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汽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是1976年由馬丁·斯科西斯執導,保羅·施拉德編劇的美國劇情片。該片以一個計程車司機的視角講述發生在越戰結束後的紐約,這時美國上下都頗為尷尬迷茫。他每天開著出租汽車目睹著紐約的墮落,最後卻戲劇般成為了公眾英雄。 該片獲得1976年第2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出租汽車司機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中文別名:計程車司機、的士司機、出租汽車司機

原片名:Taxi Driver

影片類型:驚悚 / 劇情 / 犯罪

分級:美國R

片長:113 分鐘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彩色:紅色

混音:立體聲(Dolby SR)

製作成本:$1,300,000 (估計)

拍攝日期:1975年6月 - 1975年9月

上映日期:1976年2月8日(美國)

發行:哥倫比亞影業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主要演職人員: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編劇〗

保羅·施拉德(Paul Schrader)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

斯碧爾·謝波德(Cybill Shepherd)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

哈威·凱特爾(Harvey Keitel)

彼得·伯耶爾(Peter Boyle)

艾伯特·布魯克斯(Albert Brooks)

彼得·薩瓦奇(Peter Savage)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喬·斯皮內爾(Joe Spinell)

〖製作人〗

麥可·菲利普斯(Michael Phillips)

〖原創音樂〗

伯納德·荷曼(Bernard Herrmann)

〖攝影〗

麥可·查普曼(Michael Chapman)

獲獎紀錄:獲1976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1973年的紐約。剛從越南戰場歸來的特拉維斯無法適應紐約的夜晚,於是謀了份計程車司機的差事。他每天從晚6點乾到次日早6點,幾乎整夜跑在黑暗的馬路上,目睹著這座城市的骯髒與罪惡,內心漸漸變得極度孤寂。他從不與他人進行感情上的交往,成了一個與社會群體格格不入的局外人,由於失眠,他常去看色情電影,以此逃避令他抑鬱沮喪的生存狀態。時間

正在特拉維斯百無聊賴的時候,一位名叫貝齊的金髮碧眼的漂亮女郎闖入了他的眼帘。在他眼裡,貝齊與眾不同,簡直就是天使的化身。貝齊是總統候選人帕蘭坦的競選中心的志願者,特拉維斯為了接近她便到中心去做義工,並請求貝齊與他交往,貝齊痛快地答應了

這天,特拉維斯與貝齊初次約會,他送給貝齊一張她喜歡聽的唱片,然後請她去一家電影院看色情電影,不想卻冒犯了貝齊,原本溫文爾雅的貝齊勃然變色,憤然離去。特拉維斯打電話向貝齊道歉,還送鮮花希望她原諒,但都無濟於事。特拉維斯因此心情壞到了極點,頭也疼得越發厲害。他突然意識到,貝齊或許只是想和他玩玩。

電影劇照 電影劇照

經歷失戀痛苦的特拉維斯感到失落和迷茫,陷入了極度的消沉。他決定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意義,他從黑市商人手中買來槍,開始了緊張的體能和射擊訓練。在練習拔槍動作時,帕蘭坦的競選照片成了他的靶子。他還打扮成朋克的模樣到競選演說會場去找感覺。

抱著緩解心理緊張的願望,特拉維斯去找一個名叫斯波特的皮條客,經介紹,他與12歲的雛妓艾麗絲見了面。特拉維斯對艾麗絲說,他並非為了洩慾,只是想幫助她。艾麗絲對此大惑不解,但特拉維斯的誠意最終還是打動了她。艾麗絲終於脫離賣淫,回到家與父母親團聚。

然而,事隔不久,在皮條客波斯特的脅迫下,艾麗絲再度墮落,重操舊業。獲悉這個訊息,特拉維斯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他將自己全副武裝起來,然後駕車來到波斯特賣淫團伙的住處。他看到一個黑手黨徒正通過波斯特去找艾麗絲,便毫不猶豫地給了這個波斯特一槍,然後他又對準門口一個收錢的老頭兒開了槍。正在這時,受傷的波斯特從身後開槍向特拉維斯射擊,特拉維斯的頸部不幸中彈,但他還是堅持著回手一槍,結果了波斯特的性命。隨即,特拉維斯大開殺戒,直到最後,他把槍口對準自己頭部,扣動扳機,但槍膛里已空,他微笑著,口嘴裡發出“啪、啪”的射擊聲。

