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西藏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西藏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籌建於1980年,宗教研究所現有8名研究人員。其中,3名碩士,5名本科;2名研究員、4名副研究員、1名助理研究員、1名研究實習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藏傳佛教、苯教和宗教哲學三大領域。

機構簡介

西藏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籌建於1980年,1981年成立哲學宗教研究所,1988年改名為宗教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現有8名研究人員。其中,3名碩士,5名本科;2名研究員、4名副研究員、1名助理研究員、1名研究實習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藏傳佛教、苯教和宗教哲學三大領域。

研究成果

在已故著名學者波米・強巴洛追先生及黃文煥、馬久、何宗英(其後三位領導後任本院副院長)等歷任領導的主持下,宗教所全體科研人員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績。近年來,宗教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2本專著――《拉薩地區寺廟簡志》、《聶榮縣寺廟志》、《雪域沉思錄》、《藏族哲學的理智》、《西方哲學詞典》、《新思維浪潮――探求藏傳佛教的思考》、《藏族文化與知識經濟》、《語言概論新探》、《阿里史話》、《苯教五行算法》、《藏族傳統文化與野生動物的保護》、《楚布寺志》等。
6本譯著――《雅拉香布山下的文明》、《昌珠寺史事大觀》、《蔡公堂寺通史》、《倉央嘉措道歌》、《松贊乾布傳略》(以上5部皆為藏譯英)、《西方藏學專家苯教研究論文集》(英譯藏)等。
4本合著――《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西藏宗派宗論》、《西藏森巴戰爭》、《宗教知識手冊》等。
另外還完成有調研報告20多篇、譯文30多篇、課題任務40餘個及230多篇用藏漢英文撰寫發表的論文。
宗教研究所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編目的整理和編撰工作,已整理完成8000多個條目(近200餘萬字),並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搶救、整理藏傳佛教典籍實施方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的大型調研報告(約20餘萬字)。近年來,宗教研究所的專家學者發揮自身優勢,與國外藏學研究機構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曾與美國哈佛大學、維吉尼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大谷大學等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座。

預研課題

宗教研究所今後將要完成的主要課題有:《苯教儀軌比較研究》、《苯教史》、《進化的藏傳佛教哲學》、《拉薩四大林歷史》等專著及《第四、五、六世班禪的節選傳》、《大譯師拜若雜鈉傳》、《因明學》等譯著(藏譯漢)。

機構領導

宗教研究所現任副所長:次仁加布(研究員)、西尼崔臣(研究員)、仲布・次仁多傑(研究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