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古村[山西運城西古村]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78.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8.52元。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

西古村為一地名,在我國山西省 山東省、安徽省以及雲南省等13個省份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1、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十六里河鎮西古村
地處濟南市英雄山南路以西,南二環路以北,地理位置優越,現有人口2200人,現有土地面積300畝。村集體年收入近千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000元。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發展運輸業、建築業、建材業和服務業。村民現有挖掘機、鏟車等大型機械150台。該村重視教育,素有文化村美譽,投資修建的西河國小,配備了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大多住上了小樓,私家車擁有量近200輛,整個村走上了奔小康的快車道。
2、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湯池鎮西古村
西古村位於湯池鎮東南方向,距湯池溫泉約1公里。全村12個村民組,348戶1211人,全村勞動力650人,村兩委成員3人,一個黨支部,黨員30人。 西河村地處丘陵地區,全村耕地面積705畝(其中水田600畝),山場面積3355畝,村內擁有小二型水庫一座,始建於1958年,作用於防洪蓄水和農業用水。 全村農業生產以一稻一油為主,除少數棄耕農戶買糧,大部分農戶均能自耕自食,全村經濟作物以板栗為主,共有板栗林1200畝,基本達到3人/畝板栗,正常年份可生產板栗150多噸,產值30多萬元,人均收入300元,另外還有一部分農戶生產茶葉和油茶。油茶生產在村東沖登山場多的村民組發展較快,給部分農戶帶來經濟效益。 由於地少人多,剩餘勞動力轉移是村的一大特點,也是村民經濟來源的最大支撐。全村全年長期外出和農用短期外出勞動力達四百多人,占勞動力總數的70%,創造收入200多萬元,人均收入1000多元,與此同時,因勞務輸出,業造就了一大批致富能人,他們為村級經濟的發展業做出了貢獻。 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全村僅有一個村級林場,由於地處邊遠山頭,山高土瘦,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兩委面對集體經濟落後的狀況,決心努力創造條件,以開發五龍山,發展旅遊經濟為龍頭,發展生產、發展經濟,以加深林場管理為抓手,千方百計向山場要錢,努力壯大集體經濟,為新農村建設增添實力。
3、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更戛鄉西古村
該行政村隸屬昌寧縣更戛鄉,地處更戛鄉西南方向,距離更戛鄉政府所在地19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98公里.東鄰西米村,南鄰西桂村,西鄰大沙壩村,北鄰西米村。轄黑馬塘、對門寨、田壩寨、大平掌、蘇家寨、核桃箐、穆家寨、河一、河二、幫小、落水坑、中寨、岩腳、蘆子箐、乾塘、平掌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92戶,有鄉村人口2446人,其中農業人口2429人,勞動力132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74人。 全村國土面積83.87平方公里,海拔1364米,年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856毫米,適合種植烤菸、甘蔗、玉米、水稻、小麥、花生、黃豆、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4257.87畝,人均耕地1.74畝;林地53247畝。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78.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8.5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4、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新街鎮西古村
該行政村隸屬彌渡縣新街鎮,地處新街鎮西邊,距新街鎮政府所在地5.00公里,到新街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10公里。東鄰陶營,南鄰永增,西鄰金崗,北鄰西莊。轄上馬台、彭家村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38戶,有鄉村人口3403人,其中農業人口3403人,勞動力226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12人。 全村國土面積15.41平方公里,海拔1,778.60米,年平均氣溫17.30℃,年降水量610.3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包穀制種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82.00畝,人均耕地.8畝,林地12,041.1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08.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7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5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北相鎮西古村
該行政村距運城市區大約有16公里,北相鎮北方約5公里,是關公後裔集居地,關公的第二故鄉。這個村除種植莊稼外,還積極發展了果樹培植和大棚蔬菜,經濟作物收入占到了總收入的一半。關公的子孫們,還利用先人的知名度搞起了生意經,他們將村里自產的梨包裝起來,冠之以“關聖酥梨”的美名,銷往外地。近年來 村里開始修建街道、美化村容,開發旅遊景點。農民還自發組織起了威風鑼鼓隊,除自娛自樂外,在運城地區也頗有名氣。為了更好的致富,最近幾年村民們大都外出靠餅子致富,並形成一定規模。
關公即漢末名將關羽,出生於運城市常平村,後因除掉為害鄉里的惡霸而逃離故土,並與劉備、張飛共舉大業,建立蜀國。相傳其父母在他逃走後便雙雙自盡,常平村從此便無關氏宗親。魏國滅蜀後,關公第四代孫關郎從四川逃回山西老家,並在北相鎮西古村定居下來,農耕度日,世代繁衍,改名為“聖裔莊”,清朝時又恢復“西古”一稱。關武亮是關公的七十二代孫,在西古村務農為業,年輕時曾在西古國小教學。
西古村現有4個居民組、1500多人,2700畝耕地,80%的村民為關公後裔。據介紹,其中年紀最大的已有82歲,最小的還在咿呀學語。關郎後代的家譜由一位名叫關自剛的後人保存下來,並於1995年公諸於世。60多歲的關鳴道老人告訴記者,關郎後人現已傳至72代,家譜則記載到68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