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馬克西姆斯 | 羅素·克勞 |
康莫度斯 | 傑昆·菲尼克斯 |
露西亞 | 康妮·尼爾森 |
馬庫斯·奧里利烏斯 | 理察·哈里斯 |
Gracchus | 德里克·雅各比 |
Juba | 傑曼·翰蘇 |
Cassius | 戴維·海明斯 |
Cicero | 湯米·弗拉納根 |
Maximus' Son | 喬治·坎塔里尼 |
Proximo | 奧列佛·里德 |
Gaius | 約翰·斯拉普內爾 |
Quintus | Tomas Arana |
Hagen | 拉爾夫·莫勒 |
Lucius | 斯賓塞·崔特·克拉克 |
Tiger | 史文·歐爾·托爾森 |
Slave Trader | 歐米德·吉亞李利 |
Praetorian Officer | Nicholas McGaughey |
Scribe | Chris Kell |
Valerius | John Quinn |
Engineer | David Bailie |
German Leader | Chick Allen |
Narrator | Billy Dowd |
Lucius' Attendant | Ray Calleja |
Maximus' Wife | 吉亞妮娜·法西奧 |
Trainer2 | Michael Mellinger |
Proximo's Man | Said Amel |
Officer1 | Adam Levy |
Officer2 | Gilly Gilchrist |
Roman Soldier | Nic Main |
Battlefield Medic | Antonio Meitin |
Centurion | Malcolm Ellul |
Roman Soldier | James Fiddy |
Roman Soldier | Tom Kay |
Fighter | Mike Mitchell |
Roman Soldier | Neil Roche |
Roman Soldier | Mehdi Kashani |
Coliseum Gladiator | Brian Smyj |
職員表
製作人 | 雷德利·斯科特、大衛·弗蘭佐尼、布蘭科·拉斯蒂格、勞里·麥克唐納、Terry Needham、沃爾特·F·帕克斯、Douglas Wick |
導演 | 雷德利·斯科特 |
副導演(助理) | Ali Cherkaoui、Ahmed Hatimi、Emma Horton、Zinedine Ibnou Jabal、Michael Michael、Terry Needham |
編劇 | 約翰·洛根、大衛·弗蘭佐尼、William Nicholson、大衛·弗蘭佐尼 |
攝影 | 約翰·馬西森 |
配樂 | 麗莎·傑勒德、漢斯·季默 |
剪輯 | Pietro Scalia |
選角導演 | Louis DiGiaimo |
藝術指導 | 阿瑟·馬克斯 |
服裝設計 | Janty Yates |
視覺特效 | Tim Burke、Rob Harvey、John Nelson |
布景師 | Crispian Sallis |
角色介紹
馬克西默斯|演員羅素·克勞
他不僅是一位戰功赫赫的羅馬帝國大將軍,還是一個柔情滿懷、情深意重的丈夫與父親。後來卡康默迪烏斯下令殺死了他的妻兒,他雖然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嗜血的人們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殺。但是,馬克西默斯從未放棄復仇的心愿。最後,馬克西默斯終於有機會與康默迪烏斯面對面地站在羅馬城的大角斗場上,進行一場生死決鬥。
康默迪烏斯|演員華金·菲尼克斯
康默迪烏斯是古羅馬帝國的皇帝。他是個陰險的、充滿嫉妒心的人,和他的父親相比,康默迪烏斯表現的怯弱和低俗是令人詫異的。他為了篡奪王位,不惜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馬庫斯|演員理察·哈里斯
他是古羅馬帝國的皇帝,也是康默迪烏斯的父親。他獨裁了一輩子,臨終前忽發奇想,要把皇位留給大將軍馬克西默斯,而且還要讓參議院主政。正是這一決定,引起了他的兒子康默迪烏斯的嫉妒,最後他被兒子所殺。
露西拉|演員康妮·尼爾森
露西拉是康默迪烏斯的姐姐。她在自己的丈夫死後帶著兒子一起生活,篡位後的康默迪烏斯將露西拉的兒子立為繼承人,這讓知道默迪烏斯殺父篡位內情的露西拉處在深深的矛盾之中。
音樂原聲
