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通知
教育部 國家語委關於印發《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教語用[2016]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語委,相關省、自治區民委(民語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語委,國家語委成員單位,部屬各高等學校:
現將《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十三五”規劃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語言文字事業科學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深刻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要加強對語言文字事業的統籌管理,完善“政府主導、語委統籌、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推動本地區各級政府擔負起語言文字工作的主導責任並切實加強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領導和支持。要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語委成員單位的作用,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學術團體、社會組織和相關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共同做好語言文字工作。
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把推動語言文字事業發展作為重要職責,把實施“十三五”規劃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重要任務。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級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明確責任和分工,根據本行業、本地實際,制訂實施方案,確定重點任務時間表、路線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教育部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2016年8月23日
規劃全文
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年8月23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
目錄
一、發展形勢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發展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1.大力提升農村地區國語水平
2.加快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
3.強化學校語言文字教育
4.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
(二)推進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
5.推動語言文字信息化技術創新發展
6.加強語言資源建設
7.建設語言文字信息化平台
(三)提高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8.提高保障國家戰略和安全的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9.創新語言文字服務方式
10.服務特殊人群語言文字需求
(四)弘揚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
11.推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發展
12.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
13.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語言文化交流合作
14.加強語言文化國際交流與傳播
(五)完善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
15.加強語言文字法治建設
16.完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
17.健全語言文字測評體系
18.強化重點領域語言文字監督檢查
四、重點工程
(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
(二)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工程
(三)“網際網路+”語言文字服務工程
(四)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與保護工程
(五)語言文字築橋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創新工作機制
(三)推進隊伍建設
(四)加強宣傳教育
(五)強化科研支撐
(六)保障經費投入
為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以下簡稱《語言文字規劃綱要》),明確未來五年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制定本規劃。
發展形勢
語言文字事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和全民性的特點,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力量,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事關歷史文化傳承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強國必須強語,強語助力強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道路。“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國語普及率達到70%以上;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制度逐步完善,工作體系基本形成,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進一步完善,為推進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良好基礎;語言資源保護開發取得進展,語言文字科學研究和基礎建設更加貼近國家發展需求;語言文字信息化進程加快;語言文字品牌活動廣受關注,世界語言大會成功舉辦,漢語國際傳播蓬勃發展,我國在世界語言文字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得到提升。這些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語言文字規劃綱要》、全面提升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的關鍵五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進一步推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特別是對農村和民族地區的推廣國語工作提出了新期盼;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型化等新技術的不斷湧現,為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和社會套用賦予了新內涵;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和平發展、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特別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對增強語言文字事業服務保障能力與國際交流合作提出了新任務;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傳承、發展和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開闢了新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語言文字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面對時代變革和國家發展創新的迫切需求,語言文字事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農村和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還不高;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創新與社會套用能力還比較薄弱;國家語言能力和語言文字服務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需求;語言文字規範套用面臨網路時代新挑戰;管理體制機制和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革創新。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尊重規律、把握國情,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針對重點領域和重點問題攻堅克難,不斷開創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新局面。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為核心,向國家戰略聚焦,向農村和民族地區攻堅,向社會套用推進,向現代治理轉型,向國際領域拓展,大力推行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加快語言文字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高國民語言能力,構建和諧健康的語言生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實現國家語言能力與綜合國力相適應。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本普及。全國範圍內國語基本普及,語言障礙基本消除;農村國語水平顯著提高,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國民語言文字套用能力顯著提升;社會用語用字更加規範。
