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歷史沿革
南北朝陳太建間(569~582年)
長樂縣十三都人嚴光,舍田為湖,名嚴湖,因位於縣東湖之西,後稱西湖。
宋朝
鹹淳間(1265~1274年)
長樂縣狀元陳文龍,築成陳塘港,與賓閭湖、西湖相吐納。
清朝
順治九年(1652年)
官賣湖邊地一百二十畝。十六年清丈,溢至一百九十畝。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溢至三百六十五畝零四厘。水利戶檢控,知縣衛良佐通詳。奉督部院覺羅保批飭:“凡官買有單者,每畝官給銀三兩贖回,並私賣之田一概還湖。嗣後被附近居民蔡厚準等復行侵占成田。
乾隆十七年(1752年)
長樂知縣賀世駿,清理該縣西湖被占耕土地,進行大規模鏟田還湖。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知縣賀世駿親加查勘,見所占之田蔓延湖中,明系從前已經退還故址,隨即勒令剷平,取具蔡世灝等永不敢侵占遵依在案。而蔡厚準膽敢串通越控。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二十七年詳奉批發,飭令盡鏟還湖。仍令四里水利戶輪流看守涵閘,以司啟閉,永定為規。
光緒五年(1879年)
長樂知縣徐承禧,將該縣西湖被占墾的低地400餘畝,鏟復為湖,但暫留高田無礙於水利者二百九十五畝,每畝每年收租一千六百文,以所收之款為嚴公祠祭祀並完糧以及水利局育嬰之費。立有《嚴湖善後章程》。
中華民國
民國36年(1947年)
長樂縣疏浚西湖及渠道,維修涵洞。疏浚東湖並建堤修閘。均於11月底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2年
長樂蓮柄港灌溉擴充工程竣工。該工程包括:由福州至長樂洋門3.3萬伏高壓輸電線路25公里,第一抽水廠
安裝680匹電動機,第二抽水廠安裝920匹電動機,添建尾水道及縣城兩個蓄水閘,改建原有總渠及左乾渠,新建3座節制閘及渡槽、跌水、排洪槽等渠道建築物,並新開東西湖分渠。
2009年
多年來居民填湖建房,湖面日漸縮小,且湖水污染日益嚴重,長樂市潭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西湖整治列入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
修繕重建
整治工作從2009年開始,歷經2年,一期工程總投資600多萬元,整治拓寬湖面300多畝,清理湖底淤泥20多萬方,石砌沿湖駁岸2200米、共1.5萬方,鋪設水泥道路及雨污管網近3公里,新建景觀橋樑4座,沿湖重要部位均建有公園、廣場。是年,完成西湖清淤一期整治後,正式闢為西湖公園。
西湖歷史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福建占其三,長樂為其一。據史載,西湖(即嚴湖)在長樂縣治東北大宏里。里人嚴光舍田為之。大宏里又有寺曰光嚴,亦光舍宅為之。按《三山志》:“陳太建元年,長樂嚴光子恭商維揚,舟次江滸,市黿五十舍之。光家居。一日,見披黑衣者五十人,送緡錢五千,曰:“君之子恭,揚州所付,還。”恭回,驗之,實未嘗有,乃悟贖黿之故。遂舍宅為寺、田為湖。後人名其寺為光嚴。近時,里豪奪嚴湖為田,何古今人不相及也。 此湖的周圍三千二百八十丈,湖水之源,西有宏源,岱西。邊蘭四涵三十六溪之水,奔流下注,北又有二劉雲龍橋一支大水,七分入海,三分也入此湖,所以水源充足,常年儲水不竭,它的支流,東與東湖陳塘港,以及七十二洋諸港,互相流通,調節吐納,灌溉農田四百五十頃,千餘載來,四里居民,農田耕種,鹹賴此湖。
相傳,金峰鎮以北的塘下與西北的沙尾和沙堤過去全都濱海,而沙堤和沙尾就在西湖邊上。可見,西湖原先也當是海灣,而後經人工捍海圍築,才成淡水湖泊。
主要景點
嚴光長者寺
嚴光長者寺,在大宏里(現潭頭鎮)嶺南村,由里人嚴光舍宅為寺,並舍田為湖,人稱嚴湖,後稱西湖。此寺始建於南朝陳太建年間(558~559),於1989年重修。因此湖為里人嚴光舍田開鑿的,四里千萬戶人家,威賴他的德澤,故尊稱他為長者,乾百年來稱頌不已。如今在西湖畔,保留著尊嚴清淨的一座“嚴光長者寺”,供人瞻仰。
明馬修撰宅
明馬修撰宅(即馬鐸故居),位於潭頭鎮嶺南村,雁山之麓,前臨嶺南湖(西湖),面對魚、蝦、蟹、鱟四山。始建於明永樂間(1403-1423年),七柱六扇五間出遊廊,進深14米,面寬16米,埕深3米、寬9米,左右廓榭各3間,單檐硬山頂、木構。其居據山林之勝,名曰:“梅岩”,遂以為號。大廳原有兩副對聯,一云:“聖朝禮樂傳三代,翰苑文章第一家”;一云:“京監狀元天下有,代主郊天世間無。”據傳,此聯為永樂帝御賜,馬家子孫皆以此為榮。廳前正門橫額上,原有一塊直式硃砂底、紅邊,永樂帝御賜的“狀元及第”金字匾。民國24年,專員兼長樂縣長王伯秋將此匾調往縣民眾教育館供人參觀,後散失。現今牌匾為當時所制,並懸掛在廳。
旅遊信息
在長樂城區可搭乘9路公交到終點站嶺南站;在公交站一直往前走,不遠處,一塊刻著“西湖公園”的石頭映入眼帘。
自駕遊客進入長樂城區後,沿航猴線行駛約27公里即可到達。
規模建造
此湖周三千二百八十丈,高七尺,闊一丈二尺。瀦大畲溪水,四竇溉田四百五十頃,跨方安、大宏二十一都、二十三都界。
地理環境
西湖公園所在的嶺南村是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下轄的行政村,位於潭頭鎮的西南隅,與金峰鎮接壤,距離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僅16公里,靠山面湖,下轄新街、宅尾、西陳、嶺南、浮蓮五個自然村。
所在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
西湖盛產菱角、荸薺、池螺等,被稱為西湖三寶,因此,嶺南村曾有“菱角、池螺可抵半年糧”的民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