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西番蓮菌核病英文病名:Passionfruitmould
病原類別:真菌
分布:部分西番蓮種植區。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屬子囊菌亞門,核盤菌屬。
危害部位:果實。
危害對象:西番蓮等。
發病條件
冷涼潮濕條件下易發生。形態特徵
病部產生的菌核卵圓形、不規則形,初白色,後外部變為黑色,大小2~5×1~3mm。在PDA上菌叢白色,氈狀,菌絲體平展,粗糙,生長迅速。菌絲無色,有分枝,並產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頂端或其分枝頂部不規則地簇生一些小瓶梗,上密生無色單胞微小的分生孢子,其大小僅1.5~3×1~2μm,一星期後逐漸形成初白色後外層黑色不規則形的大菌核。生理生化特徵
該病在較冷涼潮濕條件下發生,適溫5~20℃,15℃最適。子囊孢子0~35℃均可萌發,以5~10℃最有利。菌絲在0~30℃均能生長,20℃最適。菌核形成的溫度與菌絲生長要求的溫度一致,菌核50℃經5分鐘致死。病菌對濕度要求嚴格,在潮濕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長期積水,1個月即死亡;在乾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發。菌核萌發要求高溫及冷涼的條件,萌發後子囊的發育需要連續10天有足夠的水分。相對濕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對濕度100%只存活5天。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菌核在病殘體上存活越冬,翌年溫濕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盤上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自子囊釋出,借氣流傳播侵染致病。危害症狀
被害果實初變褐皺縮,經保濕後果面長滿灰色菌絲體,稍後菌絲體轉呈黑色,並糾結形成鼠糞狀的菌核,內部果肉全變黑腐爛,最終乾縮成僵果。防治方法
1.采果後分級時注意輕拿、輕放,儘量避免減少人為損傷。2.根據果實儲運及銷售距離及時間長短等實際,必要時進行果實處理.可用25%撲海因十45%特克多(2: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十45%特克多(1: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6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雙可濕粉600倍液浸果l~2分鐘,撈起瀝於包裝。另外,儲藏前對庫室做好清潔消毒,在儲運過程中注意調整溫濕度,適時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