——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發取得重要成果,基本適應國家和社會信息化發展需求;語言資源保護、開發和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瀕危語言得到科學記錄和保存;語言文字信息化平台和工作手段更加完備。
——語言文字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語言文字工作更加適應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需求;各項語言文字服務不斷滿足社會和人民民眾的語言交流和使用需求。
——語言文化廣泛傳播與繁榮發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得到傳承弘揚和廣泛傳播;各民族語言文字科學保護進一步加強;海外華人的中華語言文化認同感明顯增強,中文的海外學習使用範圍明顯擴大、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語言文字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深化。
——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語言文字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信息化條件下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測評體系進一步完善;語言文字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社會語言生活和諧健康發展。
主要任務
(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1. 大力提升農村地區國語水平。將提升農村地區國語水平貫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全過程。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適應促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就業和科技套用的需求,創新開展農村國語宣傳推廣工作,大力提升青壯年勞動力國語水平,使其具備國語溝通交流能力。
2. 加快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進一步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基礎作用。結合國家實施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以提升教師、基層幹部和青壯年農牧民語言文字套用能力為重點,加快提高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率。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3. 強化學校語言文字教育。堅持把學校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普及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將語言文字要求納入學校、教師、學生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構建適合大中小學生身心發展和道德養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語言文字教育課程和活動體系。加強語言文字示範校和書寫特色校建設。注重幼稚園教育中閱讀興趣的培養,使孩子學會傾聽並能用國語進行基本交流。加強中國小國語口語、規範漢字書寫、閱讀寫作及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提高中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聽說讀寫能力。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科學設定語言文字相關課程,以提高語文鑑賞能力、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語言文字套用能力。強調教師表率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使用國語,正確使用規範漢字,努力提高傳統文化素養和語言文字套用綜合能力。
4. 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完成城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目標,促進已達標城市保持並不斷提高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全面開展區域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省級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根據實際制定區域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實施方案,積極試點,適時推開。開展縣域語言文字套用監測。把語言文字規範化要求融入行業管理、城鄉管理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將城鄉語言文字規範化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鄉鎮創建內容。積極推動黨政機關、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公共服務行業等重點領域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引領全社會推行普及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二)推進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
5. 推動語言文字信息化技術創新發展。發揮語言文字信息化技術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支持推動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與合成、文字識別等智慧型化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支持不同語種間的機器翻譯研究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智慧型輔助學習和評測的技術產品研發。推進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語言計算技術創新,在信息技術新一輪發展中掌握主動權。
6. 加強語言資源建設。樹立語言資源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和戰略資源的意識。加強語言資源建設的統籌協調,努力形成“有序開發、多元投入、社會共享”的語言資源建設與管理機制。大力推進語言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強化語言資源基礎建設,有效整合、研發基礎語言資源庫。建設國家語言資源服務系統,促進語言資源的開放與共享。
7. 建設語言文字信息化平台。建設適應面廣、影響力大、權威性強的全球中文學習網路平台。推進語言文字政務信息化,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入口網站、微博、微信及手機客戶端建設,構建層次分明、結構科學、功能完備的語言文字宣傳教育、益民服務網路。
(三)提高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8. 提高保障國家戰略和安全的語言文字服務能力。加強語言與國家安全,語言認同與國家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研究,為保障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提供政策支持和專業服務。增強國家戰略意識,圍繞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畫、脫貧攻堅工程等國家發展戰略對語言文字的需求,加強語言規劃、語言文字信息技術、跨境語言等研究,提升語言文字服務能力。分區域、行業、領域和人群開展語言國情調查。推動語言文字使用狀況列入國家人口普查和其他相關調查統計工作。
9. 創新語言文字服務方式。面向社會開展全方位的語言文字政策法規、規範標準、基礎知識和社會套用等諮詢服務。研究制定多語種外語規劃。創新語言文字服務和語言人才培養機制,推動高等學校完善外語語種結構,培養和儲備關鍵語種複合型外語人才。建立應急和特定領域專業語言人才的招募儲備機制,為大型國際活動和災害救援等提供語言服務,提升語言應急和援助服務能力。支持開展面向特定行業人群的語言文字服務。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團體以多種方式為社會提供語言文字服務。增強語言經濟意識,啟動語言產業調查,大力支持語言產業發展,推動生成新的經濟成長點。
10. 服務特殊人群語言文字需求。把手語盲文規範化作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內容。實施《國家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計畫(2015—2020年)》,加快研製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系列規範標準,規範和推廣國家通用手語、通用盲文。研製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水平等級標準和測試大綱,逐步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等級測試。加快推進手語盲文信息化建設,組織研發國家通用手語、國家通用盲文信息技術產品。培育和發展手語、盲文社會服務機構。加快手語和盲文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各類語言障礙研究和語言康復治療技術開發利用。繼續推進並完善視障、聽障人員國語水平培訓測試。
