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紀念民族英雄驅逐荷夷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激發愛國同胞振奮民族精神,抗擊日寇入侵,培養有志青年發揚愛國精神,振興中華,在伍遠資、鄭執中、張清萍諸先生的倡導下,得到了社會各界賢達、工商界人士鄭維博、許松樹、丁乃答兄弟、鄭維求兄弟的支持資助,以民族英雄鄭成功封號命名的延平中學於1944年秋季誕生。
當時,在廈大執教的鄭執中從廈門大學帶來一批優秀畢業生到延平中學任教。王要川任第一任校長(1944年9月——1948年7月)。黃騰火為第二任校長(1948年9月——1949年7月)。從1944年創辦到1949年8月石井解放這段時間,辦學條件極為困難。當時的教師工薪十分低微,有的甚至是義務從教。設備極為簡陋,教室幾乎沒有。把“延平郡王祠”作為教室,延平郡王祠的護厝為辦公室和教師宿舍。後來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在“王祠”前及西側建起四間簡易教室“四倒水”,它是由菲律賓的僑胞捐的款,所用場地是石井東角鄭姓鄉親無償貢獻的農田。即當1947年收到那筆菲律賓僑胞捐款時,即由伍遠資、張松蹤(即張清萍)和鄭執中共商,委託丁福記保管,由張松蹤負責帳目,在師生義務出工的共同努力下建造的。學校至1949年共建了校舍650平方米,在校學生200左右人。當時的教師學識是淵博的,思想是進步的。值得我們記起的是老地下黨員鄭驥(鄭水馬)先生,他不但積極參加學校的籌建和教學工作,更可貴的是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勇敢藉助講台,宣傳革命思想。在他的革命思想薰陶影響下,解放後絕大部分學生走上革命道路。早在五、六十年代延平的學生就有許多人成為縣、地級領導幹部。第一組學生王秀川解放前即參加地下鬥爭,走上革命道路,曾歷任中國人民解放空軍後勤部政委,少校軍銜。第二組學生黃川,讀書時就參加地下鬥爭,初解放即為區長,後為副縣長、副書記,市統戰部長。這些學生的成長是與鄭驥先生其時冒險宣傳馬列主義、播種革命種子、辛勤耕耘是分不開的。
歷史
1949年8月石井解放,延平中學校舍遭蔣機濫炸,校舍大多倒塌,師生雲散,學校停辦。在縣、區政府的關懷指導下,1958年春成立延平中學復辦籌備會。區政府指派幹部吳端高為籌委會主任,伍遠資、林文增、鄭維博為副主任,縣政府委派張萬殿為校長,在奎霞村僑屬和石井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經過半年的努力,延平中學於1958年秋季復辦。初為民辦,1960年轉為公辦。1963年縣委派李健生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事業在不斷發展。從1963年至1966年先後建4座教室16間,教職工40餘人,學生600左右人,成為初具規模的初級中學。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年年中考均名列全縣前茅。“文革”動亂,學校一度未能招生。1969年秋正式複課,並增設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