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鎮

觀音鎮

眉山市50強工業鄉鎮之星——觀音鎮,位於風景秀麗的岷江河畔,幅員面積26.7平方公里,自古為交通要塞。北距省會成都45公里,南離眉山23公里,成昆鐵路、省道103線,成樂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水、電、氣、視、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觀音鎮轄7個行政村,64個農業社,1個社區,總人口27387人。觀音鎮是彭山縣屈指可數的全平壩鄉鎮之一,鎮區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平均溫度17攝氏度,平均降雨量980毫米,日照時數1244小時。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觀音鎮計生會
鄖西縣觀音鎮位於縣城南側,由原五頂鄉和觀音鎮合併而成。版圖面積188平方公里,轄12個村、160個村民小組,9679戶、41156人,其中農業人口38378人,耕地面積23664畝,森林面積13.34萬畝,有鎮直及駐鎮市、縣企事業單位35個,集鎮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是一個農業基礎較好、工業起步較早、第三產業較為活躍的區域中心鎮。近幾年來,鎮委、鎮政府團結帶領廣大人民民眾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樹立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立足四大產業(黃姜、林畜、蔬菜、人力資源),實施四大工程(集鎮、交通水利、生態環境、移民安置),做好四項工作(執政能力建設、環境最佳化、基層基礎、平安創建),實現四大目標(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居民非食品支出額、人均純收入),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了較快增長。觀音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58億元,財政收入1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

觀音交通便利。鄖十路、觀大路穿境而過,十漫高速公路、長江重要支流漢江套邊而走,境內通村組公路134條,280餘公里,通路率達98%,村(居)民、創業人員的生產、生活、經濟交往環境較為優越。

觀音農業基礎良好,產業優勢明顯。境內盛產小麥水稻玉米花生,素有“南部糧倉”之稱;牲豬、肉牛、山羊養殖在彭山縣享有盛譽;五頂茶葉、紅毛早板栗、天河口蘿卜、蜜桔,梁家灣蓮藕、劉家灣櫻桃、縣溝泡菜等農副土特產品俏銷鄖西和十堰等地;觀音鎮已形成黃姜、林畜、蔬菜、打工經濟等四大支柱產業骨架,規模面積達4萬餘畝,產業收入達1062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7%。

觀音鎮盆景
水產養殖:觀音境內有中型水電站兩座,小型水庫了座及天河口沙壩專業養殖池塘,庫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可投資各類魚苗35萬尾,概算投資50萬元,年產量20萬公斤,實現收入120萬元。該項目可獨資、合資或聯營。

觀音工業起步較早,基礎較為堅實,已形成化工、建材、醫藥、加工等四個產業類別。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市菸葉加工廠、金鳳油漆、湖北芳通、興田沙業、順利公司等客商落戶觀音,總投資3000萬元,完成鄉鎮企業產值6540萬元。

觀音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價值較高。境內12處蘊藏鉀長石、鐵、沙金、矽鐵、滑石粉碳酸鈣碳綠松石等七種礦產資源,總儲量2億多噸,品質較高。特別是綠松石,其半成品色度好、硬度強,加工製成品遠銷東南亞、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觀音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鄖西三中座落觀音集鎮,觀音鎮有中國小校30所,在校學生6700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環境優雅;1000平方米中心衛生門診大樓環境優美、設施先進;集鎮已基本形成了“五街三路”建設格局;8個移動通訊基站,22條廣電寬頻網的建成,使電力、通訊、廣電、衛生、教育、餐飲、娛樂、購物等基礎設施更為完善。

觀音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漢江河畔,天河渡口,陽光、沙灘、風光無限;桃園寨、白龍崖、孟良焦贊寨、古廟山、九女寨,令你留戀忘返......

教育事業

觀音鎮決策會
1、觀音鎮中心國小學生李培入選湖北省“十佳留守兒童”

歷時3個月的湖北省首屆“十佳留守兒童”評選結果於5月6日出爐,10名品學兼優、自立自強的孩子脫穎而出,屆時將赴省參加湖北省慶“六一”頒獎晚會。彭山縣推薦的觀音鎮中心國小六年級學生李培榮膺其中,他是眉山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
李培家住觀音鎮觀音村,2008年12歲,兩歲時母親不幸去世,迫於生計,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李培一直與爺爺奶奶留守在家。雖然家庭生活環境貧困艱苦,但他能認真學習,熱愛集體,尊敬老師,樂於助人,積極參加少先隊活動,在家裡經常幫爺爺奶奶做家務。他還經常鼓勵一些學習、生活上有困難的留學同學樹立起信心,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因為品學兼優,自強友愛,他年年被觀音國小評為“三好學生”,成為彭山縣留守兒童的榜樣。

2、觀音鎮“關愛女孩”活動

鄖西縣觀音鎮近年來始終把“關愛女孩”活動落到實處,對落實長效節育措施的雙女戶家庭多途徑予以傾斜、關愛,圖為鎮計生協領導看望落實長效節育措施的雙女戶,並贈送慰問金。

3、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

學生的品行很大程度上是在寢室里張揚出來的,一個寢室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反映著不同的學生品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就是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關注學生生活起居的各個環節。經常組織開展“按時作息,不睡懶覺”,“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文明就寢,尊重他人”,“物品擺放,整齊化一”等為主題的“寢室民主生活會”,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每月評選“文明寢室”激勵學生自我約束力。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日常行為中被子疊不好,用品放不齊,衛生掃不淨,語言不文明等時有反彈之機,創造性地配備兼職學生生活指導老師,負責教給他們在校生活的一日常規,訓練內務整理,規範宿舍行為。收到了良好效果。

