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海軍發展
中文片名:今日關注2009-04-20親歷歷史 見證海軍發展
主演: 魯健
導演:中央電視台
類型:中央電視台節目
地區:中央電視台節目/時事評論/今日關注
30年前,浩瀚的大洋上看不到人民海軍的片帆隻影。
30年來,以驅逐艦為代表的人民海軍現代化戰艦,頻頻犁開萬頃碧波,走出國門,駛向大洋,挺進深藍……
戰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是人民海軍現代化建設跨越發展的重要標誌,更是改革開放的中國發展壯大、富國強軍、民族復興的重要見證。
三代戰艦見證國家科技進步——水面艦艇從“眼瞄手操”向“信息制勝”邁進
初冬時節,軍港如畫。記者登上了國產第三代驅逐艦——石家莊艦。艦長劉波源,年輕、幹練,一如他指揮的新型戰艦。這位共和國新一代驅逐艦的首任艦長,還是國產第一代驅逐艦首艦——濟南艦的最後一任艦長。
親身經歷三代戰艦的變遷,從擴大器喊話,到電台通訊,再到乙太網高速數據交換,劉波源感受最大的是信息化建設的巨大威力。他說:“談起軍艦的信息化建設,讓人不禁想起一代偉人鄧小平。”
改革開放之初,海軍主戰艦艇基本還處在“眼瞄手操”階段。1979年8月2日,小平同志登上了我國第一艘國產飛彈驅逐艦——濟南艦。他語重心長地說:與人家相比,我們的指揮系統自動化程度要落後得多。打起仗來和過去一樣,光靠電話行嗎?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目標是指揮系統現代化。
一艘現代化軍艦,就是一座現代化的科技城,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整體水平的結晶。沒有先進的科技,要建造現代化戰艦,只能是一句空話。
改革開放使我國科技水平迅速提升,軍隊武器裝備進入飛彈化、電子化、自動化的新階段。海軍艦艇反潛、反艦、防空、電子對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得以攻克。這一切,為建造新型艦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老人的話猶在耳畔,國產驅逐艦經歷三代發展,已實現從眼瞄手操到單系統自動化,再到全系統自動化的跨越。
“信息制勝”已然成為第三代戰艦的主要特點。以石家莊艦為例,其數據傳輸系統可以把所有新老艦艇進行作戰編組,實現信息的無縫連結。不僅艦艇與艦艇能夠連通,艦艇與航空兵、潛艇之間也可實現協同指揮;不僅可以傳遞口令,還可以傳遞實時戰場態勢圖;各種作戰平台、各級指揮員之間互通互操作功能得以實現。
如今,信息化戰艦已經成為人民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中堅力量。
深藍航跡記錄富國強軍步伐——水面艦艇從近岸游弋到大洋深處礪兵
2007年8月23日,經歷30天遠航和三大洋風浪洗禮的中國海軍赴歐洲4國遠航編隊,穿過位於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首次駛入波羅的海。
懸掛五星紅旗和八一軍旗的廣州號飛彈驅逐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共同犁開了這一輝煌的新航跡:自北洋水師成軍的100多年以來,中國國產軍艦第一次駛入波羅的海這片歐洲海軍強國艦艇的“運動場”。
國際上習慣把近岸防禦型海軍稱為“黃水”海軍,把近海游弋的海軍稱為“綠水”海軍,而把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稱為“藍水”海軍。擁抱深藍,是世界各國海軍的夢想。
1980年5月,一支龐大艦隊出現在太平洋上。這是人民海軍水面艦艇第一次駛出近海,越過島鏈,進入太平洋。這支特混艦隊,圓滿完成了我國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的保障任務。這一訊息震驚了世界。美國駐華大使約見海軍某基地司令時說:“你們解決了海上補給,中國海軍可以訪問我們國家了!”
此言非虛。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和我國國家利益的拓展,人民海軍艦艇的航跡從祖國沿海向大洋深處不斷延伸。這既是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海軍在大洋中摔打成長的必由之路——
1985年11月,132號驅逐艦、X615號補給艦,首次編隊出訪南亞3國。這是人民海軍軍艦首次漂洋過海,出訪他國。
1997年2月至5月,海軍艦艇編隊首訪美洲4國,首次抵達美國本土,並首次完成環太平洋航行。外電評論,這是中國自明代鄭和以來最偉大的航程,中國海軍進入大洋的能力顯著提升!
5年後,由青島號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歷時132天,航程3.3萬海里,橫跨三大洋,完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這次航行訪問歷時之長、航程之遠、規模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成為人民海軍建設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007年以來,人民海軍艦艇還多次走出國門,與多個國家的海軍成功舉行了聯合演習,實現了艦艇遠航出訪使命任務的新拓展。
至今,海軍艦艇已經31次走出國門,訪問了近40個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中國軍艦到訪和聯合演習,認識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和中國軍隊……
軍事變革引領海軍轉型建設——水面艦艇從單打獨鬥向聯戰聯訓跨越
改革開放30年,人民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作戰訓練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前不久,記者目擊了一次海上戰鬥群契約訓練場面——
海上,驅護艦編隊各型武器嚴陣以待;空中,新型戰機編隊呼嘯盤旋;水下,數艘潛艇嚴密監控水下“殺手”……人民海軍新型海上戰鬥群整體攻防、立體作戰能力已今非昔比。
隨著新技術的套用和新軍事變革的興起,海戰樣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馬島到地中海、從科索沃到波斯灣,一體化聯合作戰對水面艦艇部隊的傳統訓練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
“一支海軍力量的強弱,將取決於其海上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必須從重視單艦訓練向聯合訓練轉變。”某驅逐艦支隊支隊長魏鋼如是說。
變革從機制開始。1986年3月,海軍第一個水面艦艇訓練中心組建。“把技能培訓的事交給專門機構,把研究打仗的事交給作戰部隊。”這是此次改革的初衷。
艦艇部隊訓練從此躍上新台階。“過去,訓一名全訓艦長,一般要經過3-5次主炮射擊訓練,1-2次飛彈發射,費時費彈,一年也考不出幾個全訓艦長;現在,實行‘先訓後用、持證上崗’,作戰部隊集中精力進行編隊使命科目訓練,聯合訓練水平大大提高了。”魏鋼說起變化來滔滔不絕。
隨著作戰理念的更新和武器裝備的升級,國產第三代戰艦上首次出現了“方面長”這一新崗位。對空長、對海長可以根據艦長的指令,全權組織對空或對海所有飛彈、火炮、電子戰等武器的使用,從而使艦長有更多精力關注整個戰場。
聯合、聯訓、聯戰……新一代水面艦艇部隊訓練大綱中一個個高頻“關鍵字”背後,向外界傳遞著這樣的信息:人民海軍諸軍兵種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已基本形成,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正穩步發展。
第一影視no1-video.cn免費線上看地址http://no1-video.cn/moviehtml/movie/JNGNLOFM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