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解碼趙泰來》在寫作風格和文字上儘量保留訪談的口語,這樣更切合讀者的閱讀口味,更生動具體。對於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及背景,進行了必要的核實、適當補充和綜合概括,讓讀者可以進入他所講述的那些年代、那些事件、那些人物、那些情境之中,從一個又一個細節感受到他的擔當與從容,豁達和睿智。
作者簡介
楊小村 廣東大埔人,1947年9月生於香港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共和國的同齡人,做過知青、當過工人大佬、戴過警察的大蓋帽,之後下海經商,現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開平碉樓與村落專項基金執行主任。他不是專業作家,但由於具備老高中的基礎,加上後來做過一些、文字工作,2011年初在香港出版的自述《我與一個時代的握手》一書反響頗好,《解碼趙泰來》是他的第二部著作。他參與編輯再版的《小先生的遊記》(楊應彬著)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圖書目錄
序曲 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一部 匆匆過客故人緣
第一節 直筆人戮趙秉鈞
第二節 “出世入世”伍廷芳
第三節 “革命聖人”朱執信
第四節 “晚節 不保”鄭孝胥
第二部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節 生於寒露不逢時
第二節 “啞巴”童年不言愁
第三節 動盪歲月倍寒心
第四節 非法探親過香江
第三部 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節 皈依佛門沙江廟
第二節 情系丹青費苦心
第三節 文化衛士不言倦
第四節 神秘寶藏十年功
第四部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節 慷慨捐贈惹風波
第二節 無中生有寶墨園
第三節 耕耘文化登殿堂
尾聲 東風夜放花千樹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後記
過去史書上一直這樣描述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以國會第一大黨代總理的身份,應袁世凱邀請上京議事,在上海車站準備登車北上時,突遭歹徒槍擊,身中三彈,經搶救無效於3月22日不治身亡。訊息傳開,舉國震驚。透過當時的各大報紙,國民黨把輿論導向直指大總統袁世凱和國務總理趙秉鈞,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案發後三天抓到兇手武士英和線人應桂馨。動作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嘆為觀
當我如履薄冰地寫完《解碼趙泰來》這本書之後,心情仍然有點忐忑不安。何故?原因就是趙泰來先生實在太神秘、太傳奇,而本人的筆頭笨拙,唯恐駕馭不了趙泰來先生天馬行空的形神。加上這本書又僅僅是用半年時間趕出來的急就章,粗疏淺薄在所難免。
趙先生的家族背景和人生經歷相當特殊又彌足珍貴,尤其是他三十餘年來堅持不懈地宣傳中華文化,二十餘年來不斷地向內地捐贈藏品的舉動,恰恰證明了他把文化事業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這和我們黨的十七大及六中全會提出的建設文化強國、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不謀而合的。因此,諸多媒體、報刊和出版機構以及記者、作家,都對撰寫和出版他的個人經歷表示濃厚的興趣。在我與趙先生相識以後,曾提出採訪他的要求,他也同意將其人生特有的體驗和所經歷過的一些有意義的事件,比較完整地、系統地記錄下來,留給後來者,並將這一重任交予我來完成,這是他對我的信任,為此,我深感榮幸。
對趙先生的採訪,由於種種原因,總是斷斷續續,我也只得邊採訪邊整理邊寫作。在半年時間裡的訪談就有二三十次,將近四五十個小時,這些訪談都是在非常親切和融洽的氣氛中進行的。趙先生記憶力驚人,在文史類的範疇內有廣博的知識,一旦進入話題,他便滔滔不絕、娓娓道來,我也隨之進入他所講述的那些年代、那些事件、那些人物、那些情境之中,從一個又一個細節感受到他的擔當與從容,豁達和睿智。
在這本書整理和寫作過程中,我根據訪談內容及查閱大量史料對全書的結構進行了構思,除第一部需要首先向讀者交代趙先生顯赫的家族背景外,其餘章節大的脈絡以時間為序,在某一階段則按內容橫向展開,而重點放在繼承寶藏和捐贈寶藏這兩件大事上。之所以這樣安排,一則以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清晰地閱讀和了解趙先生的人生經歷;二則希望對有興趣了解趙先生堅持做文化事業,無私奉獻祖傳寶藏背景原因的讀者提供更詳盡的材料。
本書在寫作風格和文字上儘量保留訪談的口語,這樣更切合讀者的閱讀口味,更生動具體。對於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及背景,我進行了必要的核實、適當補充和綜合概括。趙先生本人也前後三遍審核和修改書稿。儘管如此,疏漏之處仍在所難免。
本書的編輯出版,得到趙先生本人、方玲玲助手,以及趙先生許多朋友如:周中棟先生、李薇女士、唐理奎先生、梁偉蘇先生、黎志達先生、梁謀先生、江鐵軍女士、孟大昭先生、張立雄先生、程存潔先生等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高宏的先生和陳展東女士對全書進行了文字編輯和史實考證,岳東女士對文字進行列印和校對。在此一併感謝。
本書圖片除有標明出處之外,大多數珍貴的照片都由趙先生本人提供,小部分從其他資訊獲得。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書中錯謬和不當之處,祈望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2年3月於廣州
序言
我今年58歲,已快到花甲之年。有詩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回顧前半生所走過的路子,我自覺沒有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沒有經歷過什麼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這輩子想做的、要做的和能做的,都是一些與文化分不開的小事、瑣事和傻事。
由於從1991年開始,我陸續將部分祖先遺留的中國文物捐獻給國家,讓社會大眾能夠共同欣賞這些飽含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藝術品,從而受到海內外媒體的關注,“趙泰來”三個字的知名度也陡然上升了。
一方面,人們通過內地二十多個博物館或我個人藏品館,看到很多難得一見的傳統藝術品,從中獲得不少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另一方面,在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藝術品面前,人們難免萌發出許多疑竇和猜想:
“趙泰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趙泰來為什麼能夠擁有這么多的寶藏?”
