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寺[廣東中山西山寺]

西山寺[廣東中山西山寺]

西山寺位於中山市中區西山,始建於明代,初為明代鄉賢毛可珍讀書之所,後改為寺院。經清代順治、康熙和乾隆、嘉慶、鹹豐年間和民國10年(1921年)、1988年多次增建重修。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西山寺位於石岐西山(又稱武峰,亦稱第一峰),始建於明代,初為鄉賢毛可珍讀書之所,後改為寺院。經清代順治、康熙、乾隆、嘉慶、鹹豐年間和民國10年(1921年)、1988年多次增建重修。
由民族路北路口與孫文中路交界處沿石階而上,經過第一峰和六棉古道,便到了西山寺。一進正門,彌勒佛端坐在蓮台上,笑迎天下香客遊民。彌勒佛背面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神。右邊廂作客堂,左邊廂是宿舍,鐘樓和鼓樓在客堂和宿舍旁邊。穿過約10米的天井是二進,正殿為大雄寶殿,右邊為觀音殿,左邊依次是地藏殿和多寶塔殿(功德堂)。多寶塔殿前幾米(天井)是齋堂和伙房,觀音殿前座為六祖殿,鼓樓對面是祖堂。
西山寺坐北向南,深三進,硬山式頂,抬梁式木架構。前進兩邊有廂房,天井兩旁兩廊均為卷棚頂,後進兩邊有偏殿,三進是水泥紅磚結構的二層樓房,底層為僧舍,上層藏經。

建築

該寺坐北向南,深兩進,硬山式頂,抬梁式木架構。前進兩邊有廂房,天井兩旁雨廊均為卷棚頂,後進兩邊有偏殿,面積690平方米。寺額橫匾"仁壽禪林",左右對聯:"紅棉舊蔭,福地重光",上款:"鹹豐元年夏日",下款:"循州張玉堂拳書",均用行書陰刻而成。寺前置有石雕半月池,用三塊麻石支承,池深44厘米,長2.5米。

寺外山門鑲嵌有石對聯和石橫匾。對聯長2.55米,寬40厘米,行書陰刻。對聯為:"山小豈無雲出岫,台高還有樹參天。"每字8厘米。上款:"鹹豐壬子秋月",下款:"里人曾望顏書",每字4厘米。橫匾額長1.35米,寬40厘米,楷書陰刻,橫書:"六棉古道",每字27厘米。上款:"民國十七年",下款:"毛研陸書",每字5厘米。相傳在宋代,該寺四周種有六株木棉樹,後年久樹枯萎,明代寺僧又補植於此,故樹下的環山小路稱為"六棉古道"。

寺內牆壁上鑲嵌有長2米、寬95厘米的石碑記,刻於清代鹹豐六年(1856年),用黑麻石楷書陰刻而成,每字3厘米。碑文照錄:

重建武峰仁壽寺碑文

吾邑武峰一名曰西山為縣右耳上有仁壽寺乃前明鄉賢毛孝廉可珍讀書之所尋改為寺延僧居之國初順治間一修於邑宰胡侯戴仁康熙間再修於協戎朱公明山門額曰第一峰舊有紅棉六株高耀城頭蓋邑之勝境也迨乾隆間彭侯翥增建太士殿嘉慶間馬侯德滋又增襲爽台然皆不過補苴罅漏未能煥然一新以故百數十年來風雨剝蝕棟宇傾頹而所謂襲爽台竟成瓦礫甚非所以昭法象而存遺蹟也道光癸卯秋余自閩藩解歸里時往游眺景仰先賢追維陳跡慨然久之因謀再為建造而本寺又無積產雖毛氏歲給谷三十石且不敷香火之資一僧住持點金乏術不藉化緣何以集事乃倡議醵金重建並集好善者廣為勸助由城而鄉由邑而郡以及鄰邦遠省上至大吏下至商民外而縉紳內而閨媛莫不樂為布施於是鳩工選材先建正殿次旁殿外山門內堂寢除沙土之牆敞摩兜之室復六棉古道植雙樹菩提又另鑿石掘井浚七星泉於東岩下規模大都由舊氣象巋然更新謂非先賢之澤 佛力之靈曷由得此然工程頗鉅所費不貲役始於鹹豐辛亥隨捐隨造至甲寅之秋規模略備而原議建寺東之 呂祖閣迄未動工則余之心愿猶耿耿也是役也同人勸募之力為多而董其事者則寺僧易詮也不料余被召入都後易詮遽於是冬西歸竺山尚未傳徒不得不擇人經理隱泉寺僧心恆清修梵行堪以付託遂將寺務悉交管理即命過本寺住持毋許私借官紳暨外來游僧住宿致滋事端至將來為易詮慎擇良徒以續本寺香火則責在心恆矣余時承乏京尹簿書倥傯未遑搦管茲復奉有撫陝之命恐日久就湮莫悉巔末爰特敘其事郵寄本寺俾勒石以垂永久雲是為記

鹹豐六年歲在丙辰臘月 吉日撫秦使者里人曾望顏記

弟子曾捷書敬書 本寺住持僧心恆謹勒

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