帖留言,同時發起了“人肉搜尋”。根據視頻中提及的“江西婺源”、“14歲”、“有一輛二手歐派電動車”以及片中其他信息,網友不斷提供新的線索。優酷網的一位網友證實了詹曉露的婺源口音,網友“小拇指的約定001”表示自己姥姥家就在無臂少年家附近,“是有這么個人,大家都叫他曉露吧,那邊的老人小孩,還有寫生的人都知道他。”一位江西浙源的導遊更表示“3年前我帶團去的時候就見到過他,聽說去過殘疾人游泳協會,遊客們都挺喜歡他的。”更有網友找到了詹曉露戶籍所在地派出所,貼出了詹曉露戶籍頁的照片。不少假期去婺源旅遊的網友也表示,在彩虹橋附近會看到一名騎著電動車並且騎車技術高超的無臂少年。

有很多網友坦言:“身殘志堅”的事例他們看過很多,但這一次對他們的心靈觸動異常的大。一是因為這個孩子從4歲時就經歷了失去雙臂的慘痛,爾後不久年幼的他再次承受父母“拋棄”的打擊,但現在的他,對生活依然充滿著熾烈的熱愛,心態依然樂觀自信。是什麼力量支撐這個孩子在那么苦痛的人生里還能笑著活下去?這個年僅14歲的孩子,瘦弱的身軀里迸發出的頑強生命力讓成年人欽敬。二是因為拍這段視頻的驢友貼出的一篇隨行朋友的日記。通過這篇日記,網友知道了他們曾給曉露物質的幫助而被拒絕,這個孩子堅定地告訴他們,他可以通過勞動自己賺錢養活自己。他說自己撿過破爛,做過小零工,當過小導遊……
就這個孩子的自強自信,又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他們開始探討究竟應該怎樣幫助弱勢群體。有些網友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幫助弱勢群體的時候,其實還有“高高在上”的心態在--而其實這些弱勢群體最需要的就是尊重與理解;有些網友聯繫社會上一些人的慈善作秀,呼籲不要“消費弱勢群體”;還有些網友開始思考,在對弱勢群體進行物質幫助的時候,還應該對他們進行精神上的支持鼓舞;另有一些網友喊出了“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的口號,他們認為與其對弱勢群體進行一些物質幫助,不如幫助培養他們自己謀生的能力。
對於整件事,一些社會學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網友對怎樣幫助弱勢群體而引發的探討熱潮,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代人內心深處對人性的恆久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