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戰爭

"1974年1月


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
過程簡述: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不顧中國一再警告,派兵侵占中國西沙永樂群島,並與守島民兵發生衝突。從而展開了西沙海戰的序幕。
南沙海軍火速支援,無奈越南艦隊噸位和火力都有絕對優勢,雖然中國海軍浴血奮戰,但是漸漸力不能支。緊要關頭,中央火速調動東海艦隊支援。然而,東海艦隊必然要通過台灣國民黨海軍封鎖的台灣海峽,如何安全通過,成為了中國海軍的一個難題。
中國人民海軍通過台灣海峽的訊息很快被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得知,當台灣海軍司令唐x林向蔣介石請示如何應對時,蔣介石說了他一生中最閃光的一句話:“你不知道西沙吃緊嗎?”畢竟蔣介石明白,國共之爭屬內斗,在外地入侵的時刻,中國人還是會團結一致的。唐x林欲領命而去,蔣介石又指示說:“你們要一路護航,保證艦隊安然通過。還有準備補給船,給前線送給養。”
結果,出乎東海艦隊意料。國民黨海軍不但大開綠燈放東海艦隊過海峽,而且一路護航,保證了艦隊的安全。此外,幾十艘台灣補給船開赴西沙前線,為前線的解放軍戰士運送食物和淡水。
1月20日,東海艦隊如期抵達前線,雙方兵力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海軍形成絕對優勢,將入侵越軍幾乎全部殲滅。
西沙海戰是中國海軍戰史上最光輝的一戰,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國共精誠合作的結果。而蔣介石在此事件中的表現讓人感動,也讓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評價。
位於南海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東沙群島,歷來是中國領土。但在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越南南方當局侵占西沙群島之珊瑚等島嶼,並對南海其他諸島懷有領土野心。1973年9月,南越當局又非法宣布將南沙群島的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劃入其版圖。1974年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聲明,譴責南越當局對中國領土主權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國對南沙、西沙、中沙和東沙各群島擁有領土主權,中國政府決不容許南越當局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任何侵犯。南越當局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於1月15日派驅逐艦16號("李常傑"號)侵入西沙的永樂群島海域,對在甘泉島附近從事捕魚生產的中國402、407號漁輪挑釁,無理要求漁輪離開甘泉島海域,並炮擊甘泉島;17~18日,又增派驅逐艦4號("陳慶瑜"號)、5號("陳平重"號)及護航炮艦10號("怒濤"號)侵入上述海域,強占金銀、甘泉兩島,企圖作為繼續侵占其他島嶼的據點。
面對南越當局的侵略行徑,為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反擊入侵之南越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奉命派出獵潛艇271、274號組成編隊,在艦隊航空兵掩護下,於1月17日駛往西沙永樂群島海域執行巡邏任務,保護中國漁輪安全生產。18日,掃雷艦389、396號也馳援永樂海域,加入巡邏編隊;獵潛艇281、282號部署於宣德群島之永興島,準備隨時支援巡邏編隊作戰。
