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隊概況
1969年,擅長武術的洪飛鷹先生便擔任西岐英歌隊的主教練。他對英歌隊原有的打法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從南拳“散手”中選擇了大戰馬、割腿等步法,又吸收了通天滾手、玉人照鏡、老樹盤根、利刀削竹、山中擒虎、燕子翻身、雙龍抱月、魁星踢斗、雄獅開口等招式,重新設計了單打、雙打、三人打、四人打,編成了上八套和下八套的打法。
1984年春節期間,洪飛鷹先生又進一步設計了蝴蝶、梅花等十八個舞蹈圖案,並把套路增加至十二套。同時,洪先生又對傳統的英歌舞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後,借鑑南拳精華和戲曲拳法等手法,對英歌舞的舞蹈動作和套路變化進行較大的改進,熔舞蹈、戲劇、武術於一爐。
1987年,西岐英歌隊重新組建。主教練洪飛鷹先生對英歌圖案和套路不斷充實、提高,使舞蹈格調更加高雅,舞美效果更加逼真鮮明。
西岐英歌
在步法上,西岐英歌以南拳的四平馬、大弓步和金雞獨立等舞步作為上盤式;把小弓步和戰馬步作為中盤式;把單坐蓮步和雙坐蓮步作為下盤式。在槌法上,西岐英歌既保留著傳統旋槌花相互碰擊的技巧,又揉進南拳的滾、點、挫、批、戳等拳術技法,以表現出兵舞者功法不俗、武藝超群的英姿。在舞蹈對打方面,則選取某些戲劇的表演身段化入南拳散手中的刀、棍、斧、節等的對打套式,其中有單組打、雙組打、正面打、反面打、左右打。在表演過程中,以武術中的拳法,狀物造型,取其威武、勇猛的神態。
舞蹈圖案是增強舞蹈效果,達到引人入勝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藝術形式。西岐英歌借鑑戲劇武打的場景、南拳對打的位置調換和佇列變化來構圖。如開場的“雙龍騰飛”,就是借鑑戲劇中元帥校場點兵的場面,舞者佇列,橫行相向,平足站穩,寓勇士待令出征之意。繼而變成縱隊,作“之”字形蜿蜓移動,時進時退,時靜時動,或合或分,或起或伏,交錯跳躍,似蛟龍翻滾,從而展示出勇士出征時,群情激昂、一往無前、志在必得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氣概。其它有如蝴蝶飛舞、猛虎下山、梅花放苞、四面開窗、雙蛇入穴、八卦陣圖等招式,可謂各展雄姿,氣勢不凡。
西岐英歌的舞蹈動作和舞蹈圖案,隨著″英雄″鑼鼓和″催軍″螺號的助威揚氣,奮勁酣舞,變幻無窮,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西岐英歌,既繼承了潮汕英歌的傳統,又形成了“動作勇猛、舞姿古樸、場面恢宏、氣勢磅礴”的獨特藝術風格。
所獲榮譽獎項
近十年來,西岐英歌隊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舉行的各種大型文藝活動,取得了累累的碩果,飲譽海內外。例如1987年12月,西岐英歌隊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歡樂節,現場接受當時的省委書記林若、省長葉選平的檢閱;1989年9月,該英歌隊以廣東省代表隊的身份參加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的全國首次大型民間舞評比交流活動———“中國舞蓉城之秋”比賽,一舉奪得“最佳代表隊獎”、“最佳節目獎”、“最佳方隊獎”三面獎旗;1990年7月,該英歌隊赴汕頭市參加廣東省第八屆運動會開幕式,受到廣泛好評;同年,西岐英歌隊參加廣東省慶祝建國四十周年優秀作品評選,獲得三等獎;1991年12月,該英歌隊赴汕頭市參加“慶祝汕頭經濟特區建立十周年暨擴大區域文藝晚會”,受到江澤民總書記以及其他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95年春,該英歌隊應邀赴廣東省中山市參加該市舉行的‘95慈善萬人行文藝活動,其精彩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接著,該英歌隊又作為潮陽英歌隊的主力隊,參加第二屆“中國民俗民藝錄像帶匯映”,結果榮獲優秀獎;1995年9月,該英歌隊應香港市政局娛樂處的邀請,赴港參加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95中秋彩燈節,使西岐英歌隊聲威大振;等等,那具有濃郁潮汕特色的威武、豪放的英歌,令全國億萬電視觀眾刮目相看。1997年11月15日,西岐英歌隊參加‘97潮陽英歌藝術節,作了精彩的表演。
西岐英歌,不但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好評,而且深受專家、學者們的讚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民族藝術組織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藝術局專員、著名舞蹈藝術家賈作光先生,在觀看了西岐英歌隊的精彩表演之後,即興為西岐英歌隊揮毫題詞:“為西岐英歌隊赴蓉演出成功而題……英歌飄香萬里”;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邢志汶先生的題詞曰:“西岐英歌英雄之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總編輯部副主編孫景琛先生的題詞曰:“歌忠義,斥奸佞,真乃英雄本色”;《舞蹈》雜誌副主編胡克先生的題詞曰:“祝賀廣東西岐英歌隊……民族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