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90年7月所立村碑記載:西紅埠嶺,明朝洪武年間段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址在一條紅黏土兩端,故名西紅埠嶺。西紅埠嶺的隸屬幾經變遷。
據史志記載:民國初年,西紅埠嶺屬顏莊區當峪鄉,鄉政府設立在紅埠嶺;1940年後,先後劃歸南冶區、汶陽區;1950年,又劃歸當峪鄉及南冶區;1969年後劃歸顏莊人民公社、顏莊辦事處、顏莊鎮。
人文自然
村南至村西有一深溝繞村而去,溝的下游正中原來有一3米高的“II”型巨大平石,因多年洪水衝擊風雨剝蝕,根部形成了兩根石柱,上下兩端粗大,中部較細,頂面為圓形,十分平坦,直徑約5米。
人們既可攀爬於上休息,又可在下面納涼,乍看十分險峻,但非常堅固,雖經歷代風吹雨打,卻依然矗立,當地人叫它“石碾盤”。
1973年修鐵路時被民工炸毀,十分遺憾。村西溝邊原有一土地廟和蠶姑廟,每年二月二日有廟會。廟內有一參天古柏,因正處於南來北往交通要道,行人至此均在此處歇腳。“文革”之初,廟被拆除,古柏被毀,廟內一殘存麒麟石刻現被壘砌在村南西溝邊一建築物牆內,雕刻十分精美。
村子西北800米處有一石碑曰“無影碑”,碑的西北處有一崖謂“萬丈崖”,碑的東面有一突起小山叫“轉山子”。修溝里水庫後,每當庫滿,轉山子便成了一座孤島。萬丈崖西南臨水,為垂釣的絕好去處。因近年採石者的破壞,較原來遜色了許多。
村西500米有一眼古井,民國初年建,深達10米之多,圓筒方口,井口用四塊大石砌成。井水清涼甘甜,附近村莊來此取水者絡繹不絕。
井台四周的石壁因長期被井繩勒磨,出現了深淺不等的石溝,深的達十幾厘米。自萊蕪電廠建紅埠嶺水源地之後,村民用上了自來水,古井廢棄不用,又缺乏保護措施,有些損壞。但從大石塊的深溝上還可領略到古井當年的風采。
村中有數十棵古槐,栽植年代無從查考。特別是村子中央的一棵,樹心已空,樹幹雖有兩道縫隙可穿行,但依然枝繁葉茂,年年開花。
①“無影碑”:實際是一座壘砌在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石堰中的碑,陽光根本照射不到,所以叫“無影碑”。
②“萬丈崖”:是當地人叫做“石崖子”的一處陡壁。修鐵路時,泰安、長清的民工說,他們那裡傳言說紅埠嶺有一萬丈崖,小鳥在上面孵蛋,不小心掉下一顆,還沒滾到底,小鳥就能自己飛了。這不過是傳說,只是一陡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