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水稻研究所

西南大學水稻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前身為水稻研究室。 研究所主要開展優質高產抗逆雜交水稻育種理論與方法創新、新材料創造、新品種選育。 在新材料創造和品種選育上,利用重慶市高溫伏旱這一特殊的生態選擇壓,創造優良恢復系、不育系,選育適合於高溫伏旱的優質高產抗逆雜交水稻新品種。

西南大學水稻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前身為水稻研究室。現有教授/研究員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人,助研/講師3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1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本所自成立以來,始終重視學風和人才隊伍的建設,堅持嚴格的管理、嚴謹的學風、活躍的思想和團結的作風。形成了恪守科學道德、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勇於創新、積極進取的良好學術氛圍,建立起了一支以青年為主體、獻身科研、組配合理的穩定研究隊伍。
研究所主要開展優質高產抗逆雜交水稻育種理論與方法創新、新材料創造、新品種選育。在新材料創造和品種選育上,利用重慶市高溫伏旱這一特殊的生態選擇壓,創造優良恢復系、不育系,選育適合於高溫伏旱的優質高產抗逆雜交水稻新品種。在雜種優勢機理上,開展植物雄性不育新機理研究,探討利用增效座位預測雜種優勢的分子模型。在有利基因的定位克隆上,收集、篩選、創造一批有重要利用價值的突變體材料,開展有利基因的遺傳、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利用研究。在基因工程育種上,以作物品質和抗病抗逆性狀為重點,研究相關基因的功能,構建高效和特異性表達的表達載體,通過轉基因手段定向改良農作物,獲得在品質、抗性和經濟效應等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新品種或新材料。
研究所具備進行基因定位、克隆、功能分析、遺傳轉化等研究所需的主要儀器設備,具備從事水稻新材料創造和新品種選育的試驗基地50畝,具有新品種推廣、試驗示範的種業企業,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近五年來,水稻研究所獲得863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重慶市課題10餘項,獲準經費總額超過一千萬元。創造恢復系6個、不育系2個。選育新品種3個通過國家審定(西農優1號、西農優30富優1號),8個品種通過重慶市審定,其中富優1號通過了長江上游、下游、武陵山區三個片區的國家審定,是重慶市第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也是重慶市目前為止唯一一個通過三個片區的國家審定品種,西農優30號是重慶市第一個達到國家二級優質米的國審品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