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0年9月出生於四川成都,中共黨員,重慶大學礦業學科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
1978-1982年在重慶大學礦山工程物理專業讀本科。
1982-1985年在重慶大學採礦工程專業讀碩士研究生。
1988-1992年在重慶大學採礦工程專業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
1992年獲博士學位。
1997-1999年在日本東京大學作博士後研究。
1985年畢業留校參加工作。
1996年破格晉升為礦業學科教授。
現任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西南資源開發及環境災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安全技術與工程系主任、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實驗中心主任等職。同時還兼任第五屆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測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五屆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面岩石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地質礦業協會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地質災害安全評估專家組成員等職務。
主講課程
向礦業學科領域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主講了岩石力學、岩石斷裂力學、土力學及地基基礎、岩土力學中的數值方法、計算流體力學、滲流理論、測試技術、邊坡工程、土力學、基礎工程與地基處理等專業課程,並開設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發生機制與監測預報、煤礦安全生產與相關信息網等專題講座。
主要貢獻
(1)岩石力學基礎研究(如岩石斷裂與強度、岩石變形特性、不連續面的剪下特性、滲流理論等、地應力測試與分析等);
(2)礦井動力現象研究(如瓦斯賦存與滲流規律、煤與瓦斯突出、衝擊地壓、岩爆等的發生機制與防治措施等);
(3)山地地質災害檢測預警(如災害類型、發生機制、穩定性分析、自動化監測及數據採集傳輸技術、預警預報等)
(4)安全評價(包括危險源與有害因素的分析、礦山安全評價、環境地質安全評估等);
(5)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區域礦產資源規劃、低品位鍶礦的開發利用、石煤資源的開發利用等)。
並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了《地電場對煤層瓦斯滲流特性影響的研究》、《模糊理論在煤與瓦斯突出潛在危險性預測中的套用》、《三峽庫區環境地質災害評價與預測》、《岩土體蠕滑機理與三峽庫區邊坡控制的現代非線性科學研究》等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30餘項,《煤礦開採深部瓦斯湧出預測方法及區域預報》、《溶腔形態和頂板破壞對溶腔穩定性的影響》、《硯石台煤礦特殊動力現象定性分析及定量指標與防治措施研究》等9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國家或部省級科技進步獎,撰寫出版了《煤與瓦斯突出的區域性預測》、《岩石斷裂力學》、《細粒尾礦及其堆壩穩定性分析》、《煤與瓦斯突出潛在危險區域預測的研究》等學術專著4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