19日晨,南越海軍10、16號艦由廣金島西北向中國巡邏艦艇接近;4、5號艦由金銀島以南向琛航、廣金兩島接近。中國海軍掃雷艦389、396號將南越海軍10、16號艦攔阻於廣金島西北海面,獵潛艇271、274號進至琛航島東南海域,與南越4、5號艦對峙,形成分割南越艦艇的態勢。7時40分和49分,南越4、5號艦先後以40餘人,強登琛航、廣金兩島,當即被中國守島民兵在海軍艦艇編隊支援下擊退。10時22分,南越4艦同時向中國艦艇編隊發起攻擊,中國艦艇被迫奮起自衛,各艦群近戰殲敵,集中火力猛烈還擊。與此同時,增援的281、282號艇由永興島向永樂戰區急進,於12時12分加入戰鬥。經4個多小時激戰,南越護航炮艦10號被擊沉,驅逐艦4、5、16號被擊傷後逃逸。
19日海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遵照上級指示,為輸送、掩護陸軍分隊收復被南越軍隊侵占的島嶼,並準備打擊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艦艇,迅速調集各型艦艇15艘,載運陸軍4個步兵連,於20日8時以前,分批抵達永樂群島海域。9時35分,步兵分隊由海軍艦艇和漁輪輸送並在海軍航空兵掩護下,向被南越軍隊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逐島發起攻擊,至13時45分收復三島,全殲入侵的南越軍隊。
這次戰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共擊沉南越海軍護航炮艦1艘,擊傷其驅逐艦3艘,俘49人(戰鬥結束後不久,中國即將全部俘虜遣返),收復被南越軍隊侵占的永樂群島中的3個島嶼。這一勝利,沉重打擊了南越當局的擴張主義,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戰鬥結束後,參戰部隊和民兵受到中共中央軍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通令嘉獎。
1)參戰艦艇數目
我方參戰艦數目的真實數目和型號:一共六艘:獵潛艇2,掃雷艇2,高速護衛艇2;其中先開戰的是前4艘,後來趕到的2艘,而正是後面趕到的2艘讓南越海軍以為還有大批增援艦艇趕到,嚇跑越軍,在最後關頭讓勝利的天平傾向了我方。
2)誰先開第一槍
其實現在也說不清誰先開第一炮。據參戰人員說,當時我方肯定沒有下達開炮的命令,但在開打前越方以小口徑炮向我方發射了一發炮彈,(當然沒有命中)由於越方艦艇的主要火炮均是由雷達自動控制,故這發炮彈我方判斷為是射擊前的火控系統校正,同時越方艦艇後退以圖拉開距離(這在戰術上大艦和小艇開戰時必須的),所以我方指揮命令兩個編隊緊緊咬上,同時警告所有炮位:注意,敵人要開炮了!這個時候,海戰爆發了。我方人員發現敵方炮位上火光一閃,立即腳踏擊發!所以,幾乎在敵方開炮的同時,我方的炮彈也出膛了!但由於我方是小炮,初速高,這樣,後擊發的我方首群炮彈反而先落在南越海軍的頭上。這時我方指揮確實沒有下達開火的命令,反擊完全是戰士們自覺的反映(這個自主反映相當關鍵,如果等軍官下令再還擊,可能西沙戰事的歷史要重寫了)。寫到這裡,誰先開火大家可以清楚了。
3)海戰拼開了手榴彈?
並不是我方在海戰中有拼手榴彈的戰法,而是當時的一艘艦由於受傷,舵機失靈,速度過快,直接沖入了越方兩艘艦艇之間,受到交叉火力的攻擊,起火燃燒,損失慘重,後面我方艦艇看不清楚(當時以為是自己施放的煙幕)怕誤傷己艦,又不能支援,結果,這艘艦眼看駕煙帶火直接撞向敵10號艦,艇長紅了眼:裝火箭深彈!準備和敵人同歸一盡。可是10艦一轉舵,和我艦擦身而過,險到了極點。這時雙方的火炮都用不上,艇長臨機一動:扔手榴彈!當時我方根本沒有準備打海戰,這艘艦上了好幾箱給守島民兵送的手榴彈,這時候倒派上了用場。於是,大家七手八腳的把手榴彈扔上了南越的10號艦,有人抄起步兵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向越南艦艇發射!這就是後來南越向新聞界通報的共軍使用了飛彈的出處),趁敵人暈頭轉向時,全速倒車,退出了越軍的夾擊,然後就是沖礁自救去了。
4)海戰戰術的得失
海戰的結果大家已經知道:越方最小的一艘護衛艦(怒濤號,650T)沉沒,其餘3艘驅逐艦受傷(甚輕)。我方:掃雷艦一艘幾乎沉沒(搶灘成功,當然,如果搶灘不及時肯定沉沒),重傷一艘,其餘2艘也受傷不清,但後來加入的兩艘幾乎沒有任何損失。
(a)開戰時雙方均本著擒賊先擒王的想法,攻擊對方的指揮艦,但均判斷失誤:我方兩個編隊中,沖在最前面的一艘是指揮艦,而敵方攻擊的是我方兩個編隊的後兩艘艦艇,判斷失誤(如果敵人當時看看國內的報紙就不會失誤了)。我方判斷敵人怕死,所以指揮官應該躲在後面,所以也攻擊後面的兩艘艦,同樣判斷失誤!戰後查明,敵人的指揮艦是第二編隊中的首艦!
