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2.借指牛。 唐 皎然 《送顧處士歌》:“門前便取觳觫乘,腰上還將鹿盧佩。” 宋 陸游 《舟中作》詩:“斷岸飲觳觫,清波跳噞喁。”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園雜興》詩:“土脈正融催觳觫,林陰微合聽鉤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錦秋亭辨》:“人行其中,宛若畫圖,時見牧人簑笠御觳觫歸村落間,邈然有 吳 越 間意。”
3.因害怕而發抖。亦作“ 戰悚 ”。形容因害怕而發抖。《韓非子·初見秦》:“乃復悉士卒以攻 邯鄲 ,不能拔也,棄甲負弩,戰竦而卻。”《晉書·羊祜傳》:“常以智力不可頓進,恩寵不可久謬,夙夜戰悚,以榮為懼。”《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張遵言》:“遙見 四郎 ,戢毒栗立,惕伏戰悚而拜。”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恐怖戰悚之狀,不可忍視。”
4,
觳觫車(觳觫車)
指牛車。 清 朱彝尊 《秋涇行寄吳秀才周瑾》詩:“吾今妻子返里閭,明年歸乘觳觫車。”參見“ 觳觫 ”。
詞語今譯
如今在網路上多用於形容一個人長相猥瑣。
網路:我整個人都觳觫了! 形容被雷到了
詞語出處
1.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孟子· 梁惠王上》
2.申大頭觳觫惶恐,只是跪在地下磕頭。――清·李伯元《文明小史》
3.只是這犧牲的適意是屬於自己的,與志士們之所謂為社會者無涉。民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前常有幾個人張著嘴看剝羊,仿佛頗愉快,人的犧牲能給與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後走不幾步,他們並這一點愉快也就忘卻了。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
4.但是,恍惚有藍袍玄褂小髭鬚的影子在我眼前晃過,玩世的微笑,又仿佛鼻子裡輕輕的一聲“嗤”。接著又晃過一個袖手的,漂亮的嘴臉,漂亮的衣著,在那裡低吟,依稀是“可憐無補費精神”!袖手的幻化了,抖抖地,顯出一個瘠瘦的中年人,如鼠的觳觫的眼睛,如兔的顫動的嘴唇,含在喉際,欲吐又不敢吐的是一聲“怕……” ——葉聖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近義詞語
顫抖、恐懼、驚怖、戰慄、哆嗦、寒戰、戰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