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許克昌(生卒年不詳),字上達,南宋華亭楓涇人。是楓涇歷史上的第二位狀元。
許克昌出生時,正值金兵進犯,時局動盪,南宋王朝遷都臨安之際。許自幼聰明好學,中了秀才後,曾到國子監做了名小官,負責印刻經史。
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殿試得進士第一名(狀元),但因有官職在身,故改居第二(榜眼)。後許克昌官至右正言(從七品,任的是諫諍之職)。許克昌採風問俗,關注民生,心繫百姓疾苦,在興修水利上有較大的貢獻。據《雲間志》載,自政和年間,提舉常平官等實行泄湖為田,反使海水倒灌。釀成巨災後,柘湖通內陸的各河口大多被築堰所阻斷,只留下新涇塘用來通鹽運。當時海岸急劇後退,大海迫近,湖勢湍急。至乾道初年新涇塘口已被沖闊至30多丈,鹹潮延及華亭、嘉興、湖州等地,為害民田。乾道七年(1171年)八月,時任右正言的許克昌在實地查訪後奏請朝廷,建議重新修築新涇塘。孝宗皇帝派秀州知府邱崈查勘並負責該項工程。當時共募4縣民夫,歷時3個多月,將新涇塘北移10公里,建成了闊30丈、深3.6丈、厚21.9丈的運港大堰(地處現亭林鎮東北),擋住了鹹潮。這一水利工程史稱“捍海塘堰十八堰之一”。工程建成後,使三州農田免遭鹹潮之害,對促進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繁榮,保障百姓安居樂業,起到了積極作用。許克昌也作為南宋水利學家而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