在媒體的宣傳下,原本準備一死了之的特拉維斯一下子成了拯救雛妓的英雄,輿論竟將他的暴力行為,盛讚為解救少女的壯舉。女孩兒的父母親寫來的感謝信也登在了報紙上,一時間,特拉維斯成了紐約的名人。

痊癒後的特拉維斯重新開起了計程車,一天晚上,他意外地發現貝齊坐進了他的車裡。貝齊想和特拉維斯重歸舊好,但此時早已心灰意冷的特拉維斯冷漠地拒絕了她,並像以往一樣消失在紐約燈紅酒綠的大街盡頭。

影片簡評

影史地位

影片《出租汽車司機》是在1976年頗為轟動的電影作品,是黑色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著名演員羅伯特·德尼羅的代表作之一。其藝術成就在歐美各國受到了一致的肯定,稱得上是1976年世界上最具藝術魅力的影片之一。《出租汽車司機》它不僅代表了馬丁·斯科塞斯個人在影壇上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成為上世紀70年代美國文化的一個標誌。影片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與傳統的好萊塢電影有所不同,顯示出一種新的審美趨向和精神狀態,揭露了美國社會的一些陰暗面,具有多方面社會意義。首先,本片是最早研究“越南問題綜合症”的影片之一,雖然影片沒有直接出現越南戰爭的場面,但主人公特拉維斯的心理疾病卻正是越戰後遺症的表現,本片對後來的越戰電影,如《歸家》、《獵鹿人》、《現代啟示錄》、《全金屬外殼》、《漢堡包高地》、《石頭公園》、《野戰排》和《生逢七月四日》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鏡頭語言

《出租汽車司機》著力於環境氣氛的營造,有著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即通過具有象徵性的環境描寫來表現人物與主題。在馬丁·斯科塞斯的鏡頭裡,紐約籠罩在一種光怪陸離的氛圍里,黑夜中閃爍不定的燈光、瀰漫著的霧氣、汽車玻璃上的雨水、路邊幽靈似的人影,再配上陣陣不和諧的音樂聲,使人強烈地感到這座地獄般的城市的冷漠與迷亂,其黑暗的影調構築了紐約繁華卻冷漠的氣氛,對特拉維斯的眼部的多次特寫更突出了城市中人的孤寂與悲涼。

在影片中,有不少美國商業片式的場景,如刺殺總統候選人和妓院槍戰等。但這卻並不等於說這是一部商業片。恰恰相反,影片被電影評論家們歸為政治性很強而藝術表現出色的社會問題片。其原因就在於影片揭示了嚴肅而深刻的社會內涵,人物的塑造也充滿了現實意義,從而在商業片式的場景中顯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出租汽車司機》中冷峻、血腥的暴力場面與同一時期的《邦尼與克萊德》、《發條橙子》構成了一種電影現象,衝擊著即將崩潰的舊的電影審查制度,影片中特拉維斯血洗妓院的暴力場面,在引起巨大爭議的同時,也成為電影史上暴力電影的經典。

