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明

許學明,男,1960年生,號南國海皮,福建福州人,我國當代南方畫家;十歲開始學畫,早年有“神童畫家”之譽,自20世紀70年代以降,作品即售往台灣和香港地區以及日本、比利時等國。

許學明, 男,1960年生,號南國海皮,福建福州人,我國當代南方畫家;十歲開
始學畫,早年有“神童畫家”之譽,自20世紀70年代以降,作品即售往台灣和香港地區以及日本、比利時等國。
代表作《開拓者的風采》,以28位偉人群像為主題,兼工帶寫,虛實有致,在中國畫的傳統中融進了西畫美學的光色原理,人物形象細膩豐潤,逼真傳神,整幅作品立意高邁,氣勢蓬勃,顯示出作者駕馭重大題材的非凡能力和別開生面的美學探索旨趣,在藝術格調上形成自身獨有的表述樣態,並在國畫作品中成功挑戰了大規模描繪公眾人物群體的極致難題。真可謂是從未張揚潔盛名,無人跡處有其觀。

《追求自己的風格 畫風大膽》
知道“許學明”這個名字,是偶然在“百度百科”上看到。繼而看到了他的國畫《開拓者的風采》。筆者驚訝這幅高難畫作,是以當代中國偉人群像為主題,有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朱德等歷史偉人。
這樣一幅巨作,許學明是怎樣畫出來的呢?這幅畫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初冬的午後,在西航路的一個普通的單元房裡,筆者見到許學明。在他的書房裡,筆者迫不及待提出要欣賞《開拓者的風采》。從一個古香古色的箱子裡,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包著綢布的畫作。
“為什麼會創作這幅畫?記得是在1984年,建國35周年,在電視上看到鄧小平同志在北京閱兵儀式上,他站在車上頻頻揮手,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威風凜凜走過天安門。那一刻,我心裡充滿了無以言表的感動,於是就有了創作偉人組畫的念頭。因為80後、90後的年輕人很少見過十大元帥……等偉人肖像,這樣的畫作應該很有意義,作為畫家是我們應該的責任和使命。
一閃而過的念頭在許學明心裡發芽生根,可是要開花結果,卻有他想像不到的難度。
都說畫人物,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許學明說:“畫偉人像,難度在於如何抓住偉人神態,這與畫一般肖像不同,有模特或是有相片參考,我們只能憑空想像,加以構思。其次,是人物的排列,28個人物,要虛實有致。國畫中強調留白,如何在眾多人物中,表現出畫作的空間感和立體感,苦苦思索不得要點,有好幾回開始畫了,卻又半途而廢。”
偶然間,許學明看到《開國典禮》的油畫,有了啟發,於是有了毛主席鼓掌的姿式,鄧小平在閱兵和南巡時都習慣揮手致意,所以在就用了小平揮手的姿勢。
正所謂慢功出細活。1994年初夏,許學明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專心作畫,用了三天時間,完成了畫作。他告訴記者,畫國畫與油畫不同,油畫可以塗改,國畫的墨汁一下去,基本是一筆定型,而這幅畫幾乎是一氣呵成。“好在構思成熟,人物都已經在腦海里了,畫起來有種手下生風的感覺。”他感慨道。
作完畫的當日,他在這幅畫前呆坐了幾個小時,仿佛這些人物突然從他心裡躍然紙上,幸福感油然而生,這平素覺得簡樸的書房也變得熠熠生輝。因為,有了這群“開拓者的風采”。
少年成名 街頭作畫曾為一景
在許學明的書房,記者還看到一幅國畫——《雄風》,畫中一隻活靈活現的老虎趴在一片疾風勁草中,眼睛盯著前方,仿佛在等待獵物出擊。畫作題款時間為1979年。
記者不禁詢問:“這是你19歲的作品,是真的嗎?”
“是的,這就是在19歲那年所作。”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的許學明,上中學時遇到文革,在讀書無用的謬論下,學校停課。他還不到下鄉的年齡,就留在了家裡。因為從小喜歡畫畫,十五歲那年,他到了福州拜師學畫。
許學明說:“張振坤老師是當時省內有名的民間畫師,但沒有什麼流派,我除了跟他在合作社學習,還跟著他背著畫箱外出寫生,他最初教我速寫素描寫生,他說無論畫那種流派的畫作,寫生都是基礎。”
許學明深知學習的機會得來不易,於是每天天剛亮就起床畫畫,每天練習10幾個小時。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他很快學會了各種人物造型的速寫和素描。師傅張振坤認為他學的手藝,足以賺錢養家了。
一年後,許學明回到了家鄉平潭。
1976年的那個夏天,在平潭老街後圍街頭出現了一道風景。許學明支起畫架為鄰里鄉親畫肖像畫,由於有速寫的功底,畫一幅微妙微肖的人物像,不過二十分鐘。在那個娛樂生活為零的年代,他的街頭作畫,幾乎成了老街人固定觀看的節目。
踏遍嵐島 痴迷學畫自成一派
機緣巧合,許學明認識了來平潭採風的雕刻家、畫家謝仁川。
這個從龍巖來的畫家,偶然在街頭見到作畫的許學明,驚嘆如此閉塞的海島居然有此奇才少年。兩人相見恨晚,謝仁川在平潭的三年間,年齡相差十幾歲的兩個忘年交走遍了嵐島,一個畫海,一個刻石。
許學明說:“由於我學畫沒有學院派等專業的禁錮,因此畫風大膽,而謝仁川雕刻的手法,我也試著用在繪畫上,比如硬與柔的處理,粗與細的打磨,側面的線條等等。有時候,藝術是相通的,那是一種點石成金的感覺。謝仁川告誡我說,‘如果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不要走前人的套路’。”
正是不斷追求自己的風格,許學明學著放棄,後來繪畫都要在構思成熟後才動筆,也減少了商業行為。這期間,由於專心作畫,他的畫曾經熱銷到台灣、香港、比利時等地。曾有繪畫評論家這樣評價:“許學明畫他熱愛的、曾經朝夕相處的漁民兄弟,畫他熟悉的、滋養他的藍天大海……他畫的漁民形象,是豪邁、粗獷、大氣和飽經風霜的無畏鬥士的化身;他畫的大海是遼遠空曠、變化萬千的宇宙精神體現。”更有許多圈內的朋友說學明的畫讓人耳目一新,堪稱國畫人物絕品。
可惜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平潭島,相機的普及,他賴以為生的繪畫漸漸無人問津。賺錢還是繪畫?他最終擱起了多年的畫筆,走入滾滾涌動的商海。
直至年近中年,家庭條件改善,許學明才開始構思那幅《開拓者的風采》。他說,他作過市場調查,目前國內用中國畫的形式畫偉人,人物多達二十八人之多的畫作還沒有,他認為這幅畫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所以想找拍賣行拍賣。
“把這幅畫拍出去,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平潭,關注這些散落在民間的畫家,關注平潭文化。”
採訪快結束時,許學明再次站到這幅傾盡十年時間的畫作前,目光深邃,沉浸在繪畫的多維空間裡,久久不曾說話。他有一個願望,構思畫一組平潭歷史文化名人,為海島故鄉再執畫筆……
轉載自《平潭時報》(第30期,2012年12月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