(四)弘揚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
11. 推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發展。樹立和增強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學校語言文化傳承功能,推進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行動,加強中國小古典詩文教育教學。推動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等文化實踐活動入社區、下基層、進部隊。支持開展對吟誦的研究、搶救保護和傳承工作。開展當代語言文化研究,促進語言文化健康發展。完善國民語言教育大綱,推動開展國民語言教育。
12. 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各民族語言文字是中華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加強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科學保護,進一步發揮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獨特作用。加快制定傳統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基礎規範標準,推進術語規範化,做好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開展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搶救保護工作。
13. 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語言文化交流合作。加大支持和服務港澳同胞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力度,加強港澳青少年國家認同與語言文化認同教育。充分利用兩岸語言文字交流合作協調機制,推動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和語言文化交流。繼續編寫和推廣套用兩岸中華語文工具書、科技名詞工具書,進一步完善兩岸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建設,繼續推動漢字簡繁文本轉換技術等的合作研究與開發。創新拓展與港澳台青少年的語言文化交流活動。
14. 加強語言文化國際交流與傳播。積極配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的實施,適應“一帶一路”建設、中外人文交流機制等需求,加強與重點國家的語言文化交流與合作,開闢多層次語言文化交流渠道。推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走向世界,打造交流品牌,做好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作。繼續建設好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幫助海外中文學校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其橋樑紐帶作用。拓展中文在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中的使用範圍。
(五)完善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
15. 加強語言文字法治建設。完善語言文字法律制度,研究修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研究制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辦法》等配套規章,推動相關行業法律法規吸納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的內容,完善地方語言文字法規規章。健全語言文字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協調機制,嚴格語言文字社會套用執法工作,加強綜合執法,分批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語言文字執法調研和執法檢查。
16. 完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信息化條件下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處理好先期引導和事後規範的關係。強化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統籌管理,健全規範標準框架和層級,加強規範標準研製部門之間的深度合作。完成第三次國語審音工作,完善國語語音規範。加強對《通用規範漢字表》《國語異讀詞審音表》等規範標準的配套專項研究,制定基礎教育用漢字相關字形標準、大字元集漢字相關屬性規範標準。加強科技名詞使用的標準化建設。制定海外中文教學標準。主導中國語言文字國際標準的制定。推進外語中文譯寫規範工作,制定公共服務領域外國語言文字譯寫規範標準。
17. 健全語言文字測評體系。修訂完善國語水平測試、漢字套用水平測試、漢語能力測試等各類測試大綱、標準及管理規章制度。加快推進國語培訓測試的信息化建設和資源建設,全面實現計算機輔助國語水平測試。建立完善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語言文字套用能力標準,推動開展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語言文字套用能力培訓測試。繼續推動開展漢字套用水平測試、漢語能力測試工作。
18. 強化重點領域語言文字監督檢查。建設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新媒體、公共服務領域、公共場所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監測體系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引導和服務體系。加強對網路語言、新詞新語、字母詞、外語詞等的監測研究和規範引導。強化對網際網路語言文字使用的規範和管理。倡導文明用語用字,抵制低俗語言,推動社會語言文明建設。規範重點領域信息技術產品中的語言文字套用。
重點工程
(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
與國家扶貧攻堅等工程相銜接,在農村和民族地區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
加大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研究、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和出版支持力度。繼續實施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國語提高培訓計畫。實施邊遠、民族地區幹部和青壯年農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計畫。推動各對口支援省市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項目納入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範圍。
繼續實施大中國小校長、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計畫。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國語等級達標規定。建設中國小語文課文示範誦讀庫。
大力開展農村青壯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套用能力培訓。推動勞動力輸出、輸入地區開展進城務工人員國語培訓服務。
(二)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工程
協調和調動有關部門的積極性,通過示範、引領和扶持等方式,積極整合和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力量投入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多方力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新進展,開展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攻關。
推動開展多語種機器翻譯關鍵技術攻關,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前沿信息技術,探索解決不同語種間自動翻譯關鍵技術問題。
構建語言智慧型學習模型,開展語言理解、語言生成和語言評價等智慧型輔助語言學習系統和語音識別關鍵技術研究。
開展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評測研究,對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成果水平進行科學評價,服務語言文字信息化技術水平評測,滿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對語言文字信息化技術的需求。
(三)“網際網路+”語言文字服務工程
以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推動語言學習、語言服務、語言管理。建成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基礎資料庫群,為社會套用、政府決策和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與數據支撐。
打造全球中文學習網路平台,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營、互聯共享、線上學習評價相融合的全球中文推廣普及機制。
整合現有資源,建設涵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語文知識、外語中文譯寫規範等內容的基礎資料庫,向社會提供語言文字諮詢服務。
