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寨鄉[河北省巨鹿縣觀寨鄉]

觀寨鄉[河北省巨鹿縣觀寨鄉]
觀寨鄉[河北省巨鹿縣觀寨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觀寨鄉隸屬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位於巨鹿縣北部。東與官亭鎮為鄰,南和小呂寨、巨鹿鎮接壤,西同隆堯縣牛家橋搭界,北與隆堯縣毛爾寨相連。省級公路南郝線橫穿北部。屬黑龍港流域,土質差,鹽鹼地多,年正常降雨量514毫米,有耕地74851畝,灌溉面積53500畝。面積58.5平方千米,總人口36031人,轄27個村。

行政區劃

觀寨鄉轄27個村:政府駐觀寨村。

觀寨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張三、丁尚仁、秦大老和孫、郝五家由山西遷居此地。因村傍一觀音廟,故取村名觀音寨。現簡稱觀寨。

小寨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閻萬興、霍仕敬、田興和孫、李五姓由山西遷居此地後,圍村挖了一條壕,將土築成圍村小寨牆,藉故起村名小寨。

劉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劉通一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取名劉家莊。現簡稱劉莊。

柳茂

該村系古村。據傳,此地祖居劉氏,因當時圍村柳樹多而茂盛,故取村名柳茂。

沙井

該村系古村。據傳,此處祖居吳、靳兩家,因此地下沙層較多,凡所掘水井常被流沙所填,故取村名為沙井村。

劉營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劉氏一家由山西遷居此地,起名劉家營。現簡稱劉營。

路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路氏一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起村名路莊。

肖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肖姓由山西遷居此地,起村名肖莊。

何寨

該村系古村,何氏世居,故名何寨。

崔寨

該村系古村,據傳,此處祖居崔、李、趙三姓人家,因當時崔氏人多,故名崔寨。

大王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王西道一家由山西遷來定居此地,起村名王莊。後有多姓遷來,村莊漸大,故名大王莊。

小王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王之湖一家由山西遷居此地。因此處北一公里遠有一大王莊,故取村名小王莊。

馬旺營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馬氏一家由山西遷居此地。為圖吉祥,取村名馬旺營。

南哈口

據傳,此處祖居楊氏一家。因村北有一湖泊,湖中蛤、蚌甚多,湖東沿有一蛤蟆口,村子位於口的南邊,故取村名南蛤蟆口。現演變為南哈口。

張文言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張文言由山西遷居此地,故取村名張文言。

喬家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喬姓一家由山西遷居此地,起村名喬家莊。

西喬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喬金仁一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起村名喬莊。一九八二年地名標準化處理時,為區分重名改村名西橋莊。

乍補寨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霍、李、趙、潘、劉等幾姓由山西遷居此地。因此處西北一公里處有一村叫小寨,經幾姓人商議,就在此處補一個寨。由於姓雜便定村名為雜補寨。後將“雜”字演變為“乍”字,故得名乍補寨。

大馬房

據查,明燕王(朱棣)掃北時,曾在此地安營紮寨歇馬養馬。直明永樂二年楊氏氏遷居此地,藉故村名大馬房。

小馬房

據查,明燕王(朱棣)掃北時,曾在此地東二華里處駐紮。因此地緊臨洪溢河,是飲馬點。後楚氏遷居此地,藉故村名小馬房。

石佛店

據金大定年間碑文記載,該村前名食盒店。直清康熙年間重修“壽聖寺”時,增奉石佛三尊,遂改村名為石佛店。

二河道

該村系古村。據傳,該村旁原有一條古河舊道,因故得名。

三河道

該村系古村。據傳,該村旁原有一條古河舊道,因故得名。

大河道

該村系古村。據傳,該村旁原有一條古河舊道,因故得名。

西馮寨

該村系古村。據傳,此處祖居馮氏,故名馮寨。後因東有一同名村,便改名叫西馮寨。抗戰期間,曾更名西馮村。一九四五年解放後,又恢復原名西馮寨。

西銅馬

據查,此村原為銅馬鎮的一部分。一九四五年解放後,定名西銅馬鎮,現簡稱西銅馬。

東銅馬

據傳,西漢時此處曾為一軍事重鎮,有古漢鎮之稱。新莽末年,河北幾支農民起義軍中最為強大的銅馬軍長期占據這個地方。公元二是四年,起義軍陸續被劉秀擊敗,銅馬部眾多為收編。故關西號光武曰銅馬帝。後在此地修建銅馬祠(即光武廟)。並傳,此地曾有一高大銅馬橫跨街中,因此得名銅馬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觀寨鄉位於巨鹿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5.1千米。東與官亭鎮為鄰,東南與巨鹿鎮接壤,南與小呂寨鎮相連,西與隆堯縣蓮子鎮、牛橋鄉接壤。東西寬8千米,南北長12千米,總面積58.6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9.4%。

地形地貌

全鄉地勢平坦,東南部略高,西北部較低,海拔25-28米。除黃金堤(沙井村至馬旺營村東一線)以東耕地肥力較高和小漳河以西土壤粘重,低洼易澇外,絕大多數為沙壤鹽鹼土質,土壤肥力低。

