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技術改造

設備技術改造指的是套用先進的成就和經驗,根據生產的需要改變現有設備的結構,給舊設備換上新部件、新裝置,改善現有設備技術陳舊狀態,使其在一方面或幾方面達到先進水平。在技術進步迅速的今天,由於技術日新月異,很多設備(通用設備)儘管還處於完好狀態,但由於陳舊,需要用新型的設備來更新,而國家實際上無法全部提供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更新設備。因此企業不得不自力更生地進行設備的技術改造。設備技術改造具有較大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經過企業自行改造後的設備,對生產的適應性好,一般比新購來的新型的新設備來得合用。此外一種設備從規劃、設計研製、批產到成批生產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因此技術化改造的設備其技術經濟效果可以比新型設備來得先進。

很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很重視設備的技術改造,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為了生產小型轎車,在工具機製造廠的配合下,對生產線上的工具機進行了技術改造。沒有增添新工具機就完成了任務。蘇聯自70年代以來,變分散修理為集中化專業化,在修理同時承接對設備的技術改造(一般結合大修進行),改造所需部件大都由專業化工廠以大批量生產供應,這樣在時間上和費用上都收到了很大的效益。

在進行設備技術改造的經濟分析時,應當不光從單台設備出發,而應考慮到對全企業效益增加的影響,還應當考慮對社會提供的效益,如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能源的耗費等,還應當考慮由於延長了產品的壽命,提高了生產率或減少了運行維護費用而給用戶帶來的好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