構建國家語言文字決策支持統計服務系統,建設涵蓋語言文字政策法規、區域和行業語言文字工作、社會使用狀況、學校語言教育、語言文字學術研究和人力資源等內容的基礎資料庫。
(四)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與保護工程
探究漢語漢字源流,支持開展漢語語音、漢字、辭彙、語法歷史與現狀研究。研究制定中華詩詞新韻規範。繼續建設中華經典誦寫講資源庫。
依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一步整合現有原創語言文化類活動,提升質量,打造中國語言文化傳播品牌。組織舉辦經典誦讀、書寫書法、詩文創作等社會廣泛參與的宣傳、展示和賽事活動。
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收集整理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民間口頭文化的實態語料和網路語料,建設大規模、可持續開發的多媒體語言資源庫,開發語言展示系統,編制和完善中國語言地圖集、語言志等基礎性系列成果。
推動籌建中國語言文字博物館。
(五)語言文字築橋工程
協同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學研究力量,開展多語種語言人才培養儲備狀況調查及語言國情調查,建設適應國家對外開放重大戰略需要的語言服務國家資源庫。實施國家對外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計畫。
建立“語言通”服務網路平台,建立語言大數據增值服務機制,開發面向智慧型手機的“語言通”客戶端,形成適應我國在對外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中所需要的語言線上服務能力,為社會提供語言採集、線上翻譯、知識專題和大數據增值服務。
繼續建設好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探索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開展海外中文教師國語培訓,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測試的海外推廣力度。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各級語委對語言文字事業的統籌管理,完善“政府主導、語委統籌、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要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和政府績效管理目標,建立由分管領導任主任的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切實加強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各級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強化機構建設,切實履行統籌協調職能,主動作為,提高工作服務水平,充分發揮語委成員單位作用,爭取各方面支持。各語委成員單位要有領導分管、有人員專管語言文字工作。
各級各類學校要有機構和人員負責語言文字工作。
(二)創新工作機制
完善多部門協同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各相關部門圍繞自身發展創造性開展語言文字工作。完善諮詢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建立健全標準化工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語言文字標準化機構的作用。進一步調動地方和基層工作積極性,依法開展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加強地方政府語言文字工作履職督查,建立問責機制,形成長效機制。
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吸引和扶持語言文字及相關領域學術團體、社會組織以及志願者等各方面力量,在咨政建言、宣傳教育、學術研究、交流合作、培訓服務、檢測評價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委託社會機構對語言文字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規範標準等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加強社會監督。
建立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機制,引導企業在語言文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發揮主導作用。
(三)推進隊伍建設
加強語言文字工作隊伍建設。建立完善語言文字工作管理幹部、學校語委主任、國語水平測試員、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語言文字工作專兼職管理人員上崗培訓和定期輪訓制度,提高相關人員的語言文字法治思維水平、依法行政能力和業務素質。加強語言文字培訓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智力支持、活動支撐、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表彰獎勵語言文字先進集體和個人。
加強語言文字專家隊伍建設。加大對高校、研究機構語言學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物的培養和扶持力度,重視中青年學者的培訓研修、交流合作,形成較為穩定的人才培養機制,充實國家語委科研工作專家庫。推進“語言文字國際高端專家來華交流項目”的實施,推動“走出去”計畫,遴選優秀學者出國研修。吸引相關技術人才投入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發,大力推動跨學科、複合型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重點加強語言文字公共政策研究、決策諮詢和規範標準制訂等方面的專家隊伍建設。
(四)加強宣傳教育
創新宣傳手段和方式,繼續開展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活動。將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納入法治宣傳教育內容。面向機關、學校、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新媒體、公共服務行業以及相關社會組織、城鄉社區,開展語言文字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規範標準和基礎知識普及性宣傳。及時對語言文字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引導,增強國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意識,營造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社會環境。
(五)強化科研支撐
加強統籌規劃,支持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圍繞國家戰略和發展需求,語言生活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兼顧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和對策性研究,支持跨學科和協同創新研究。支持語言學科建設,提升學科地位和學術影響力。加大對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做好成果的開發使用,提升科研項目的影響力。進一步完善國家語委科研工作體系,創新資助方式,探索設立後期資助項目、出版資助項目。落實《國家語言文字智庫建設規劃》,打造若干定位明晰、特色鮮明、機制健全、效能優良的語言文字智庫。
(六)保障經費投入
建立健全語言文字事業經費投入機制,逐步加大對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經費投入力度,對民族地區和農村、邊遠、貧困地區推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給予經費傾斜。鼓勵地區間建立對口支援和合作關係。各對口支援省市要將面向各類人群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項目作為援助內容,加強培訓力度。支持多渠道籌措語言文字事業發展資金,鼓勵企業、團體、個人捐贈。建立語言文字事業捐贈資金的監督管理制度。
本規劃由各級政府及其語言文字工作部門牽頭、語委成員單位和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協同實施。各地要把實施《語言文字規劃綱要》和本規劃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級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落實責任分工,制訂實施方案,確定重點任務時間表、路線圖,共同推進落實。國家語委將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跟蹤監測並向社會公布各部門和各地實施規劃情況,使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專家解讀
9月13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這是推動未來五年語言文字事業創新發展的行動綱領。
圍繞《規劃》提出的2020年目標——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本刊特邀部分國家語委委員及語言學專家學者,就我國語言文字的薄弱環節、規範套用、服務能力等問題,對《規劃》進行解讀,探討如何建設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
1、創新發展,激發語言文字事業活力
依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新戰略,《規劃》設計了一系列基本任務和重大工程,以適應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新需要。從具體內容來看,《規劃》有哪些創新點?