(b)戰術運用上越方失誤:南越海軍認為,我艦大炮大,用穿甲彈把你穿幾個孔,你小艇馬上就沉,所以交火中越方使用的是穿甲彈(當然,不能說不對,但是,如果一艘用穿甲彈一艘用爆破彈,可能我方的結果就慘了,畢竟我們的艇太小了)我方認為,儘管你是自動化火力,但你總得來人操作吧?我把你人全打趴下,你自動化也沒有人撳按鈕啊!故我方採用的是爆破彈(筆者認為這是當時沒有辦法提出的戰術)交戰時的情況:雙方一交火,南越軍艦甲板上的水兵全都鑽甲板下去了,而自動化的火炮也因為火控雷達天線被我重點攻擊而失靈,由人操炮當然打不過我們啦。我方受穿甲彈攻擊後,水線下穿出一個個大洞,而我們準備的最大的堵漏塞也不夠大,辛虧戰士捨命堵漏,才保住了戰艦。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兩百多海里處,西臨越南,東靠菲律賓,是亞洲東北部通往東南亞的必航之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1951年聲明西沙群島一向是中國領土。越南當局也於1956年聲稱西沙和南沙群島歸他們所有,並出兵占領。中越海軍於是在1976年1月為此打了一仗,中國方面的指揮官恰好是剛剛復出的鄧小平。收到勝利的戰報後,捻滅手中的香菸說:"我們該吃飯了吧?"蔣介石也暗地裡給了中國軍隊不少支持。
爭奪西沙,兩國海軍對峙
在1976年2月之前,越南處於南北分裂狀態,北方是越南共產黨的政權,南方是美國扶持的越南共和國(以下稱南越)。南越當局1973年9月就把南沙群島中的南威、太平等十多個島嶼被划進本國版圖。1974年1月,又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三艘護衛艦侵入西沙永樂群島海域。
中國外交部1月11日重申中國對西沙群島等島嶼的主權。1月14日,海軍南海艦隊指示榆林基地在春節前巡邏西沙,為漁民護航。榆林基地副司令員魏銘森提出:獵潛艇大連號已退出現役,還有兩艘獵潛艦正在大修,小艇出海困難,建議派其它編隊去。
南越軍艦1月15日13點,騷擾中國在甘泉島附近作業的漁輪,並炮擊豎有中國國旗的甘泉島。海軍南海艦隊認為西沙情況緊急,調兄弟艦隊已經來不及,由魏鳴森任海上編隊指揮員,率領兩艘剛剛搶修出廠的輕型獵潛艇出發,駛入西沙海域。
南越軍隊1月17日占領了金銀島和甘泉島。當天深夜,周恩來打電話問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李力,有關西沙的細節,說西沙可能引發一場戰爭,這個問題很大,需請示毛澤東。1月18日20點,周恩來召開作戰會議,指示既要寸土必爭,又不使戰爭擴大。已經到達西沙的魏鳴森在艇上召集緊急戰備會議,轉入戰時狀態。
據魏鳴森回憶說,中國海軍當時發現了八海里外的南越美式驅逐艦。南越軍艦的排水量為2600噸,是中國輕型獵潛艇的十倍,它打出燈光信號:"我們是在越南共和國領海巡邏,你艦離開!"中國的獵潛艇也打出燈光信號:"自古西沙就是中國領土,你立即離開!"
