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
從事破壞性地震的震源運動學和幾何學研究、地震的孕育物理背景的研究,以及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震源物理性質差異的研究。
發表論文
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 余篇,其中SCI 和EI論文10多篇,曾獲北京市第六屆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三屆李善邦青年地震優秀論文一等獎。研究成果曾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宣讀,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承擔課題
承擔和參加了科技部“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基金、地震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和中國地震局重點攻關項目等。
獲得獎項
曾被評為“中國地震局直屬機關優秀青年”、“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2003年入選中國地震局“優秀百人計畫”,且首批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榮獲2003年度傅承義青年科技獎、第四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2003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
兼職情況
中國地震學會會員;
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員;
中國青藏高原學會會員;
IASPEI中國委員會秘書長;
《Geophysics Journal International》審稿人
《地震學報》編委。
教育背景
1984年8月-1988年8月於雲南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8年8月-1991年8月於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91年8月-1995年12月於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1995年12月 博士畢業留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1996年10月-1997年10月於德國漢堡大學完成博士後學習
1998年1月於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
2002年6月於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
1996年3月-6月,美國地質調查局,訪問學者
1998年6月-12月,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9年6月-9月,美國地質調查局,訪問學者
2000年6月-9月,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及領域
主要從事基於數字地震資料的震源運動學研究。
科研項目
負責/2009.1-2011.12/54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874026): 震源破裂速度的直接觀測方法及其套用研究。
負責/2011.4-2012.12//129.9萬元/院所長基金:小江斷裂帶北段震源過程觀測與研究。
負責/2011.1-2011.12/10萬/中國地震局:2011年大地震震源參數快速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