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劉稹制

《討劉稹制》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討劉稹制

門下:定天下者,致風俗於大同;安生人者,齊法度於畫一。雖晉之欒趙,家有舊勛,漢之韓黥,身為佐命,至於乾紀亂律,罔不梟夷,禁暴除殘,古今大義。故昭義節度劉悟,頃居海岱,嘗列爪牙,屬師道阻兵,王師問罪,三面開網,一境離心,乘此危機,遂能歸命。憲宗嘉其誠款,授以南燕,穆宗待以腹心,委之上黨。招致死士,固護一方,逮於末年,已虧臣節。劉從諫生稟戾氣,幼習亂風,因跋扈之資,以專封壤,恃紀綱之律,以襲兵符,暫展執圭之儀,終無上綬之請。隙駒為喻,魏豹始務於絕河;井蛙自居,孫述頗聞於恃嶮。誘受亡命,妄作妖言,中伺朝廷,潛圖左道。接壤戎帥,屢奏陰謀。顧苕卵之可矜,豈泉魚之自察?暨乎沉痼,曾靡哀鳴,猶駐將盡之魂,恣行邪僻之志,罔或舊校,樹立狡童。中使挾醫,莫睹其朝服;近臣銜命,不入於壘門。逆節甚明,人神共棄。其贈官及先所授官爵,並劉稹在身官爵,並宜削奪。

成德軍節度使王元逵,魏博節度使何宏敬,或姻連王室,或任重藩維,懇陳一志之誠,願揚九伐之命。吳漢任職,受詔而初無辦嚴;卜式朴忠,未戰而義形於色。況成德軍嘗以驍騎橫衝,首破朱滔,士氣方酣,再回魯陽之日,鼓音不息,三周不注之山。魏博軍亦以大旆涉河,竟殲師道,建十二州之旗鼓,以列降人,削六十年之厲階,盡歸王化。士賈餘勇,軍有雄心,必能稟酇侯之指縱,成葛亮之心伐。咨汝二帥,朕尤注懷。成德軍節度鎮冀深趙等州觀察處寘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鎮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駙馬都尉雲騎尉元逵宜守本官充北面招討澤潞使,餘如故;魏博等州節度觀察處寘等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戶部尚書兼鎮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上柱國何宏敬守本官充東面招討澤潞使,餘如故。

潞府曩者,烈祖在藩,先天啟聖,符瑞昭晰,彩繢煥於泗亭,鑾輅巡遊,金石刻於代邸,實為可封之俗,久為仁壽之鄉,艱難以來,頗著誠節,必非同惡,鹹許自新。其昭義軍舊將士及百姓等,如保初心,並赦而不問。昭義軍舊大將等,如能舍逆效順,以州郡兵眾歸降者,必厚加封賞。如能擒送劉稹者,別受土地,以振勛庸。其村鄉百姓,如所在團結歸順者,亦加爵賞。劉悟下鄆州舊將校子孫及劉從諫近招致將士等,喻以善道,宜聽朕言。凡秉義立名,須明大順,未有忠於所奉,上悖君親。昔郤至有言:“受君之祿,是以聚黨。”有黨而爭命,罪孰大焉?田橫能得士心,人多致命,伏于海島,莫敢猖狂,及漢高召之,奔走向闕。豈嘗違拒漢使,留止田橫?唯慕殉以成仁,不相挺而作亂。故得其主歿延殊寵,光顯令名。爾等既有義心,宜思改悔,如能感喻劉稹,束身歸朝,必當待之如初,特與洗雪,爾等舊校,亦並甄酬。

仍委陳夷行、劉沔、王茂元各務進兵,同力攻討。其諸道進軍,並不得焚燒廬舍,發掘丘墓,擒執百姓,以為俘囚。桑麻田苗,皆許本戶為主,罪止元惡,務安生靈。於戲!藩維大臣抗疏於外,髦俊舊老昌言於朝,戒朕以祖宗之法,不可私一族,刑賞之柄,所以正萬邦,宜用甲兵,陳於原野。雖朕以恩,不聽,群臣以義固爭,詢自僉謀,諒非獲已。布告中外,明體朕懷。主者施行。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唐文學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兵部尚書等職。又先後出任劍南、西川、淮南等地節度使。後遭李宗閔、牛僧孺集團打擊,被貶崖州,卒於崖州司戶參軍任所。工詩文、書法,貶黜嶺南時詩較有名。著作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