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兩河口鎮

西鄉兩河口鎮

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戰略,切實貫徹縣委、縣政府“兩調整、六加快”發展思路,以經營小城鎮建設,打造公路經濟走廊,調整產業結構為總發展方針,大力發展以茶葉、畜牧和魔芋為龍頭的主導產業,作大作強經濟發展事業,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與此同時,全鎮根據總體發展戰略,狠抓了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大抓了以茶葉、魔芋、乾鮮果和畜牧業為重點的主導產業的發展,茶園面積達到了6185畝,實現總產125噸,茶葉銷售收入達到350萬元,發展魔芋8000餘畝,產量達到了4000噸,實現產值320萬元,存欄生豬1.3萬頭,存欄牛3900頭,平均養豬、養牛分別達到了3頭、1頭;發展乾鮮果3萬畝,大大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2001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804萬元,林牧漁總產值578.2萬元,社會消費品總額229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00餘元,比前幾年有了較大幅度地增長。

美麗的兩河口小鎮
西鄉縣兩河口鎮位於西鄉縣東南角,東鄰漢陰縣雙坪鎮,南界鎮巴縣碾子鎮,西連本縣五里壩鎮,北與石泉縣熨斗鎮及本縣的高川鎮接壤,屬四縣交界地帶,古有一腳踩三縣這說,總面積約128平方公里,地處秦巴山區腹地,中低山丘陵地形,海拔在405米—1080米之間,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5℃,無霜期176天,境內水源豐富,氣候溫和,地阜物華,素有“西鄉小江南”之美譽。
該鎮始建於一九九六年九月,是由原新瓦鄉、柏樹埡鄉、黎家廟鄉三鄉合併而成,轄20個行政村,11個駐鎮單位,133個村民小組,4516戶、20341人。有勞動力7882個,其中男勞5026個,女勞2856個。總耕地面積29557畝,其中水田6598畝,旱地22959畝,有宜林荒山荒坡32500畝,境內有通往石泉縣和鎮巴縣的二條跨縣公路橫貫其中,有麻柳河、青溪河、三聯河及兩河交錯流淌,林木茂密,山青水綠,經濟林木資源眾多,有茶葉、木耳、乾鮮果、銀杏、中藥材、魔芋等,尤其是茶葉,由於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土壤質地,極適宜在本地生長,所產午子仙毫、特級炒青系列名茶,香味清冽、濃郁、湯色碧綠,且富含對人健康至關重要的微量元素鋅、硒,在陝南頗有名氣,產銷量大,已成為當地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其次是魔芋,在當地種植,投資低、品質好、精粉含量高,效益極好,發展規模較大。此外,全鎮還富大理石、花崗石等石材資源,所產成品色澤好、質量高,深受客戶歡迎。
發展藍圖:
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戰略,切實貫徹縣委、縣政府“兩調整、六加快”發展思路,以經營小城鎮建設,打造公路經濟走廊,調整產業結構為總發展方針,大力發展以茶葉、畜牧和魔芋為龍頭的主導產業,作大作強經濟發展事業,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從九七年開始,全鎮基礎建設實現了“三通”:一是電通。總計投資200餘萬元架設高壓輸電線路30公里,通電入戶率達100%;二是路通。全鎮總計開挖修建中高等級道路60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組組通生產路;三是信息通,開通了手機信息網路和程控電話,並依國家扶持的“村村通”電視接收機為起點,使60%以上的農戶安裝了電視機,拉近了本鎮與外界的距離,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在此基礎上,該鎮以鎮政府所在地兩河口集鎮為中心,啟動了三個小城鎮建設點的開發建設,並全力創造條件,開發建設公路經濟走廊,總計開發規模達到了900餘畝,開發新建街道四條2000多米,新建臨街商住樓106間,8100平方米,硬化街道路面300平方米,興建了附助配套設施,拉動了鄉鎮企業26個,個體私營企業318家,依次分別比起步時的一九九七年增長3倍和8倍。與此同時,全鎮根據總體發展戰略,狠抓了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大抓了以茶葉、魔芋、乾鮮果和畜牧業為重點的主導產業的發展,茶園面積達到了6185畝,實現總產125噸,茶葉銷售收入達到350萬元,發展魔芋8000餘畝,產量達到了4000噸,實現產值320萬元,存欄生豬1.3萬頭,存欄牛3900頭,平均養豬、養牛分別達到了3頭、1頭;發展乾鮮果3萬畝,大大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2001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804萬元,林牧漁總產值578.2萬元,社會消費品總額229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00餘元,比前幾年有了較大幅度地增長。全鎮政通人和、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呈現出朝氣蓬勃的發展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