人物刻畫

塑造人物性格的表現技巧上,影片也頗具特色。影片主人公特拉維斯是個對社會感到迷惘的人物。他雖然無法以哲學來解釋人生,但卻又強烈地感受到社會的醜惡。他深深地厭惡這一切,而又深知無可奈何,只能採取一種視而不見的麻木的處世態度,處於心靈的荒漠之中。直到貝茨的出現才使他發生了變化,深深地感到不能就這樣生活下去而要採取行動。他決定做些什麼,乾什麼都不重要,而只是要去做。對於他來說,不論是去刺殺總統還是去拯救小妓女易茲,都只是使自己擺脫無所事事的生活的辦法,是為了拯救自己心靈的空虛,而沒有明確和確定的目的。影片所要表現的也正是一個青年靈魂從孤獨中自救的故事。影片深刻而獨特地把握住了當代美國青年的心理,揭示了越戰後美國社會的現實狀況,從而展現了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影片對主人公痛苦而孤獨的內心世界並沒有加以生硬直接的表現,而是採取了一種外部行為上的淡化處理加以渲染。在影片的開頭,主人公眼睛的大特寫就深深地體現了他內心的孤獨和悲涼。而生活中的特拉維斯卻又總是心平氣和、面帶微笑的。這兩者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卻也使得觀眾能深深地體會到人物內心所受的壓抑與隱藏著的危機。影片中也有著十分高超的電影語言運用。閃動著霓虹燈的夜景,既顯得繁華熱鬧,卻又體現出一種冷漠,近在咫尺而又十遙遠。在特拉維斯漫無目的的駕車遊蕩之中,顯示出了一種孤獨而憂傷的氣氛。影片通過色彩、光影與音樂等電影語言的運用,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內心情緒。其環境造型成了一種人物內心世界的外現,有著發人深思的內涵,悄悄地影響著觀眾的情緒。即使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部極富藝術魅力的影片。羅伯特·德尼羅在影片中有著出神入化的表演。其出色的的演技將人物的心理和情緒刻畫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動作都使人感受到特拉維斯就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他的表演極大地增加了影片的藝術魅力,塑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迷惘的青年形象。這一形象可以說是羅伯特·德尼羅演藝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是羅伯特·德尼羅最為成功的角色之一。

幕後故事

時代背景

《出租汽車司機》的故事發生在越戰結束後的紐約,這是美國上下頗為尷尬迷茫的時期,越戰的失利使得很多普通人開始對國家政治和“美國精神”產生懷疑。在紐約這座以繁華著稱的大都市裡,孤獨和空虛籠罩著現代人的心靈。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社會經歷了種種動盪和不安,先是甘迺迪總統被刺,繼而由入侵越南而觸發了民眾的普遍不滿情緒,社會矛盾隨之激化等,人們對前途普遍感到沮喪。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被謀殺後,種族間的衝突此起彼伏。學生造反、工人罷工的浪潮也一浪高過一浪。社會分崩離析的狀態甚至引發了信仰危機,傳統的所謂“美國神話”被動搖,表現這種神話的傳統文化手段也隨之動搖,“女權主義”、“性解放”運動和黑色武裝等,就成了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反文化現象,即所謂的“新美國文化”。

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各地的大學校園裡出現了一些電影團體,它們攝製的影片被稱作“美國新電影”,其中以紐約的一些團體最為活躍,故被稱為“紐約學派”,其代表人物有西德尼·波拉克、約翰·卡薩維茨等,他們的電影帶有強烈的實驗性質,並且不在商業系統發行,因而對美國電影並未產生很大影響。然而,隨著1967年《邦尼與克萊德》的出現,“美國新電影”發生了質的變化,它既不同於“美國新電影集團”帶有實驗性質的電影,也與好萊塢傳統電影大相逕庭,但由於他們的拍攝基地仍在洛杉磯,因而這一流派亦被稱為“新好萊塢”,其代表導演有科波拉、羅伯特·阿爾特曼、伍迪·艾倫、馬丁·斯科塞斯、保羅·施拉德等。這些電影人富於冒險和創新精神,藝術上大量借鑑歐洲藝術電影的經驗,與傳統的美國電影不同,他們往往把鏡頭伸向過去很少表現的美國社會陰暗面,影片主人公亦多是些無家可歸的“新一代流浪者”,他們經常是孤身一人解決社會問題。這類影片常以懲惡揚善作為敘事主題。

誕生始末

1975年,劇作家保羅·施拉德找到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希望他們能夠拍攝他已完成兩年之久的劇本《出租汽車司機》。經過斯科塞斯及劇組成員的共同努力,這部堪稱偉大的電影終於問世,影片憑藉其中蘊涵的深刻意義、令人震撼的影像、羅伯特·德尼羅驚人的表演,一下在美國引起轟動。可以說,這部影片精準地把握了現代人孤獨無助的感覺,強有力地鞭撻了美國社會的種種垢弊,引起了觀眾廣泛的共鳴。斯科塞斯憑藉這部影片為“新好萊塢運動”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精彩花絮

