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同治時年(一八六五)日記中曾有鴻蒙室擬著叢書的目錄,其中有《詩經通致評解》之目,然而未見此書。向逹先生說:《詩經通致評解》後來成書與否,不可考。」擄同治八年(一八六九)七月初五日日記載:「《詩》無定解,臆測者多,故較他經尤為難釋。遇擬廣集眾說,折衷一是,留為家塾課本。名之日《原始》,蓋欲探求古人作詩本旨而原其始意也。其例先詩首二字為題,總括全詩大旨為立一序,題下如古樂府體式而不用為《序》,使讀者一鑒而得作詩之意。次錄本詩,亦仿古樂府一解、二解之例,而不用興也、比也惡套。庶全詩聊屬一氣而章法、段法又自分疏明白也。詩後乃總諭作詩大旨,大約諭斷於《小序》、《集傳》之間,其餘諸家亦順及之。未乃集釋名物,標明意韻。本詩之上有眉有評,旁有批,詩之佳處亦點亦圈,以清眉目。然後全詩可無遁義,足以沁人心脾矣。」這裹除未提及姚際恆的《詩經通諭》外,後來《詩經原始》一書之安排論述大抵依此①。《星烈日記匯要》卷三還有論《詩》者九倏,除一條為同治十年外,其餘都是本年所記,其內容均收於後來《原始》一書之中。《詩經原始自序》署於「同治辛未年小陰月朔日」即,一八七一年。可見方玉潤從計畫至寫成本書,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本書之刻始於一八七一年仲冬,完成於一八七三年孟夏。這就是《鴻蒙室叢書》三十六種之三年《詩經原始》隴不分署刊本,封面題答為方氏親筆,並由其門人擔任全書校對。一九一四年雲南圖書館將本書收入《雲南叢書》,列為「經部第七」。後上海泰東書局又擄雲南本石印,流傳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