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話語文本國家教育政策分析
作者:李鋼出版時間:2009-01
頁數:320書號:978-7-5097-0541-4關鍵字:教育政策|教育|話語|文本開本:16裝幀:平裝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教育政策文本及相關評論文本作為切入點,採用較為規範的話語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國家教育政策的形態和規律,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書中所採用的文獻編碼統計法,符合科學規範,得到結果數據八千多個,而書中豐富的注釋和圖表以及有關國家教育政策傳播特徵的定量分析模型,也令人耳目一新。關於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是基本可靠的,作者進行的大膽探索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
作者簡介
李鋼,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目錄
目 錄
內容摘要………………………………………………………………………………………/1
序………………………………………………………………………………………………/1
引 論 一項教育政策多種話語評論………………………………………………………/1
理論知識構成
第一章 教育政策話語分析的知識基礎
——多學科文化語境中的教育政策觀……………………………………………/23
第一節 教育政策話語分析的社會人類學基礎………………………………………/24
第二節 多種文化語境中的教育政策觀………………………………………………/32
第二章 教育政策話語分析的哲學理論圖景與相關的語用分析實驗……………………/37
第一節 政治語用分析理論來源與話語分析的哲學觀………………………………/39
第二節 政治語用分析的哲學基礎……………………………………………………/46
第三節 與本文研究有關的政治語用分析研究綜述…………………………………/62
第三章 教育政策話語分析的概念、方法與分析策略……………………………………/77
第一節 主要概念界定…………………………………………………………………/78
第二節 面向教育政策的話語分析理論………………………………………………/86
第三節 本文採取的研究策略…………………………………………………………/101
文本實驗分析
第四章 國家教育政策話語傳播的實驗研究
——以《教育部政報》題錄的計量分析為例……………………………………/109
第一節 建立實驗分析框架……………………………………………………………/109
第二節 《政報》文獻數據的統計與自然分類結構變化情況………………………/112
第三節 教育政策話語信息傳播的特徵分析…………………………………………/118
第四節 從《政報》文獻數量的波動性看各類政策話語之間的聯繫………………/133
第五節 本章小結………………………………………………………………………/149
第五章 話語與國家教育政策發展機制——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敘事分析為例………/152
第一節 問題意識確立與選擇教育政策敘事分析框架………………………………/152
第二節 有關全教會背景及主要報告內容敘述………………………………………/157
第三節 國家重大教育政策變遷的兩個階段…………………………………………/180
第四節 國家教育政策發展的軌跡……………………………………………………/185
第五節 本章小結 國家重大教育政策變化的“漸進層遞”機制…………………/192
第六章 民間自發訴求教育政策的話語機制——以民眾來信的話語特徵分析為例……/195
第一節 本章實驗研究的材料、研究方法和前提假設………………………………/195
第二節 公眾書信的基本情況統計分析………………………………………………/198
第三節 公眾來信的話語中蘊含著自發訴求教育政策的機制………………………/210
第四節 本章小結 來信中的自發訴求機制
反映了個體與國家教育之間的政策調適關係………………………………/220
第七章 話語與國家教育政策的觸發機制——以政協提案的話語研究為例……………/223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的確定…………………………………………………/223
第二節 提案話語特徵的統計分析過程………………………………………………/226
第三節 提案話語特徵的綜合解釋……………………………………………………/249
第四節 本章小結 話語與國家教育政策的觸發機制………………………………/258
第八章 新世紀新政策新話語………………………………………………………………/264
第一節 影響國家教育政策發展的文化認識維度……………………………………/265
第二節 確立一種“循序漸進”的國家教育政策發展觀……………………………/267
第三節 關於本文寫作的三點思考……………………………………………………/273
參考文獻………………………………………………………………………………………/282
致 謝…………………………………………………………………………………………/296
附 錄 著作中涉及的重要人名中英文對照表……………………………………………/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