專輯名稱 | 序號 | 曲目名稱 | 序號 | 曲目名稱 | 專輯製作 |
---|---|---|---|---|---|
《角鬥士》 | 01 | 《Progeny》 | 09 | 《Might Of Rome》 | 漢斯·季默、麗莎·傑拉德 |
02 | 《Wheat》 | 10 | 《Strenght AndHonor》 | ||
03 | 《Battle》 | 11 | 《Reunion》 | ||
04 | 《Earth》 | 12 | 《Slaves To Rome》 | ||
05 | 《Sorrow》 | 13 | 《Barbarian Hordes》 | ||
06 | 《To Zucchabar》 | 14 | 《Am I Not Merciful?》 | ||
07 | 《Patricide》 | 15 | 《Elysium》 | ||
08 | 《Emperor Is Dead》 | 16 | 《Honor Him》 | ||
17 | 《Now We Are Free》 |
幕後製作

該片主角馬克西默斯的原型是古羅馬將軍馬克利奴斯,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內容也是根據馬克利奴斯的經歷而改編,但是該片的編劇增加了一段虛構的事件:在馬庫斯·奧里利烏斯被他的兒子謀殺後,馬克西姆斯身陷囹圄,並且被流放到了北非。片中一個羅馬角鬥士站在競技場中央等待國王決定生死的場景出自法國學院派畫家讓·萊昂·熱羅姆的作品《PolliceVerso》。
場景搭建
片中出現的羅馬帝國市中心景觀是由200名英國技術人員和100名馬爾他工匠耗時19周搭建而成的。羅馬競技場是該片外景地的中心建築,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看到真正的羅馬競技場以後,認為拍攝該片所使用的競技場太小了,於是該片的製作設計師根據英法浪漫主義畫家的作品擴建了競技場。競技場的建造充分遵從了原樣,可由於時間和場地有限,劇組不可能完成一個完整的全尺寸複製品,於是藝術指導阿瑟·馬克斯的建築團隊只建造了原有三層建築結構的第一層,而且周長也只及實物的三分之一,剩餘的部分則由CGI技術完成。
拍攝過程
片中馬克西莫斯率兵大戰日耳曼人的場景是在英國法恩漢姆附近的森林中拍攝完成的。這段場景的拍攝為期4天,在特技總監尼爾·考博德的監督下,弓箭手和射箭機共射出了16000支燃燒箭和1萬支常規箭。由於攝影師和攝影車無法跟上衝下陡坡和穿越樹林的戰馬,所以攝影指導約翰·馬西森將攝影機安裝在類似於單軌的鋼管上,沿地形運動的攝影機由此可以及時捕捉到拍攝所需的場景。
後期製作
片中古羅馬圓形競技場萬人歡騰的場面是通過電腦製作完成的。首先由劇組的攝影師將民眾演員的真實動作拍攝下來,然後特效小組的人員再用電腦成像系統將他們的影像複製分布在每個座位的二維卡片上,這樣特效小組就讓古羅馬圓形競技場呈現出了萬人歡呼雀躍的的場面。
精彩花絮

穿幫鏡頭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提名 | 獲獎/提名方 |
---|---|---|---|
2001年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 | 獲獎 | 《角鬥士》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羅素·克勞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 | 獲獎 | Janty Yates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音響 | 獲獎 | Scott MillBob、 Beemer、Ken Weston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John Nelson、Neil Corbould、Tim Burke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傑昆·菲尼克斯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提名 | 雷德利·斯科特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 提名 | 大衛·弗蘭佐尼、約翰·洛根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約翰·馬西森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 | 提名 | 阿瑟·馬克斯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Pietro Scalia | |