4、中心國小

觀音鎮初級中學創建於1992年,位於鄖西縣城南側17公里,漢江之濱的華家河畔,是一所世行貸款的項目學校。鄖羊、觀大兩條公路呈“十”字形從這裡經過,潺潺的麥裕河與滔滔的天河水在這裡交匯。學校群山環繞,綠樹成蔭,設施齊全,環境優雅,管理科學,師資力量雄厚,文化氛圍濃郁,是求知求學的理想場所。近幾年來,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全面提高”的辦學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規範行為、科學管理、不斷創新、構建和諧、打造品牌”的辦學目標,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的進展,特別是後勤管理工作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體系,2001年至今連續多次獲彭山縣後勤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3月份又榮獲十堰市後勤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觀音鎮初級中學占地面積1587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282平方米,現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35人(其中在校住宿生1100餘人),90名教職工。正處在學生數高峰期。為此,改善學生食宿條件,加強學生安全管理成了觀音鎮初級中學管理工作中的頭等大事。

資源優勢

觀音鎮觀音鎮

(1)種草養羊基地建設:“十一五”期間,鄖西縣將觀音鎮作為種草養羊基地建設重點鎮之一。該項目涉及林地資源較為豐富的溝口、劉家灣、牛√乙山、天河口、埡子灣、松樹坪、土嶺溝、萬壽寺、佛洞、雙掌坪等7個村,建設期五年(2005—2009),該項目共需配套建設標準羊欄3萬m’,種植牧草1萬畝,概算投資400萬元,建成後,年可飼養山羊5萬隻,出欄4萬隻,實現收入1200萬元。該項目可獨立、合資或聯營。

(2)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該項目區主要位於鄖十路、觀大路邊的觀音、龍橋、黃土梁3個村,所產蔬菜主要供應鄖西城區、十漫高速公路、孤山電站等大型工程,可建陽光溫室、拱棚等種植基地200畝,概算投資160萬元,年可實現收入80萬元,兩年即可收回投資。該項目可獨資、合資或聯營。

(3)有機茶葉基地建設及加工:茶葉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消費群體和消費量居各類飲料之首,有機茶更受消費者青睞,而國內有機茶開發尚處於初期,市場前景廣闊。觀音鎮境內土地肥沃,氣候溫潤,無污染,是有機茶葉開發的最適宜區,也是鄖西縣三大茶鄉之一。現有茶葉面積2000畝,加工企業2個,該項目以觀音鎮南溝流域、滲峪河流域7個村為主,可再建基地面積3000畝,並引進有機茶葉加工設備和包裝技術,概算投資400萬元,三年後可達產15萬公斤,產值1000萬元,該項目可獨資、合資或聯營。

(4)山野葡萄基地建設:觀音鎮林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無污染,適宜發展山野葡萄。該項目與鄖西縣新發展的葡萄支柱產業政策吻合,鄖西縣獨創的野葡萄乾紅酒,屬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飲品,於2001年5月29日被國家經貿委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在市場上十分俏銷。新建山野葡萄基地,可為縣山野葡萄系列酒生產線提供原料。觀音鎮南溝流域7個村有毛葡萄、樺葉葡萄、九月寒葡萄等7個品種分布面積1500畝,計畫新建基地3000畝,概算投資400萬元,按畝平500公斤產量,200元/公斤價格計算,年收入300萬元,1.3年即可收回投資。該項目獨資、合資或聯營。

經濟建設

觀音鎮工廠
勤勞務實的觀音人民堅持“強工穩農、抓項目、興產業,促增收,追趕跨越第一”的理念,不斷推進工業發展進程,工業經濟突飛猛進。除原有的金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全力集團合成洗滌劑廠、南風日化等企業外,近兩年又新引進了總投資9000萬元的大連華良集團四川金石油粕有限公司、總投資2500萬元的稀土加工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的觀音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總投資1200萬元的正源焦化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000萬元的翔宇飲料廠和投資4000萬元的恆輝糧油公司等。觀音鎮既是彭山縣的一個工業重鎮,又是彭山縣的一個農業重鎮。觀音人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標準,大搞產業結構調整,觀音鎮已建立優質葡萄基地400畝,筍用竹基地300畝,養魚基地500畝,西瓜基地350畝,人民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6年,觀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6.89億元,農業生產總值達到9309萬元,糧食總產值達到1213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4006元。

新農建設

觀音鎮寶馬
觀音鎮政府對四條主要公路及14個行政村的長效機制建設投入專項補助資金。
一是路容路貌長效管護機制。310國道觀音段按現行的管理辦法執行,鐵磁路、廟石路按每2公里配備1名管護人員,每人每月補助工資300元(廟石路4人,鐵磁路7人);
二是村容村貌長效保潔機制。6個市級示範村,8個重點村每村配備2名保潔人員(觀音、廟頭各4人),縣、鎮每村每年拿出7000元,村每年拿出1000元,落實保潔人員工資,確保保潔員每月工資不低於300元,保潔車輛和服裝由鎮政府統一配備,310國道沿線除重點村外,其他村根據人口多少給予適當補助;鎮撥付的資金在2008年5月底驗收合格後按季度撥付保潔經費,該經費由鎮新農辦管理,建立完善管理體制,按時發放到保潔人員手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