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中國紹興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的經典傳說。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西施也與南威並稱“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稱。
死因之謎
沉海說
傳說勾踐滅吳後,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騙出西施,將石頭綁在西施身上,爾後沉入大海。而且更有甚者傳說從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種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說這是西施的舌頭,所以稱它為“西施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在福建時,亦稱讚長樂“西施舌”是閩菜中最佳的一種神品。《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沉海說”的理由是:《墨子·親士》篇中說:“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其中“西施之沈”的“沈”在古代就是“沉”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西施是被沉於水中的,她的死是因為她的美麗。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逸篇》中說:“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修文御覽》轉引《吳越春秋》有關西施的記載說:“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明代楊慎《太史升庵全集》卷六十八《范蠡西施》錄《修文御覽》所引《吳越春秋·逸篇》之文亦云:“吳王敗,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這裡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在文人墨客的許多詩詞中,也是對西施被沉江而死有很多的描繪。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絕句一首:“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另一詩人皮日休也有詩題《館娃宮懷古》共五絕,第五首是:“響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綺羅身;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民間傳說也多痕跡,據《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隱居說
這種說法也是十分風行,最早它見於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裡面記載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認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明代的陳耀文《正楊》卷二《西施》也引用《越絕書》認為西施跟隨范蠡隱居。 “隱居說”的理由是:東漢袁康的《越絕書》,它的記載是“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吳王大悅。”,這和《吳越春秋》類似,但結局不同,認為“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對於西施和范蠡隱居,古人的詩詞中也有很多描述。像李白的《西施》詩里就寫道:“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蘇軾的《水龍吟》詞里也寫道:“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杜牧《杜娘詩》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辭海》(修訂本)也這樣說:“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國薴蘿人,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傳說吳亡後,與范蠡偕入五湖。”
落水說
或許是善良的人們並不希望西施這位無辜的弱女子有個悲慘結局,於是找出初唐詩人宋之問《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為依據,認為吳亡後西施回到故鄉,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此說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證據。
被殺說
這種說法可以說純粹來自傳說了。傳說吳王自刎而死時,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 四個版本中,沉海說和隱居說流傳最廣,而且相關的證據資料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