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特產
西河底鎮自然條件優越,平均海拔高度為900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9.7℃,年有效積溫≥3000℃,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土地肥沃,是陵川縣主要的糧食產區。糧食常年總產量在10000噸左右,尤其是優質小米享譽三晉,色黃味甜,營養價值極高,是本地的一大特色農產品。蠶桑生產在全縣獨領風騷,每年春秋兩季養蠶4000張左右,蠶繭總產30萬斤左右,占到全縣總產量的70%。全鎮鐵礦資源豐富,儲量高達5000萬噸,年產量在50萬噸左右。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轄26個生產大隊,43個自然村;1984年改稱鄉,轄28個行政村;1995年撤鄉建鎮,轄28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2003年撤村並鎮中,南山頭村撤併到秦山村,所轄行政村由28個減為27個。
主導產業
西河底的主導產業為:糧食、蠶桑、採礦、冶煉、運輸等, 一、二、三產業的比值為3:6:1。主要民營企業有:宰山鐵廠、召山鐵廠、焦會鐵廠、黃莊鞭炮廠等。
西河底鎮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實現了村村通水泥(油)路、程控電話、加密電視,17個村安裝了自來水,25個村建成了高標準教學大樓。
旅遊資源
西河底鎮的文物古蹟較多,主要有: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積善三聖瑞現塔,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張仰、偏橋底玉皇廟、現嶺祖神廟、萬章大廟、黃莊玉皇廟和節孝碑坊以及有美麗傳說的張仰八角井、南鄉廟等。
經濟社會發展
西河底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備,城鄉一體化強勢推進。陵沁一級公路橫貫東西,實現了村村通水泥(油)路、有線電話、有線電視、戶戶通自來水,村村主要街巷全部硬化,水泥路總里程75公里;通訊設施發展迅速,行動電話突破12000部,電腦用戶達到2000餘戶,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
本鎮地理條件獨特,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現有的主導產業為糧食、蠶桑、養殖、化工、建材、商飲服務業等。就經濟結構而言,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31%,以建材、化工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54%,以商飲、修理等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占社會總產值的15%。201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 1.02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57元,糧食總產量 14261噸,財政收入310萬元。
全鎮的特色產業是小米、蠶桑、養殖。優質小米色黃味甜,營養價值極高,享譽三晉。小米市場化經營不斷提升,“陵之喜”金小米完成商標註冊和有機食品認證。蠶桑生產在全縣獨領風騷,每年養蠶在3000張左右,蠶繭總產在20萬斤左右,占到全縣總產量的60%左右。養殖業發展迅速,陵川大偉生態園養殖有限公司作為農業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偏橋底百萬隻肉雞養殖園區建設正在進行,百孚百富生物能源暨農業生態種養循環示範園已經立項建設,各類養殖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主要工礦企業有兩個:一是晉城市華凱實業有限公司陽陵化工廠投資1500萬元,年生產二硫化碳12000噸;二是山西陵川鼎盛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2068萬元,可生產8000萬塊頁岩多孔燒結磚。
全鎮共有中國小校24所,其中鎮辦中學1所,全鎮寄宿制國小3所,村辦國小20所,共有中國小教師166名,中國小在校學生1591名,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全鎮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總人口的9%,國中文化程度的占總人口64%,國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總人口27%。農家書屋村村普及,文體設施逐步完善,民眾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
全鎮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鎮參合人數達到18426人,參合率達到 92.6 %。積極推進了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達8647人,參保資金8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