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上皮糜爛

角膜上皮糜爛

角膜上皮糜爛是由於反覆性角膜糜爛疾病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反覆性角膜糜爛,是發生在角膜上皮受損(角膜破皮)後,其再生之上皮與基底膜及包氏層的連粘不夠緊密,導致在閉眼休息後一旦張開眼睛,可能會讓癒合不全的角膜受損處再度撕裂開來,而導致角膜破皮的症狀(眼睛刺痛、發紅、怕光、流淚、睜不開眼等)一再反覆出現,同時也讓細菌有可乘之機,而造成角膜的感染、潰爛。另外有些人並沒有外傷的病史,但卻出現反覆性角膜糜爛的症狀,則可能是因為其角膜上皮之基底膜本身就有病變存在,還需更進一步釐清原因。淺層點狀角膜病變(superficialpunctatekeratopathy)是角膜上皮三種病變類型的總稱,即點狀上皮角膜炎(punctateepithelialkeratitis)、點狀上皮糜爛(punctateepithelialerosions)和點狀上皮下浸潤(punctatesubepithalialinfiltrates),它們常同時存在,只是輕重和病變範圍有所偏重和不同。

原因

1.細菌性感染:在各種細菌性結膜炎或瞼緣炎時,常合併角膜的上皮糜爛和點狀表層炎以及多膜邊緣部上皮下浸潤,這些病變在角膜上有時呈散在性,有時在全形膜上瀰漫性分布,特別是角膜周邊部較多。

2.病情性感染:在各種病毒性結膜炎的早期,常可能先引起角膜點狀上皮糜爛。

3.頻繁的點眼藥水的刺激或紫外線刺激可引起角膜上皮糜爛和炎症。

4.機械性刺激,可使上皮擦傷,倒睫及營養不良均可導致上皮糜爛和炎症。

5.其他眼病,如乾燥性角膜炎、春季結膜炎、藥物過敏均可引起角膜上皮的損害。

檢查

一自覺症狀

畏光、刺疼、酸磨、視力模糊或霧視症。

二體徵

1、點狀上皮角膜炎:根據其病因不同而體徵各異。

⑴單純性卡他性角膜炎:多見於老年人。沿角膜緣發生針尖樣灰白色狀浸潤,或淡黃色串珠樣浸潤,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形成平行角膜緣的月牙形淺在性潰瘍。

⑵病毒性點狀角膜炎:由於病毒感染角膜上皮層或上皮下的點狀混濁浸潤,以腺病毒多見,如腺病毒8型引起的流行性角膜結膜炎,腸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常使單眼或雙眼受累。球結膜為混合性充血,輕度水腫,經過1~2周后,結膜炎消退後,均可在瞳孔區角膜上皮和上皮下引起炎症和浸潤,可見粗細不等的點狀細小灰色點或呈點狀星芒狀線狀混濁,螢光素染色可著色,經2~3天后,這些點狀浸潤點變平,很快變成樹枝狀或地圖狀浸潤,融合成團。

⑶表層點狀角膜炎:表現為雙眼角膜上皮針尖大小炎症,但無上皮下浸潤,時輕時重,可持續數月數年。在高倍裂隙類顯微鏡下觀察點狀著色呈橢圓形,微微高出上皮面,這種角膜炎癒合後不留瘢痕。

2、點狀上以下浸潤

⑴沙眼性上皮下浸潤性角膜炎:在角膜上方沙眼性血管翳的末端,有粗點狀表淺的基質潰瘍,癒合後常留有薄翳或斑翳。

⑵錢狀角膜炎:在角膜瞳孔區的上皮下如錢幣狀浸潤,大小不等。裂隙燈檢查,其浸潤多在表淺基質層,癒合後常留有疤痕。

3、點狀上皮糜爛

⑴為單個或多個點狀上皮缺損,缺損區透明,其周圍角膜上皮水腫,在裂隙類下直照時不易發現,患眼反覆發作,常有眼瞼痙攣和睫狀充血。

⑵創傷性或化學清創後的淺層角膜營養不良的早期病例常發生周期性點狀上皮糜爛,這些缺損糜爛修復後,上皮常遺留有指紋狀或旋渦狀混濁。

鑑別診斷

由於淺層點狀角膜炎是非特異性的,根據臨床從原發病鑑別。淺層點狀角膜炎是非特異性的,常見於下列疾病:乾眼症,瞼緣炎,暴露性角膜病變,眼瞼皮膚鬆弛綜合症等。淺層點狀角膜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且其特性各不一樣。

現將其診斷依據分裂如下:

1、葡萄球菌性的角膜炎:常伴發於慢性結膜炎,集中在角膜下1/3。為針尖大小皮點狀糜爛,呈極細的點狀、橢圓或圓形高出上皮的浸潤病灶。

2、紅眼性角膜炎:多位於瞳孔區角膜上皮或上皮下呈點狀浸潤,大小不均。

3、單皰性上皮型角膜炎:上皮下點狀和線狀浸潤很快發展成樹樹狀。

4、春季結膜炎性角膜炎:多半發於春季結膜炎,點線狀上皮剝脫滿布於整個角膜上。

5、沙眼性角膜炎:位於角膜上端、沙眼血管翳末端的上皮及上皮下浸潤、糜爛及淺潰瘍。

6、表層點狀角膜炎:螢光素染色在角膜瞳孔區有聚焦狀的針尖大小細點狀上台著色。

7、藥物誘發性角膜上皮炎:均勻分布在角膜全表面細點狀混濁,有用藥點眼史。

8、輻射性角膜炎:多見於電興性眼炎,有睫狀充血,眼瞼痙攣、流淚等自覺症狀,瞼裂區角膜上皮瀰漫性片狀剝脫。

緩解方法

1.非角膜接觸鏡佩戴者的表層點狀角膜炎不需因單純的SPK複診,除非是兒童或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如果SPK是由原發性眼病引起,隨訪原則同原發性眼病。

2.角膜接觸鏡配戴者的中重度表層點狀角膜炎應每日複診,直至出現明顯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