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新村[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凰崗鎮西山新村]

西山新村[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凰崗鎮西山新村]

西山原名“槐芸山莊”,是一座古老而又文明的村莊,至今有600年歷史,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凰崗鎮西北部,西鄰游村鄉,北倚濱田水庫。村外青山環繞、山巒起伏、田畝縱橫、村內屋舍儼然、錯落有致、古木蒼翠、茂林修竹、溪水潺潺、環境幽雅。

西山基本情況

全村現有人口530人,130戶,耕地面積916畝,山林4000餘畝,距鎮政府8公里,離太凰公路1.5公里,通往金盤嶺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捷。歷史名人輩出,遺存古蹟眾多,名貴樹木雜陳,古老的人文景觀,悠久的山村歷史,給西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然而輝煌的歷史已經過去,今天的西山人也不甘示弱,全村村民決心借新農村建設的強勁東風,重塑西山形象,再造西山輝煌。

西山建設成效

今年新農村建設伊始,在鎮村的領導下,召開村民大會選舉產生了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推選多年擔任國小校長的徐美觀同志出任理事會長。近一年來的建設,經過理事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全體村民的積極參與,西山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在這次整治活動中,共修築水泥路11600平方米,修建水溝2200米,改水130戶,改廁130戶,安裝路燈76盞,拆除豬牛欄53間,拆除空心房80棟,興建了小廣場,添置了6套健身器材,牆體粉刷美化3300平方米,砌徹花壇50個,籃球場1個,安裝路沿石760米,整理老牌坊石,興建沼氣池,道路綠化1.5公里,花壇綠化1510平方米等。

最古老的西山戲台 最古老的西山戲台

西山工作舉措

一、拓寬集資渠道 在建設資金籌措上,理事會不等不靠,除依靠上級政府正常的資金扶持外,理事會一班人帶頭捐款,廣泛發動民眾踴躍集資,張貼捐資光榮榜,共籌集資金120萬元,其中徐河生個人捐資1萬元,爭取交通局扶持資金22萬元,修通了村公路。

二、堅持規劃引領 根據“規劃引領、逐步推進、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編制好操作性強的建設規劃。西山是一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村莊且環境優美,規劃定位於注重建新不拆舊,既要保持古村古韻,又要呈現建設新貌。

三、突出主體作用 民眾自然是村莊整治建設的主體,如何把民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參與建設,理事會的同志想了很多辦法,他們通過宣傳發動、示範帶動、激勵鼓動等辦法,上至老人下至少年兒童,都積極參與“三清六改”。理事會一班人幾乎堅持每晚集中辦公,安排日常工作,以身作則,團結協作,不計報酬。常年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舍小家為大家,民眾無不為之感動。

四、注重產業發展 搞好新農村建設,發展生產是第一位。西山人的長遠目標是要通過新農村建設彰顯古村特色,維護良好生態,改善人居環境,進而做成旅遊景點,發展旅遊產業。近期目標是發展農業生產,在縣扶貧辦的扶持下,立項維修了陳家隴水庫,已通過驗收。驗收後的水庫不僅解決了民眾生活用水,還可確保千畝良田灌溉。他們已經在村後建起了500畝果園和大面積蔗園,村民的養殖業也蓬勃發展。這幾年,他們計畫在村前建設蔬菜基地,依託景鷹高速和瓷都景德鎮,發展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打好綠色、生態、有機牌,壯大村域經濟。

今天的西山,山更清了、水更綠了、村更美了、人更精神了。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西山人決心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十二字”方針,著力發展一村一品,扶持支柱產業,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發展中的西山會更加繁榮、文明、和諧,民眾的生活會更加安康!

古今西山說

西山輝煌的歷史

西山始於明朝洪武宣年由皇崗鎮牌樓下村附近遷居至此,已有 六百餘年。因村座西朝東且依山而建,故曰“西山”。又因村 中央有棵槐樹亦名槐芸村。是凰崗徐氏宗祠之一。

該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就有“ 西山載秀”之說,方圓千里無人不曉,誰人不知。沁人心脾的瀑布泉、令人心曠神怡的梅花亭、催人淚下的貞潔女牌坊、感 人肺腑的孝子祠。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清朝朝廷大學士許廷英,其子孫三代均與當時朝廷重臣結為知己。徐廷英一生樂善好施;三焚劵事;譽滿鄉里。在他死後的幾個月里前來悼唁 的鄉親仍絡繹不絕。大學士紀曉嵐聞此噩耗,揮筆賦詩悼之:未教收債劵先焚,古道雲遙今尚存。萬鎰不須權子母,一經端足升兒孫。君如玉局能還宅,客有馮讙願叩門。銀管書成司馬氏 ,羞將貨值傳中論。其孫徐鸞與嘉慶、道光時期兩朝軍機大臣 、太子太保王鼎交往頗深,書信常往來之。徐鸞胸懷政治抱負,憂國憂民,其撰寫的《時事一二條》轟動朝野,文中對朝廷的貪污腐敗之風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在晚清官僚污濁歪風 之中颳起了一陣久未聞到的清廉正直之氣,在京期間多次受到嘉慶、道光兩帝召見,時任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等多項重要 職位的王鼎對其讚賞有佳,曾多次“薦其為官”,因厭倦朝廷 權利相爭,亦“固辭不就”,在退鄉時王鼎從國庫中拿出寶硯贈之。取名“浮水硯”以表念念不忘之意。隨後又親筆題寫兩塊牌匾“卻聘高賢”與“青天一鶴”並印上自己的私章,命人從京城千里迢迢,一路敲鑼打鼓送至徐鸞家中,而今與遠在先 輩們崇文的薰陶下,到清末明國初年,當時僅有百餘人的村莊 ,就常年有“十三隻書箱”在外教書,且都是遠近聞名的私塾先生,因此也得到了“西山載秀”的美譽。

西山新容貌

滄海桑田,往事越千年。輝煌的歷史已經過去,今天530人的西山村民在黨的富民政策領導下,也不甘示弱,他們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美好家園,湧現出一大批產業大戶,他們盡情的享受農村改革的勝利果實。特別是成為本鎮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以來,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西山實行了亮化、美化、 綠化工程。把原來的泥路全鋪成了水泥路,大大方便了農民的日常出行,為西山的經濟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的病險 水庫也得到了加固,使千畝良田旱澇無憂;全村130戶全部實行 了改水改廁。富裕起來的村民不僅物質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他們決心在凰崗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力爭在3-5年之內把西山打造成鄱陽最秀美的生態環保之村、文明富裕之村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