“他為什麼要將這些寶藏統統捐獻出來?”
有一些善於思考的人在此基礎上會進一步發問:
“趙泰來捐贈的藏品是不是文物?”
“趙泰來捐贈藏品的目的是什麼?”
更有一些愛刨根問底的人發揮想像力,他們言之鑿鑿地宣稱:
“趙泰來捐贈的東西都是假文物,都是現代仿造的贗品!”
“趙泰來背後有一個上千人的造假團伙!”
“趙泰來捐贈藏品本身是一個大騙局!”
我想起俄羅斯的一句諺語:“一個傻瓜提出的問題,十個聰明人也回答不了。”抱著這種心態,我對社會上沸沸揚揚的各種議論都不予回應,以淡消讒,只做不說。
但是,在去年7月初我去廣東開平參加一個華僑歷史文化保護調研活動時,認識了楊小村先生後,我的想法開始改變了。
他對我說:“你怎么能只做不說呢?社會大眾對你的善舉是敬佩的、肯定的,有點非議也是正常的。對於傳承中華歷史文化而言,你的所作所為現實意義十分重大,這是毋庸置疑的。理應把你的故事、人生的傳奇經歷公之於眾!”
我覺得小村君說的有道理。於是,去年8月我同意由他撰寫《解碼趙泰來》這本書。
在這本書里我該向讀者說些什麼呢?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出生在廣東東莞虎門鎮一個普通醫務世家,父母和爺爺都是懸壺濟世的中醫師。我兒時的理想很簡單,長大後開一家小書店就很滿足了。但那時正是我國“左”風開始興起,反右鬥爭一來,我的家庭就厄運連連。先是在虎門醫院當醫生的父親被劃為右派分子,後來在我國小畢業那年,又橫遭“文革”劫難,包括我的父母和外公、外婆、舅舅等八位親人在那場人類浩劫中不幸罹難。
承蒙上天眷顧。我14歲那年以“非法探親”的方式,死裡逃生,隻身游水來到香港投靠姨媽鄭月娥。從此,我的厄運開始轉為好運了。
我萬萬沒有料到,身體那么孱弱的姨媽卻肩負著守護家族如此巨大秘密的重擔而終身不嫁。而且在我二十三四歲時,姨媽臨終前用一紙遺囑將神秘寶藏“夯幫郎當”(廣東話“全部”的意思)傳了給我。當我打開英國倫敦北部那座莊園的地窖大門時,那種震驚和心靈上的震撼,恐怕現世沒有第二個人有過同樣的經歷和感受。
我在地窖里一邊清理文物,一邊苦苦追索這批寶藏曾經的主人和守護者:香港大牧師何福堂、慈善家何妙齡、與孫中山亦師亦友的香港華人領袖何啟、“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的伍廷芳、英國名門閨秀大律師瑪麗婭、逼迫清朝末代皇帝下詔退位的趙秉鈞、與何妙齡同父異母的妹妹何箕齡、終身懸壺濟世的趙福生、朱執信犧牲前牽腸掛肚的朱壽英、隱姓埋名十多年的奉天市市長鄭禹、一半中國血統一半英國血統的伍麗芳、終身不嫁的鄭月娥……
這些由我上述多位祖先悉心收集的中國藝術品,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偶然原因,被深深地埋藏在倫敦一個莊園的地底下,默默無聞地度過八十多個春秋,從而也躲過了戰火和“十年浩劫”的毀壞而得以完整無損地保全下來。我深知這批寶藏的價值遠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它承載著五千年厚重的中華文化歷史價值和藝術精華,從而成為無價之寶。 現在,這批價值連城的寶藏居然屬於我一個人所有了!我恰好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佛教歸根結底是引導眾生擺正“我”與外界的位置和關係。基於這種信仰,我充其量只是這批寶藏的臨時保管員。既然這批寶藏來自社會,它們最好的歸宿必定是回歸社會。
我不抱怨曾經造成我家破人亡的那段歷史,人類進步總要伴隨一些沉痛的教訓。但那場造成千萬個家庭悲劇的十年劫難中,種種扭曲人性、無法無天的舉動,不正是缺乏文化素養而產生的愚昧和野蠻的結局嗎?中國歷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創造過引領世界的輝煌與驕傲。在悠久的大中華文化中,有很多要素依然是當今國際社會中的核心價值觀。因此,很好地總結與傳承中華文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仍然是每箇中華兒女的匹夫之責。
我能夠為傳承中華文化而盡綿薄之力的事,就是將祖先傳下來的寶藏統統捐贈出來,讓中國的老百姓都能看到,能從中了解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這也是我三十餘年來堅持不懈地做文化,近二十餘年來不斷捐贈藏品辦博物館、藏品館的深層原因。
非常感謝小村君,他利用一切時間訪問我,訪問與我有關的人和事。在訪問前,他事先做了充分準備,查閱大量史料,提出了許多非常好的問題。我讀的書不多,我的答問又是雜亂無章的,具體時間地點有時都無法準確交代,祖先的事更是代代口傳,難免有錯漏。但他耐心聽取並詳盡記錄,然後又進行細心整理綜合。這本書的出版,如果能讓讀者掩卷後,多少對中華燦爛文化產生一些興趣,那我也就知足了。
南無阿彌陀佛。
趙泰來
201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