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隨著網路文學的到來,網路小說迅速蔓延,從而使其他問題面臨停滯,網路小說的泛濫,使其質量卻越來越低。這些作品憑空想像,產生了一部又一部“換湯不換藥”的所謂小說文學,使很多人感覺“中國已經很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作家了!”
在當今小說泛濫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小說慢慢都忽略了創作技巧,盲目地追求快感、發泄、濫竽充數等,在此種情況下,宣言作者看清形勢,以北辰文字社為基礎,勇敢號召大家復興詩詞,與網路小說劃清界線,從而推動文學發展。
原文
詩詞復興運動剛被提出,已經開始愈演愈烈,以詩詞復興為目標的北辰文字社開始組建,並在短時間內聚集了一大批有實力,有志向的詩人,由於發起人是90後,詩社暫時以90後詩人居多,其中程文德、老祥、白丁、李唐、陳思楷、寇記、等60多位90後作家,寫手亦前來助陣,期待得到更多老前輩加盟指點,詩詞復興運動無任何年齡限制。
詩詞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西周有《詩經》,戰國後期有《離騷》,自“風騷”以後,樂府詩璀璨於兩漢,陶淵明閒適於魏晉,至唐代詩歌盛極。由詩化詞,鼎盛於宋,由詞化曲,流行於元。明代過渡,清末出現了近代詩,新月初升,便反省墜地。剛開始志摩別了康橋,到後來望舒邂逅在雨巷,近代詩不斷發展。然而90年代詩歌開始走入寂寞沉潛期,不知是否正如鄭敏所說的《詩人之死》。
近些年,在大眾文化,通俗小說以及肥皂劇的衝擊下,只有極少的詩人堅守著詩歌的家園,然而作為一種表現人精神,淨化人心靈的藝術,詩歌也許會在一些方面於以前有所不同,但它不會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而消亡。詩歌是高傲的,古人曾以寫詩為榮,寫小說為恥。詩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有著它無窮的魅力與深度。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頹廢,糜爛,低俗的各類思想相繼滋生,並普遍存在,人們的精神生活未能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喪失的還有中國人的文明禮儀,在外國人貼著中文標語警告諷刺中國人禮儀的同時,我們是否該反省,一個號稱“禮儀之邦”的文明古國,為何素養行為如此之差?
精神生活的空虛,是衍生出這些後果的問題所在。而若要改變這種現狀,唯有提升人們的精神文明,營造一種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故文人墨客皆應以豐富提升人們精神生活為己任,然而小說不夠直白,散文比較繁複,雜文太過尖銳,有鑒於此,特此發起詩詞復興運動,減少各類令人痛心的社會現實發生。
歷史上曾有文藝復興運動,對後世影響極大。“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偉大成果是使歐洲耗費了三百年的時間,完成了關於國民教養的塑造。後發民族俄羅斯,耗費一百多年向法國學習禮儀和音樂,日本人則先後向中國和歐洲學習技術,制度和教養,於是,這兩個民族都‘脫胎換骨’,搖身成為‘先進文化’的代表。”願詩詞復興運動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人類的幸福作貢獻。
艾青曾在《詩論》上說:“詩是人類向未來所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我國歷來強調“詩言志”,言志詩必定從思想感情上影響人和對人進行道德規範的力量。發揮詩歌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價值,是詩詞復興的根本任務。
中國詩詞里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等佳句,無不體現詩人高尚的情操。而即便是隱居山林的詩人,縱然他無雄心壯志,他們的思想亦超脫不凡,否則緣何在衣食不飽暖的情況下,猶能採菊東籬,悠然見南山?就連李清照這等弱質纖纖的女子,也在詩詞的薰陶下堅守貞節,堅守情操,“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絕句,可見詩詞確有升華人格的魔力。
有鑒於此,發表宣言,倡議掀起詩詞復興運動的熱潮。
註:資料選自《教育指數和文明疾病》,2007年第11期《雜文選刊》,朱大可。
《大學語文》航空工業出版社
原文有刪改
作者簡介
李泓業,筆名,籬紅葉。1992年5月22日出生在廣東佛山。於2004年出了一本名為《陽光雨露》的詩文集而成為南海作家協會最年輕會員。現歷時三年完成28萬字長篇小說《水逝光華》,於2008年出版發行。成為佛山市作家協會會員。在《課堂內外》等雜誌發表了文章,被看好為最真實最有實力的90後作家之一。曾經被《珠江日報》《南方日報》等多家報刊媒體採訪。佛山市作協主席鄭啟謙表示,“李泓業在創作上有天分,很勤奮,而且學業都很好,是在努力學習的基礎上搞課餘創作。作為廣東省90後的優秀少年作家,李泓業通過自己的創作影響到周圍的人,這一點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