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由浙江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為戰略合作夥伴的國際專業性紀錄片盛會。 2017年4月20日至4月22日,首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於在杭州舉行。 2018年10月18日—20日,第二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國美術學院舉行。

活動組成

活動由大師傳薪、D20提名、央視提案、IDF論壇等四大板塊組成。

央視板塊

央視為主的板塊包括:CCTV-9紀錄頻道生態夥伴發布大會、地方台合作研討會、社會製作機構合作研討會、紀錄頻道提案大會、融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生態論壇、國際紀錄片專項培訓會等六部分。

本次會議央視將向全國選擇一些重點題材、優秀團隊的項目,由其出資引導創作生產,而後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歷屆概況

第一屆

2017年4月23日,首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22日晚在杭州落幕,5部影片分獲不同獎項,女性題材成最大贏家,共有3部影片獲獎,其中,加拿大華人女導演熊邦玲反映二戰日軍強征慰安婦罪行的《道歉》獲得年度作品獎。

《道歉》通過對中國、韓國和菲律賓3國3名前“慰安婦”的拍攝,揭露了二戰期間日軍綁架奴役受害國女性的歷史。評審會在評語中表示,作品提示了戰爭與衝突對女性的毀滅性傷害,是為正義的發聲,受害者應該得到道歉。

中國導演作品中,金行征記述全國道德模範羅長姐呵護病兒的《羅長姐》獲“D20年度新銳獎”,杜海濱講述“90後”的《少年小趙》獲得“IDF年度優秀紀錄片獎'。

第二屆

截止至2018年9月1日,IDF組委會共徵得來自6大洲51個國家的453部紀錄片,其中427部為有效報名紀錄片。經過緊張的初審與複評,共有20部紀錄片脫穎而出,入圍“D20評優”單元。

2018年9月19日,第二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晚在杭州西湖南山路上的中國美術學院開幕。20部紀錄片入圍“D20評優”單元。其類型包括了紀錄長片、紀錄短片和紀錄系列片,其題材涵蓋社會人文、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評審委員會由8位中外紀錄片專家組成,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製片人應啟明和法國《電影手冊》原主編讓-米歇爾·付東(Jean-Michel Frodon)任評審會主席。

獲獎名單:

浙江傳媒學院老師潘志琪的《二十四號大街》獲評“IDF 優秀紀錄長片”。

趙亮的《孤寂的聲音》獲評“D20 優秀紀錄短片”。

韓國導演尹載皓和挪威女導演馬爾特·沃爾憑《信》,獲評“D20 優秀作者”。

陸慶屹的作品《四個春天》獲評“IDF 評審會特別關注”。

范儉的《十年:吾兒勿忘》獲評“D20 優秀系列紀錄片”

范儉還以《愛過》獲評“最具潛力發展計畫”。

許慧晶、董雪瑩共同獲評“IDF 優選提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