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沙萬蒂人鎖臂術

基本信息

沙萬蒂人的格鬥藝術——“巴摩”格鬥術相對來說是不引人注意的格鬥系統,但它或許是巴西國土上最殘忍的實戰性打鬥藝術。居住在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印第安族的沙萬蒂人.他們鮮為人知。他們只圍著一塊腰布,住在茅草棚里,用弓箭和長矛打獵。但其他部落的人們都很懼怕他們。因為沙萬蒂人掌握著—種令人心膽俱裂的“巴摩”格鬥術,使別人不敢入侵他們的領地。

“巴摩”格鬥術,又名鎖臂術,就是在與對手短兵相接的搏鬥中擒鎖、擊打對手手臂。舉手投足間,輕則可令對手手臂關節成反關節狀態或肌肉產生麻、脹而無法收縮,失去運動能力,重則可使敵肘、腕關節折斷而傷殘。由於“巴摩”格鬥術快捷簡練、狠辣刁鑽,因而這裡的格鬥士,有許多人的胳膊都被對手的雙手鎖臂動作折斷。曾多次獲得世界冠軍的格鬥高手拉根幫恩·阿羅卡,在1948年與沙萬蒂人比賽時雙臂被致殘了!阿羅卡原以為能夠輕而易舉地將他的對手———個身材瘦小、肌肉纖弱的印第安人徹底制服。但打鬥40分鐘後他就被擊倒在地,並且雙臂已被折斷。從此以後這位格鬥冠軍就只能依靠他的雙腳進行打鬥了。

一、鎖臂術的原理

鎖臂術主要運用三個原理:槓桿原理、人體的結構弱點和戰爭哲理。把這三個原理結合記來,便形成了一個真正有效的手臂擒柬技術。

槓桿原理:成功的鎖臂術必須運用槓桿原理。在這個原理中,轉矩=槓桿臂長×作用力,它的作用可以用扳手鬆動螺母這個例子來說明;如果你只用手指去鬆動螺母會很難,因為這時的槓桿臂太短。但如果用扳手就很容易了,因為這時的槓桿臂較長,雖仍用相同的力,但產生的轉矩很大。套用到格鬥中,假如對手的手臂是伸直的,在手臂鎖定中套用這個原理會十分有效。同時還能使對手遠離.你不太可能襲擊你。

結構上的弱點:肩關節穩定性差,容易發生脫落。用暴力向左右擰、向後扳至極點,或以壓力擊打,會造成肩關節脫位,引起韌帶、肌肉撕裂致傷。肘關節活動範圍相對較小,當肘關節完全伸直時,由後方猛施壓力或將肘關節向左後,右後擰轉時,會造成關節脫臼、韌帶肌肉撕裂或鷹嘴骨折,使前臂、手部的功能喪失。腕關節活動範圍較大。但很薄弱,如果用力使腕向任何一個方向過渡扳擰,都能使腕部的骨韌帶損傷,可使關節脫位,韌帶和肌腱撕裂,甚至斷裂。

戰爭哲理:這個原理源於古代軍事理論。它在格鬥實戰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決定你如何運用技術,為近距離格鬥提供了指導原則和戰略戰術。

二、鎖臂術的制敵技巧

鎖臂術套用的是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只需往對手關節部位稍稍加力,就能事半功倍,使對手關節處於非正常活動範圍,產生一種不可忍受的疼痛,或挫斷對手手臂關節。從而制服對手。鎖臂術對付以拳頭攻擊的對手效果最佳。任何—只伸出的手臂都是理想的目標。假如對手以左拳攻擊你的中段,那么就用張開的右手從下向上托住對手肘部。與此同時左手掌向下,抓住對手腕猛力下壓。為了增大接觸面.兩手的虎口充分展開,雙手的動作要協調一致。如對手使用右手攻擊,只需將這—套攻擊順序顛倒一下。如果對手用拳頭攻你頭部,需對這種“上與下”交叉發力的方法作一些調整。假如對手以左拳進攻,就伸出右手沿水平方向往里猛折對手的手臂,左手則利用槓桿作用沿水平方向往外折,變為“左與右”交叉發力的方法。

三、鎖臂術的訓練

鎖臂術要求習者不但能掌握,而且要將它變成自己的一種本能的打鬥技術。對於一名防衛者來說,如果你沒有本能的格鬥技術,就想制跟住生龍活虎的對手是絕不可能的。以各種速度進行沒有夥伴和有夥伴的練習,不斷鞏固正確的姿勢並培養對技巧的感覺。把鎖臂技術練就成為第二本能。在進行沒有夥伴的練習時將一根直徑約10厘米的圓木吊起來不斷進行擒鎖練習,使其動作夠勁夠疾,乾淨利落。

肘部根本受不住這兩股相反力量的夾擊。它是在一瞬間形成,並完全集中在肘部,這種招術實用性極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