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朱公遷撰。公遷字克升,江西樂平人,少承家學,曾官處州,婺州教授,後避兵轉徙無定,已而以病歸里,自題其室名為高明之所,學者遂稱其明所先生,著《餘力稿》、《四書約說》、《四書通旨》諸書。此書告成於至正七年(1347),主要為發明朱熹《詩集傳》而作,如注有疏,故曰"疏義"。書成以後,同里王逢及王氏門人何英,又復采眾說以補之,雖遞相補益,其宗旨卻未變。其對《史經》說解,墨守朱熹之論,不逾尺寸。但遇有具體問題,亦間或給予考辨,如《卷耳》篇內朱熹誤用《毛傳》舊說,認為"崔嵬"為土出戴石;公遷則引錄《爾雅》、《說文解字》說明其應當是石戴士;又如《七月》一詩,朱熹《詩集傳》中本於《月令》,以為流火在六月,公遷則推驗歲差,認為《公劉》時當在五、六之交。凡此,足補《詩集傳》之缺漏。又凡《詩集傳》所引典故,公遷為其一一標列出處;凡《詩集傳》所引舊說,如原本不著錄其名者,如《衛風》之趙子,注為趙伯循;《小雅》之《斯乾》篇之或曰,注為曾氏之類,皆予詳細考證。雖與宏旨無關,但卻可見其對先儒舊說絕不苟且;正統九年1444),何英始取其師王逢所授遺稿,為之重加厘定,並題名為《詩傳義》,詳釋發明,並付書林葉氏刊行,而於版心又題《詩傳會通》,《四庫全書》收錄時,仍依公遷舊名,是為《詩經疏義》。全書雖在考辨方面有所得,但在其他方面與元儒同類著作一樣,並未擺脫宋學束縛,為文設論,都是在朱熹《詩集傳》基礎上小心而為之,反映了元代儒學以宋學為宗,盲目尊崇朱熹,空談明心見性,不求經世致用,有求突破的狀況,並進一步發展了宋學空疏迂腐的不良學風,即使明人王逢及何英的補益,亦仍未跳出此圈之外,故全書雖經兩代三人之手,實際上仍無新見,典型地反映了元明時期《詩經》研究的無所作為。
明刻本藏北京圖書館,有《四庫全書》本及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此外,尚有克勤堂余氏刻本等。
相關詞條
-
詩經疏略
沐有《周易疏略》,已著錄。 其說以《小序》為主而亦時有異同。 以附會《序》中“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之說。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 -
《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音樂上分為風、...
簡介 作品年代 作品來源 體例分類 詩歌背景 -
詩經[中國最早詩歌總集]
成書過程名稱由來《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產生年代《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
成書過程 內容簡介 主要注本 作品鑑賞 學術研究 -
《詩三家義集疏》
《詩三家義集疏》是《詩經》研究著作。28卷。清王先謙(1842~1917)撰。收輯西漢以來齊、魯、韓三家詩說,兼取後人疏解,折衷異同,加以考核說明。
《詩三家義集疏》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東疏鎮
東疏鎮位於寧陽縣縣境西部,北鄰鶴山鄉、伏山鎮,南接兗州市,西靠汶上縣,東連寧陽鎮、泗店鎮。地勢平坦,地下水資源豐富,是縣內重要的產糧區和桑蠶生產基地。
基本介紹 歷史文化 特色農業 鄉鎮特色 招商引資 -
《詩經注析》
《詩經注析》,是有程俊英和蔣見元編著的文學專著,1991年10月由中華書局出版,於2014年2月15日發行
內容簡介 本書前言 本書目錄 文章節選 -
詩經選
詩經選是1979-10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部圖書,作者是余冠英 註譯。
圖書簡介 內容簡介 編者簡介 圖書目錄 其他版本 -
清代《詩經》學研究
《清代《詩經》學研究》,作者何海燕,由人民出版社於2011年6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思齊[《詩經》篇目]
《思齊》是《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的一篇,為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全詩二十四句,毛傳將其分為五章,前兩章每章六句,後三章每章四句。鄭玄作箋,將其改為四章,...
原詩 注釋 譯文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