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配樂 | 提名 | 漢斯·季默 | |
第5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影片 | 獲獎 | 《角鬥士》 | |
第5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 獲獎 | 漢斯·季默、麗莎·傑勒德 | |
第5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羅素·克勞 | |
第5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傑昆·菲尼克斯 | |
第5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 提名 | 雷德利·斯科特 | |
第54屆英國學院獎最佳影片 | 獲獎 | 《角鬥士》 | |
第54屆英國學院獎最佳攝影 | 獲獎 | 約翰·馬西森 | |
第54屆英國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 | 獲獎 | 阿瑟·馬克斯 | |
第54屆英國學院獎最佳剪輯 | 獲獎 | Pietro Scalia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發行公司
上映日期
電影票房
2000年5月1日,《角鬥士》在美國上映;截止2000年6月下旬,該片在美國的票房收入為1.59億美元。截止2001年1月,該片在全球的總票房為4.6億美元。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影片的角斗場面相和以往的電影相比有很大的突破。不同於其他電影實打實的大全景處理方式,該片以快速閃現的特寫表現腰斬、頭飛、血漿沖天等細節。這種MTV風格的快切快剪,增強了影片的視覺震撼力(新浪網評)。
該片的配樂也是電影原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影片的音樂將陰霾、恐怖、詭秘、壓抑的情緒一一鋪陳,層層遞增,漸漸堆積出駭人的能量,直至爆發出令人震顫的最高潮,為全片注入了力拔千鈞的衝擊力度,極為酣暢(新浪網評)。
逼真的畫面,流暢的剪輯,震撼的聲響以及聲光效果的配合使得這部電影的冷兵器戰爭場面成為經典。影片的視角主要在馬克西默斯身上,當他徒步巡視在軍陣當中時,攝影機的視角是跟著他的眼睛走的,漫山遍野的鎧甲,像叢林一樣的刀劍,使觀眾感受到了大戰將至,劍在弦上、蓄勢待發的緊迫;而當馬克西默斯躍馬衝殺時,畫面隨著馬的騰越一起飛奔跳躍,讓觀眾和馬克西默斯一起衝鋒陷陣,一起揮刀搏殺。
“慘烈”是生命搏殺時的感覺,也是美好的情感被蹂躪時的感覺,《角鬥士》將這兩者融合到一起,在影片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影片的最後,馬克西默斯雖然死在了角斗場上,但是他的靈魂卻回到了家鄉,他看到了白楊、麥田,以及撲到懷裡的兒子和綻放著笑臉的妻子(《北京晨報》評)。
反面評價
《角鬥士》其實是一出真切布景下的虛幻演出。這部電影聽不見有味道的台詞,看不到有意義的表情。當大將軍馬克西莫斯、皇帝康默迪烏斯出現的時候,臨時演員辛苦營造的氛圍,攝美錄服道化創造性形成的質感就此煙消雲散,善良人面對邪惡的錯愕和悲憤、野心家得逞後的神經質表現都沒有真正體現。至於深明大義的公主露西斯和老成謀國的元老院議員,更是顯得蒼白淺陋和平庸。公主不知道什麼是宮廷,元老不理解什麼是共和。還有那位黑人角鬥士,他與馬克西莫斯的友情設計得漫不經心,結尾出現時又顯得不痛不癢(《北京青年報》評)。
電影評分
豆瓣評分8.2精彩影評
不凡的英雄傳奇
《角鬥士》不僅將昔日冷兵器戰爭的角逐恢宏的呈於光影,更為難得的是,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好萊塢史詩大片,它所聚焦的並非是那冗長的歷史,而是以極富戲劇性的手法和悲劇色彩的奠基,完美塑造了羅素·克勞飾演的馬克西姆斯,電影不僅另觀眾能夠深刻的體會到主角內心的忍耐,孤獨和勇氣,並且在最終的結尾處也將電影的內容升華到了一個關於愛與死亡的高度,那破碎的美好與自由的毅力,將這屬於角鬥士不凡的英雄傳奇顯得如此動人心房,感人至深。