中國海軍1月18日凌晨3點從情報中得知,南越軍艦準備拂曉前強行登入晉卿島。南越軍艦總噸位在6000噸左右,裝備有127毫米口徑以下的火炮約50門。中國雖然也是四艘軍艦,但總噸位才1600噸,火炮數量少,口徑也小,又處於被動的內線陣位。但中國海軍最終還是奪得該島控制權。然而時近黃昏,又有三艘南越軍艦增援,與中國海軍編隊相距一百米,面對面地對峙。
鄧小平剛復出的第一仗
四艘南越軍艦1月19日一大早左右逼近中國海軍編隊。5點40分,周恩來再次給總參作戰部打電話,認為有打起來的可能,原計畫調動的兵力不一定來得及了。中央研究決定,由葉劍英、鄧小平、王洪文、張春橋、陳錫聯、蘇振華六人組成領導小組,葉劍英、鄧小平負責,到總參作戰部指揮西沙海戰。
鄧小平當時剛剛復出,1月5日才被任命為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這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停職七年後指揮的第一個軍事行動。鄧小平第一句話就說,先把情況匯報一下。然後說,要首先明確一下指揮關係,陸海空參戰部隊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接著,鄧小平口述作戰命令,作戰參謀復誦一遍,他改動了幾個字和個別標點,問其他官員有沒有不同意見。然後鄧小平下發作戰指令,一份份電報就這樣發往廣州軍區。
作戰一線
在作戰一線,魏鳴森指揮兩隻小艇在南越軍艦距離五十米時,突然退車左轉,右舵進車,與南越軍艦成一字形同步漂泊。因東北季風的影響,南越軍艦不時調整艦位和隊形,中國還將編隊也隨著變換。
據魏鳴森回憶說,1月19日8點5分,南越16號軍艦插進中國389號艇的航線,將389艇的艦舷欄桿掛斷。魏鳴森說,當時中國海軍當時苦於兵力弱小,又被島嶼分散,不得不另選戰機。10點21分,南越四艘軍艦成戰鬥隊形開來,並猛烈開炮,試圖登入廣金島和琛航島。魏鳴森立即命令艦艇全速衝撞,中國兩組編隊相靠,從兩千多米一直衝到南越軍艦幾十米處,將其編隊衝散。
中國的274艇在作戰中通信和操作設備全部打壞,政委馮松柏、副艇長周錫通陣亡,只剩艇長李福祥指揮。389艇中彈起火。
戰鬥一小時後結束,南越四艘軍艦中三艘受到重創,先後離開作戰區域,剩一艘完好。中國的的271艇和396艇也負了傷,彈藥已經不多用完,要擊沉南越10號艦,只有靠271和274艇上的一百發深水火箭彈了。但是11點32分,中國281編隊趕到增援,一排重炮彈將位於羚羊礁以南1.5海里處的南越10號艦擊中起火,該艦的彈藥庫爆炸,右傾下沉。戰鬥至此結束。
鄧小平:我們該吃飯了吧?
遠在北京坐鎮指揮的鄧小平收到戰報後,捻滅手中的香菸說:"我們該吃飯了吧?"離開作戰值班室前,鄧小平給廣州軍區發電報,定下指揮西沙海戰的最後一個任務:繼續擴大戰鬥,收復珊瑚、甘泉、金銀三島。
到1月20日13點,中國海軍收復三座海島,俘虜對方48人,其中包括一名美國聯絡官。中國在此次西沙海戰中犧牲18人,戰後被安葬在琛航島的最高處。
令人關注的是,當時與中共隔海對峙的蔣介石也支持了中共出兵行動,並稱:"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蔣介石不僅指示台灣的外交部"發表中國領土不容侵犯"的聲明。當中共增援西沙的海軍為超近路直接穿越國民黨海軍控制海域時,蔣介石下令打開照明燈,還為中共海軍指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