·羅伯特·德尼羅為了準備角色,一個月里每天開著計程車工作12個小時。他還特意研究了精神病。

·哈維·凱特爾為了準備他的角色,和真正的皮條客學習。他和愛瑞絲跳舞這段場景是臨時準備的,這也是電影裡唯一兩處沒有以特拉維斯為中心的段落之一。

·受年齡限制,朱迪·福斯特不能出演一些過於露骨的鏡頭,於是由她的姐姐康尼·福斯特充當替身。

·富有傳奇色彩的作曲家伯納德·赫曼死於1975年聖誕節前夕,正好是這部電影完成錄音後的幾個小時。

·為了準備艾瑞絲的角色,朱迪·福斯特學習的那個妓女也出現在電影中,她作為艾瑞絲的朋友站在街上。

·導演馬汀·斯柯西斯的母親出現在電影中,那張被剪下來的艾瑞絲雙親的照片。這張照片在影片末尾掛在了特拉維斯的牆上。

·電影台詞"你是在和我說話?"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十佳電影對白之一。

·製片方打算找一個Cybill Shepherd類型的人擔任影片的女主角,據說當老闆Sue Mengers得知此事之後,她打電話質問他們,為什麼不直接請Cybill Shepherd來演。

·特拉維斯的名字是像演員米可·特拉維斯致敬,他主演了If.... (1968) 和O Lucky Man! (1973),後者被認為是那個時候馬汀·斯柯西斯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當馬汀·斯柯西斯答應執導該片時,他還順帶把羅伯特·德尼羅拉了進來,這令朱麗亞·菲利普感到很開心。感到不開心的就是德尼羅已經答應貝納多·貝托盧奇出演1900(1976)。當他離開義大利的時候,為了安撫德尼羅,斯柯西斯承諾再給他一部電影"愛麗絲不再住在這兒"(1974)。

穿幫鏡頭

·連續性:當特拉維斯的乘客是一個戴綠帽子的丈夫時,計程收取的費用有誤。

·連貫性:當艾瑞絲和特拉維斯吃飯的時候,土司麵包片的數量變化有誤。

·連貫性:在和貝蒂第一次見面喝咖啡的時候,有一個特拉維斯高過頭頂的鏡頭顯示他開始把自己的手臂揮舞過桌面上方。但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鏡頭卻是特拉維斯之前的一些鏡頭,他的手和胳膊很明顯地放在他身邊。

·連貫性:特拉維斯放撲熱息痛藥片的玻璃杯是突然出現在他眼前的,先前我們看到的是那裡只有一隻咖啡杯。

·角色造成的錯誤(或許是影片製作者有意的),在特拉維斯送給他雙親的紀念日記事本上,他提到7月份里包含的節日有父親節。事實上,父親節是在6月份。

·連貫性:在較早的版本中,艾瑞絲的工作時間記錄員發現特拉維斯攜帶了武器,解除武器之後,當他離開的時候,武器又回到了他身上。這段在後來的版本中剪掉了,但當記錄員在看自己的手錶時,還是可以看到槍一直在他的手中。

·連貫性:當特拉維斯把380沃爾特和其他槍枝一起放到箱子裡,它們是以同一角度整齊擺放著,但在接下來的鏡頭裡,沃爾特變成了另一個角度放著。

·混雜:當特拉維斯和馬修在談艾瑞絲為他服務的交易時,可以聽到鏡頭之外的一個聲音混到了馬修的台詞里:"But no rough stuff(但是不要暴力行為)"。

精彩對白

You talkin' to me? Then who the hell else are you talking... you talking to me?

你在跟我說話嗎?你在跟我說話嗎?

Personnel Officer: Wanna work uptown nights? South Bronx? Harlem?

Travis Bickle: I'll work anytime, anywhere.

Personnel Officer: Will you work Jewish holidays?

Travis Bickle: Anytime, anywhere.

官員:你夜裡要去住宅區嗎,南布朗克斯,黑人區?

特拉維斯: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工作。

官員:你在節日也工作嗎?

特拉維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Travis Bickle: You're a young girl, you should be at home. You should be dressed up, going out with boys, going to school, you know,  that kind of stuff.

特拉維斯:你是年輕姑娘,應該呆在家裡。你應該打扮好了跟男孩子們出去,應該去學校,你知道,應該這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