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平面構成作為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的一門基礎造型課程,與“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並稱為“三大構成”。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大構成”自日本經由香港引進我國內地,在我國高等藝術設計院校受到廣泛關注,給傳統的“繪畫”加“圖案”式工藝美術基礎教學體系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所謂“三大構成”教學,一般認為它首先形成於日本,是日本設計教育界根據戰前德國包浩斯首創的基礎課程內容及訓練方法歸納、整理而成的,日本現代設計的發達與其比較早地引進包浩斯等教育理念不無關係。然而,日本式的構成訓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將包浩斯基礎課程極富生命力的理性與感性的融合,充滿靈性的個性創造變成機械與教條的公式,其結果是背離了構成的原旨。對此,中國美術學院宋建明教授指出:“構成作為一門課程,這一現象只是出現在日本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少數地區,在歐美不少設計院校中並無這一專門課程。”構成課程雖然在後來的課程實踐中有所發展與變化,但始終未能擺脫其弱點,各地院校的同一課程在20年的時間中幾乎都在進行同一套方案的複製,成為新的八股課程。
目錄
第一章 視覺設計的內涵
第一節 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視覺傳達設計是一種視覺語言
第三節 視覺傳達設計的社會意義
第四節 視覺傳達設計的商業價值
思考題
第二章 視覺設計的形態屬性
第一節 自然形態
第二節人工形態
第三節 具象與抽象形態
第四節 設計的意幻形態
思考題
第三章 視覺空間的創造
第一節平面與空間
第二節 形與空間的心理張力
第三節 形的分解與重構
第四節 視覺空間的創新
第五節 設計中的格式塔心理現象
思考題
第四章 設計構成的創造力
第一節 基本形
第二節 設計構成的構形形式
第三節 肌理在構成中的運用
思考題
第五章 視覺設計藝術的形式語言
第一節 比例與尺度
第二節 對比與統
第三節 對稱與均衡
第四節 節奏與韻律
第五節 整體與局部
思考題
第六章 視覺設計基礎的創新表達
第一節 創新設計思維
第二節 創意思維的發掘
第三節 專業基礎課程的課題設計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後記
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視覺設計的內涵
現實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與感受著視覺設計,設計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設計的表現直接訴諸視覺,在物質豐裕時代尤為強烈,幾乎所有物品都經過“現代設計”。眾所周知,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準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
我們首先來看看諸多關於設計的概念的表述:
設計就是創新。如果缺少發明,設計就失去價值;如果缺少創造,產品就失去生命——劉東利(香港)
設計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
設計就是經濟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主任)
工業設計是滿足人類物質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於想像力的開發活動。設計不是個人的表現,設計師的任務不是保持現狀,而是設法改變它——亞瑟·普洛斯(ICSID前主席)
設計是把某種計畫、規劃、構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視覺語言傳達出來的過程,如圖1—1~圖1—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