楊亦鳴(江蘇師範大學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規劃》有三個突出的創新點:一是對語言文字事業的認識和表述更加深入和全面,第一次明確指出“語言文字事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和全民性的特點,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力量,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事關歷史文化傳承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對語言文字事業的規劃更加自覺地“以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為核心”,首次確立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國家重大戰略來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言大國、語言強國的理念。
三是對語言文字事業規劃的實施做出周密安排,首次在發展規劃中部署重點工程工作,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凝練為五大重點工程,確保“十三五”規劃全面、有序、高效地實施。
趙世舉(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規劃》強化了全面語言觀和服務意識,體現了開拓創新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由過去主要關心語言文字的使用,拓展至全面關心語言資源建設、保護和利用;由只關心人的語言文字使用,拓展至也關心機器的語言文字使用;由主要關心語言文字的工具功能,拓展至也關心其他功能;由主要關心語言文字自身,拓展至也關心相關領域;由主要關心人的基本語言表達,拓展至全面關心人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由主要關心國民語言能力,拓展至全面關心國家語言能力;由主要開展語言文字規劃和管理,拓展至也提供語言服務。
2、問題導向,初步實現書同文、語同音
面對時代變革和國家發展創新的迫切需求,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目前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十三五”時期將如何加強和解決?
姚喜雙(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司長):《規劃》不僅系統梳理了語言文字工作的歷史、地位、作用,而且全面分析了語言文字事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並明確指出,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包括:農村和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還不高,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創新與社會套用能力還比較薄弱,國家語言能力和語言文字服務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需求,語言文字規範套用面臨網路時代新挑戰,管理體制機制和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革創新。
以國語普及率為例,截至2015年底,雖然全國國語普及率達70%以上,但我國西部和東部相差了20個百分點,大城市普及率超過90%,許多農村和民族地區只有40%左右。針對這個問題,《規劃》要求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大力提升農村地區國語水平,加快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大力提升青壯年勞動力國語水平,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到2020年,實現“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目標,這也意味著,幾千年來“書同文、語同音”的夢想將初步實現。
周建設(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語言智慧型研究中心主任):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對語言信息服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要求越來越高。針對當前“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創新與社會套用能力還比較薄弱”的問題,《規劃》指出,我國將實施“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工程”和“‘網際網路+’語言文字服務工程”,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前沿信息技術,推進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語言計算技術創新,推動語言學習、語言服務、語言管理。
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與語言學的交叉融合優勢,為語言文字信息化和智慧型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礎,但機器理解人類語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語言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每種語言,包括方言、俚語以及伴隨語言的情緒、交流環境等,使得機器理解起來難度極大。雲計算和大數據使人工智慧由可能變為現實,豐富了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和個性化教學等互動認知手段,突破了“教”和“學”的時空限制,實現了個性化反饋和有效溝通。
《規劃》聚焦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難題,加強語言處理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將有力地促進語言文字信息化和智慧型化。
3、規範使用,構建和諧健康語言生活
《規劃》將“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列為未來五年語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務。那么,“十三五”時期,將如何營造和諧健康規範的社會語言環境?
