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君遠文存

內容介紹

《許君遠文存》的編纂,以收錄許君遠具有文論價值和史料價值的文章為主,而他的遊記小品、抒情散文、中短篇小說等其他文學作品,以及新聞作品等,均不在此書的搜羅之列。之所以做出這種打算,一是因為許君遠的此類文章生前從未結集出版,而是散落在各種報刊中,不少是難以查找的偏僻報刊;二是許君遠家人所編《許君遠文集》,已收錄不少許君遠的散文、小說,但漏收了一些具有文論價值和史料價值的文章;三是具有文論價值和史料價值的文章,較為一般關注民國文壇、報界的讀者所歡迎,同時也可為文學史、報刊史、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資料。目前,我們編纂許君遠的這類文字公開出版,或許是符合實際的較為明智的做法。至於《許君遠小說散文全集》、《許君遠新聞作品集》等恐怕要在以後等待時機。
本書正文共分為四卷。卷一以收錄讀書筆記、文藝雜談、前言後記一類文章為主,我們藉此可以了解許君遠的才情、學識,其中不少也涉及民國文壇,如評價左翼作家王余杞的長篇小說。卷二收錄外國文藝評介文字,對於了解外國文藝作品譯介入中國的歷史過程或許能提供一些信息、史料。卷三收錄有關電影、戲劇、音樂、繪畫等方面的文字,其中多為評論或回憶民國藝壇,涉及趙望雲、熊佛西、衛仲樂、張書旗、沈尹默、汪亞塵等許許多多藝術家,因此顯得材料珍貴。卷四收錄懷人、自傳篇什,透露出大量以前未曾披露的文壇、報界信息,如關於徐志摩、梁遇春、蔡元培、張季鸞、胡政之等人的回憶,同時許君遠所寫的一系列關於北大和民國報界的回憶文字,都是彌足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這些是此書史料價值最豐富的一部分。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反映許君遠整個一生的變化,尤其是許君遠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七年前後發生不少微妙或離奇的“蛻變”,經再三考慮,編者仍將作者寫於一九四九年以後的特殊時期的文章酌量收入,如使許君遠戴上“右派”帽子的《發言二則》、《報紙應當這樣幹下去嗎》等,同時也收入許君遠晚年在意志消沉之後的《自傳》等文字。讓讀者自己去體味一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如何在時代轉變中自然適應和痛苦掙扎的相互共存。
附錄的十篇回憶許君遠的文章,寫成於不同年代,大致可以窺探各個時期對許君遠的追憶、評價。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許君遠的家人,又有許君遠的學生,還有許君遠的同事、朋友等,從各個角度反映了許君遠的文藝成就和精神品格。附錄十一系由筆者所撰《許君遠年表》,總共萬餘言,主要內容為許君遠生平事跡和著述版行情況,並儘量收入譜主與文壇、報界有關的文字,以凸顯史料價值。
感謝許君遠之女許乃玲女士提供大量珍貴資料。感謝華東師範大學陳子善教授、廈門大學謝泳教授為此書作序。感謝武漢大學陳建軍教授提供不少文章。感謝王浩天、梁國寅等先生寄來相關資料。

作者介紹

許君遠(一九○二~一九六二),河北安國人。現代作家、著名報人、翻譯家。一九二八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國文學系,與廢名、梁遇春、石民、張友松等同學。二三十年代,在北平文藝界較為活躍,經常在《現代評論》、《新月》、《北平晨報》、《華北日報》等發表小說、散文、文藝雜談,深得丁西林、陳西瀅、楊振聲、沈從文等人賞識,被一些文學史家稱為“京派代表人物”。後轉入報界,深得張琴南、陳博生、張季鸞、胡政之等賞識、提攜,先後在《北平晨報》、《天津庸報》、《大公報》、《文匯報》、《中央日報》等擔任編輯、編輯主任、副總編輯,為《大公報》第二代中高層負責人之一,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代表。一度在北平中國大學、上海新聞學校、暨南大學擔任講師、教授。一九四五年曾以《益世報》特派員身份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三年,擔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任、資料組長。一九五三年後在上海四聯出版社、文化出版社、新文藝出版社擔任編輯室副主任等職。著有小說集《消逝的春光》、散文集《美游心影》,譯有《斯托沙里農莊》、《老古玩店》等。主要作品後人輯為《許君遠文集》(許杏林、許乃玲編)、《許君遠譯文集》(許乃玲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