走進內心的《角鬥士》(文/方圈)
已是第三次看《角鬥士》這部電影,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第一次看的時候,在內心種下一個英雄夢,瞬間就是喜歡上了羅素克洛飾演的麥西穆斯,同時這部作品也是他演員生涯上的巔峰之作。他對國王的崇敬,和深埋在他內心的那一股強悍的力量,以及夢回故土手撫麥穗,妻兒在狹長的小路上翹盼等等都是在我幾次觀看該片的觸動。第二次觀看的時候,是在我生活比較無趣的階段,想要找一種力量激發一下內心,於是又翻看了一次。而這次觀看,在黃金周十一假期。原來一部經典的電影,它是可以讓觀影的人無數次的從當中找到不一樣的思考點。劇情我想大多數人都已知道,一個關於王子弒父篡位,並把深得古羅馬老皇帝信任和深愛著的將軍及全家殺害,然而最終淪為奴隸,又轉為角鬥士的將軍,終於有機會與王子在羅馬城的大角斗場上進行一場生死決鬥的故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不少事物的看法都跟從前大不一樣。從表現上看是成熟了,似乎很多事情都能夠以一種嘻嘻哈哈的態度略過,口頭禪常是“當真你就輸了”,但內心很清楚那是對生活一種輕嘆的妥協和無奈。生活在和平年代,很難從古羅馬那些戰事當中找到代入感。然而,人世間所有的哲理,都是世人用生命的某個或艱難或生死或釋然修煉來的感悟。
在這裡,我只想從《角鬥士》當中的幾個小片段去發出自己的某種感想。當王子康莫德斯得知父王意將皇位傳給麥西穆斯的時候,非常動情的向父親表述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努力以及委屈,如神一樣存在並且已深知康莫德斯無能的馬庫斯·奧里利烏斯老父親有瞬間的觸動,當他伸開雙臂喃喃說著:“養子不教,實為父之過”時,王子奪去了他的生命。父愛如山,這個話題在無數的電影作品當中被無數的導演詮釋過。而生活中的例子更是數不完。電影當中的老皇帝實在是最了解兒子的那個人,他明白兒子的能力以及短處,希望通過其他人的幫助讓古羅馬能更好的發展下去,卻未果。在現實生活中,這仍然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命題。父輩在兒女一次次摔倒的時候,一次次用強而有力的臂膀把孩子扶起來,在每一次希望轉為失望的心痛當中,無怨無悔的與生活抗爭,繼續為孩子解決問題。當他們老去,兒女又能回報多少呢?只有努力的工作,開心的生活是對他們默默的回報。然而,當他們被病痛折磨,孤單的在風中翹首,他們是否真的只是需要一個在社會上被人們贊為很優秀的孩子。
劇情去到麥西穆斯的侍衛在幫將軍清潔物品,將軍問他你每天做這些瑣碎事情不會覺得無聊之類的話。他回答將軍並不會,同時說:“有些時候,我做我想做的事;其它時候。我做我該做的事情。”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我們該如何去抉擇。許多人終極一生在追求自由。財務自由、生活自由、思想自由等等。古人亦有“不自由,毋寧死”的堅決。然而,真正的自由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如果它沒有建立在有所沉澱和成長的狀況之下,盲目的追求所謂的自由,會不會只是一個藉口罷了。作為芸芸眾生當中的凡人,能夠讓理想和現實重疊固然很好。但,完全脫離了現實的理想主義,始終覺得不接地氣。畢竟,這些都是生活。
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艱難生存下來並獲得自由的黑人角鬥士迎著暮光微笑著說:“我們會再見的,只是時候未到。”這也是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他說這句話的時候,麥西穆斯已經在最後的決鬥中死去。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去,在這短暫的數十年當中,上天並沒有給予人們太多的時間去做多大的貢獻。影片有兩次出現了這句話,每次都給人一種無比強大的,一種關於傳遞勇氣或者勇敢的走下去的力量感。
再次觀看《角鬥士》,內心是沉重的,卻又是充盈的。確實,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但是,為內心燃燒著的希望和美好事物去努力、去戰鬥,這也是一種英雄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