水文

觀寨鄉地處黑龍港流域,小漳河由南向北流經鄉西南隅。洪溢河南北向貫穿全境。

自然資源

觀寨鄉有耕地74851畝,灌溉面積53500畝。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因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土壤含鹽量逐漸降低。

人口

觀寨鄉共有總戶數9832戶,總人口36031人。

經濟

觀寨鄉是典型的傳統農業鄉鎮,2001年後,觀寨鄉搶抓機遇,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扶貧、調整種植結構、稅費改革、糧食直補等多項惠農政策,農民收入得到了較快增長。

歷史古蹟

1、古魏家莊遺址。在西銅馬村北1千米,周於莊村西500米相交處,今民眾俗稱魏莊地。1969年挖排水渠村,曾於此兩米深處挖出鍋灶。民國初年,也曾挖出磚瓦房舍。巨鹿縣舊志記載,為魏徵故里。世界魏氏宗親總會2006年在巨鹿舉辦第三屆懇親大會,曾來遺址參觀憑古。

2、何寨白佛寺遺址

何寨白佛寺遺址在縣城西北11.5千米、何寨村西。南北長約90m,東西寬約60m,遺址北高南低,平均高於地面1.5m,北大殿處高出地面3m以上。遺址一片碎磚爛瓦,有龜碑座一個,重修碑記半通,殘損石像二個。

此寺初建於唐,經歷次重修,有大殿三重,多毀於抗戰時期。解放時,僅存上覆木門板兩扇為頂的北大殿殘垣二間及部分佛像、石碑。1953年,在此建國小校時推倒大殿,石像拉倒埋於地下,石碑於1966年被移走,建四一渠橋(糧站南)、修水口(王計存宅基處)。

改革開放後,何寨村民李福慶組織民眾挖出石佛坐像一尊,高2m,寬1.6m ,建小廟二間供於其中。92年佛頭被盜,94年佛身又被盜走。現有石佛照片(1m×60cm)供於北小廟。

3、銅馬祠遺址

銅馬鎮遺址位於西銅馬村西北500米處,一為光武廟,一為馬武祠,遺址高出地面1.5m左右,一片瓦礫,1969年,由此遺址東側挖渠時曾挖出古代磚瓦。

銅馬祠,東漢光武廟也。光武擊銅馬於館陶,大破,降之,賊降者不自安,光武令各歸營,乃輕騎行其壘,因相謂日:“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悉將降人分配諸將眾數十萬,關西號光武為銅馬帝,故祠取名焉。

銅馬軍,新莽末年河北的農民起義軍。當時河北起義軍有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槍、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番、五樓、富平、獲索等共數百萬人,各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力量,其中以銅馬軍為最強大,領袖有東山荒禿、上淮況等。公元24年,起義軍被劉秀陸續擊破,銅馬部眾多被收編。後銅馬、青犢、尤來餘眾共立孫登為帝,不久失敗。

馬武(?—61)東漢初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南)人,字子張,新莽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歸劉秀,從擊河北尤來、五番等農民軍,劉秀即位,任侍中、騎都尉,與虎平將軍蓋延等擊敗劉勇等地方割據勢力,後封楊虛候。曾率軍鎮壓武陵蠻和羌人。

《銅馬鎮馬武祠》

王惲

古麓城西野廟新,戰勛猶說馬將軍。

甲光千丈樓台盡,只有荒煙對夕曛。

4、壽聖寺遺址

壽聖寺遺址位於石佛店村東300米,劉營村西500米,觀寨村南1000米處,南距縣城15千米。遺址南北長300米,東西寬85米,占地25500平方米。該寺初建於唐貞觀十六年(643年),據碑文記載,金、元、明、清(康熙年間劉營村劉光斗)多次重修,廢於1941年。該寺佛像精美高大,雕刻藝術精湛,建築宏偉。民國三十年正月初十(1941年),侵華日軍修建馬旺營崗樓時拆毀大寺,磚、木全部搶走。該寺最後一名和尚名同喜,於民國初年被趕走。

5、耿純墓

耿純墓在城北30里(據查,在今觀寨村。墓為石穴,已深埋地下,但始終未挖掘)。

耿純(?一37年,東漢初巨鹿宋子(今河北趙縣北))人,字伯山。漢光武帝劉秀自薊東馳,耿純率領宗族與賓客二千餘人奉迎,徙平邯鄲,接著又參加了改編銅馬軍的戰鬥。後來,世祖引兵擊赤眉等起義軍,耿純率軍在前,起義軍夜晚發起進攻,箭如猛雨傾泄營中,耿純按兵不動,後銜枚間行繞出營外,向起義軍發起進攻,大勝。世祖即位,封耿純為高陽侯。後來,耿純自請願試治一郡自效。世祖笑著說,卿既治武復欲修文,遂封耿純為東郡太守。居東4載,以列侯。奉朝請6年,定封為東光侯。8年,東郡盜起,復拜耿純為大中大夫,帶重兵進剿。盜賊九千餘人聽耿純兵至,皆降。耿純又被封為東郡太守,吏民悅服。死後,謚成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