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難以挽回。
出處
《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示例】如此才人,足以快婚,爾女已是~,何不宛轉成就了他。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通閨闥堅心燈火》
用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小貼士:覆水難收不一定是要用來約束別人的嚴厲詞語,也可能是一個面對困境的決絕態度,面對覆水難收的境況時,破釜沉舟努力一把,不行就算了。
成語出處及典故
出處
《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宋·王懋《野容叢書·二八·心堅石穿覆水難收》:“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典故一
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因先祖封於呂,又名呂尚。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攻滅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後來封在齊,是春秋時齊國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當過官,因為不滿紂王的殘暴統治,棄官而走,隱居在陝西渭水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為了取得周族的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經常在小河邊用不掛魚餌的直鉤,裝模作樣地釣魚。姜太公整天釣魚,家裡的生計發生了問題,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有出息,不願再和他共同生活,要離開他。姜太公一再勸說她別這樣做,並說有朝一日他定會得到富貴。但馬氏認為他在說空話騙她,無論如何不相信。姜太公無可奈何,只好讓她離去。
後來,姜太公終於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周武王聯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馬氏見他又富貴又有地位,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係。
姜太公已看透了馬氏的為人,不想和她恢復夫妻關係,便把一壺水倒在地上,叫馬氏把水收起來。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於是姜太公冷冷地對她說:“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塊兒。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難以再收回來了!”
典故二
西漢時蒼翠茂盛的會稽郡吳縣(今蘇州吳中區)穹窿山山下,住著一位讀書人朱買臣和他的妻子崔氏。朱買臣為人老實厚道,每日苦讀詩書,但運氣不佳,屢屢受挫。他家境貧寒,無以為生,只得到穹窿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來,崔氏跟著丈夫過著清苦的生活,漸漸地她有些不耐煩了,脾氣越來越壞,她從心裡看不起丈夫那副窮酸的樣子,說話尖酸刻薄。朱買臣有口難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朱買臣飢腸轆轆,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為多砍些柴草賣掉,買回米麵,妻子就會高興起來。誰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讓媒婆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實的張木匠。朱買臣一進家門,崔氏就提出要他寫下休書。朱買臣痛苦地請求妻子再忍耐一時,等他時來運轉,日子就會好起來。崔氏卻堅定地表示,即使朱買臣將來做了高官,自己淪為乞丐,也不會去求他。朱買臣見她全然不顧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寫下了休書。
不久,朱買臣得到在朝廷為官的同鄉嚴助的推薦。在漢武帝任命朱買臣為會稽太守。崔氏得知心慌意亂,她想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榮華富貴呀!她決定去找朱買臣,不要現任的丈夫了。崔氏蓬頭垢面,赤著雙足,跑到朱買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許自己回到朱家。騎在高頭大馬上的朱買臣若有所思,讓人端來一盆清水潑在馬前,告訴崔氏,若能將潑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應她回來。崔氏聞言,知道緣份已盡。她羞愧難當,精神失常。
成語辨析
【辨形】覆:不能寫作“復”。
【辨析】“覆水難收”與“木已成舟”有別:“覆水難收”多用來比喻說出的話、立下的誓言、作出的決定等,不能收回,不能更改;“木已成舟”側重事物、現象本身已發展變化到某一階段,不能回復原狀。“覆水難收”還常用來表示夫妻的斷絕,不能恢復;“木已成舟”一般不這樣用。
成語示例
◎據說她是被改嫁給一位做生意的人,北京姨娘雖然受了委屈,也沒法對付,因為 覆水難收了。
◎如此才人,足以快婚,爾女已是 覆水難收,何不宛轉成就了他。(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通閨闥堅心燈火》)
◎“這件事你既然已經做錯了, 覆水難收,也不要再耿耿於懷了,還是吸取教訓避免以後再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