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使節
使節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節和領事。古時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簡介 -
使節[詞語]
使節(拼音:shǐ jié)古代卿大夫聘於天子諸侯時所持符信。使者。亦用以稱派駐一方的官員。今特指一國常駐他國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國臨時辦理事務的代表。古...
基本解釋 基本含義 引證解釋 -
張騫通西域
張騫通西域: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
概述 歷史背景 事件過程 作用 相關人物 -
《西域之眼》
《西域之眼》是一部關於新疆神秘文化的探險史詩,關於新疆和西域神秘文化的長篇探險小說。它的作者是生於東北的蔡黑風。
本書簡介 五大看點 編輯推薦 小說目錄 作者簡介 -
西域[今玉門關以西地區]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
詞語釋義 歷史沿革 文明變遷 西域文明 -
使節[詞語概念]
使節,指古時稱使臣所持的符節信物;使者,常駐他國的外交官員,或派往國外辦理事務的代表。見《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基本解釋 基本含義 引證解釋 -
西域文明
西域是中國史籍對玉門關以西和帕米爾以東地區的傳統稱謂;羅馬史家稱這裡為Serindia——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地方。千百年來,西域一直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孔道,...
西域文明概述 西域文明簡史 相關書籍 -
西域佛教
佛教沿不同路線向各地傳播過程中,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經歷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受所傳入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倫理觀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已不復為初傳時“...
大致地理位置 西域佛教起源 西域佛教興衰 佛教藝術遺存 佛教史與文化 -
西去的使節
本書復原了2100多年前一個極其偉大的歷史事件,一個為東西方人們所熟知的——張騫出使西域。在這裡,作者不僅用充沛的文學情感去復原這段歷史,還以他極具穿透...
內容簡介 媒體推薦 圖書目錄 文摘 -
西域之眼
《西域之眼》是2010年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黑風。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圖書評論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