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漕汶東村

西漕汶東村是一個屬於山東省青島膠南市王台鎮駐地管轄的村落,該村地下位置優越,歷史悠久,交通便利。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西漕汶位於山東省青島膠南市王台鎮駐地北5.4公里處,204國道東側,地處平坦,是膠南的北大門,村域東西長2公里,南北長3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該村地下位置優越,歷史悠久,交通便利。

歷史沿革

據傳,宋初張姓從雲南遷此立村,以村前有槽渠,村西北有汶山,河溝途經村中心,故名漕汶,曾有過兩個進士牌坊、壹個貞節牌坊、石人、石馬等享有盛名,西漕汶設有兩個村委會,以東為西漕汶東村村委會,該村實有耕地1030畝,其中林地面積385畝,現有戶數218戶,人口775人除張姓外,尚有尤、馬、孫、王、蘇、趙姓等。

經濟發展

西漕汶東村歷史上以農為主,種菜及民間藝術為收入來源,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發展迅速,特別近幾年對農業結構調整,以冬暖大棚、弓棚蔬菜種植、苗木種植、畜牧養殖等較大規模的支柱產業,村級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1997年,該村建立了占地達150畝的農業蔬菜示範園,建大棚90餘個,在村北興建占地4500平方米蔬菜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4000餘萬元,2004年人均純收入突破5649元。

社會事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也得到全面發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斷增長,2002年擴建了7個村的漕汶國小,隨之興建了一類幼稚園,該村近年來有近200名學生考入大、中院校,該村對獨生子女由村集體統一交納備用金,同時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活動,使村民素質不斷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該村先後多次被膠南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十佳文明村莊”和“社會主義文明村莊”等榮譽稱號。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5.畝,人均耕地1.6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9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畝,荒山荒地139畝,其他面積4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9戶飲用井水。有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全村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 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萬元,占總收入的29.55%;畜牧業收入7.02萬元,占總收入的32.9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頭,肉牛15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6.2萬元,占總收入的29.08%;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4.69%。農民人均純收入169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34.48%),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食、烤菸、核桃、茶葉,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14%。該村發展花椒特色產業,計畫發展花椒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9戶,鄉村人口29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4人。其中農業人口29人,勞動力15人。該村農戶全部為彝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人,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該村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9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公郎中學、南澗二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2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人,其中小學生2人,中學生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有固定資產0.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總數1人,為男性黨員,有團員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