田立新(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是語言文字事業的基礎性工作,其根本目的在於推動社會規範使用語言文字,提高語言文字使用效能。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研製發布了200多項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但仍存在體系不明晰、內容有空白、質量要提高、執行較薄弱等問題。
推進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一方面要以“五個面向”為指導,探討構建層級分明、內容齊全、類型完整、功能完善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框架。
另一方面要以科學研究為支撐,落實《規劃》提出的關於國語語音、基礎教育領域漢字字形、大字元集漢字屬性、科技名詞、海外中文教學以及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等規範標準的制修訂任務,提高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質量。
高長力(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廣播電視作為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主流媒體、大眾傳媒,是語言文字工作的前沿陣地和重要領域,對全社會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發揮著引領和示範作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把語言文字規範使用作為監聽監看的重點,不定期開展不規範用語專項排查整治。比如,在對上星綜合頻道娛樂節目為期一個月的重點排查中,發現了不規範使用語言文字情況16件次,涉及12家播出機構的14檔節目。這些節目經過整改之後,廣播電視用語規範性有了明顯改觀。
推動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時期,總局將會進一步加強對廣播電視用語潛在風險的分析研判,對類型化、趨勢化現象儘早介入干預,如針對網路不規範語言侵蝕廣播電視現象,開展信息收集和預警提示,做好事先防護工作。
程凱(中國殘聯副理事長):語言文字是傳承播灑文明的載體和消除障礙、促進理解與交流的鑰匙。我國現有各類殘障人士約8500萬人,其中聽力、視力殘疾者使用著有別於國語和漢字的特殊語言文字。
目前,“國家通用手語方案”和“通用盲文方案”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正在部分特殊教育學校(院)和社會一定範圍內開展,以檢驗方案的科學性、適用性,並不斷對試行方案進行補充完善。“十三五”期間,中國殘聯將加快推進手語、盲文規範化,2018年將頒布《國家通用手語方案》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2020年頒布相關規範標準,到2020年培訓1600名通用手語骨幹和300名通用盲文骨幹,這對保障殘疾人語言文字權益,促進殘疾人文化素質提高與融合發展,推進殘疾人實現全面小康進程將發揮重要作用。
4、回應需求,提高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社會發展使得語言文字事業成為深刻影響國家建設、發展、安全和大眾生活的重要因素,因而也被賦予諸多使命和任務。提高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的緊迫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十三五”時期應如何提高國家語言文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社會人民需求的能力?
趙世舉:人類自從創造了語言、步入文明時代以來,語言與社會總在互動中不斷發展。例如,文字的產生,使人類交流、社會構建和文明傳承突破了時空局限,開啟了“有史”文明;印刷術的發明,方便了信息的高效交換和共享,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語言政治功能的彰顯,促成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語言與計算機和網路的結合,正把人類帶入信息化、智慧型化社會。顯然,語言文字事業積極回應時代需求,是人類發展賦予的永恆使命,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現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語言文字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創新需要語言領域的基礎支撐和學術支持;社會治理和國家安全需要語言保障,複雜的語言關係和語言矛盾、激烈的國際語言競爭、花樣翻新的語言文化滲透、亟待治理的網路空間語言生活等,都急需對策;國家軟實力建設需要提高國家語言能力,無論是國民素質、社會文明和人力資源水平的提升,還是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的增強、文化傳承創新傳播和國際影響力的擴大、國際話語建構等,都需要語言助力;新興領域需要語言學協同,如語言經濟、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及語言刑偵等;社會生活需要語言服務,如語言規劃、翻譯、語言諮詢、殘障人士語言服務等;國際化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尤其需要語言搭橋通心。
姚喜雙:《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就是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圍繞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畫、脫貧攻堅工程等國家發展戰略對語言文字的需求,積極配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的實施,提出要加強語言規劃、語言文字信息技術、跨境語言等研究,開闢多層次語言文化交流渠道,加強與重點國家的語言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保障國家戰略和安全的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楊亦鳴:“語言文字築橋工程”是基礎工程,這是國家語委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國家重大戰略來規劃和推進語言文字工作的具體體現。
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國情複雜多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出版的《世界瀕危語言圖譜》統計,“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中使用的語言約為2400多種,僅官方語言就有近80種,而我國在這些語種的人才儲備上明顯不足,提高國家語言能力已迫在眉睫。
“語言文字築橋工程”除繼續建設好孔子學院等工作外,主要內容是呼應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提出要協同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學研究力量,建設適應國家對外開放重大戰略需要的語言服務國家資源庫;同時建立“語言通”服務網路平台,形成適應我國在對外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中所需要的語言線上服務能力。這一工程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深遠歷史意義。其最終目的不僅可以滿足“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的需求,而且可以滿足各種國家戰略需求,確保國家在處理國內外各類事務中都能得到語言能力的保障和支持,使語言能力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