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途徑
一是狠抓宣傳、轉變觀念。
由於該村屬山區小村,全村民眾分布在三條大溝和一個高梁之上,土地面積少,大部分民眾都住在高山或半高山上,加之現在的退耕還林之後,耕地更少,許多老百姓就閒在家裡,但由於他們思想觀念陳舊落後,即使窮呆在家裡,也不願出門打工掙錢。村支部根據這一情況,充分通過各種會議、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幫助老百姓算"明白帳",使廣大農民認識到種一畝地糧食一年能賺300元,養一頭豬能賺300元,養一頭牛能賺1000元,而一個勞務工一年至少創收8000元,等於增加了27畝地,養了27頭豬或8頭牛。通過這筆帳,廣大農民民眾對勞務輸出有了新的認識,樹立了新的致富觀念。此外,該村還通過樹立典型,大力宣傳表彰勞務致富的能人,引導廣大農民走出去,闖市場。通過宣傳引導,在該村逐步營造了一個“外出勞務闖市場、發展經濟建家鄉”的良好氛圍。
二是支部搭台找出路,黨員帶頭闖市場。
要使勞務輸出工作達到一定規模,真正成為解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關鍵是要有廣闊的輸出渠道,典型的示範引導。為了打開並不斷擴展輸出渠道,該村黨支部會同馬家台鄉勞保所多方聯絡,支部書記顏昌美先後深入到西安、山西、新疆等進行考察聯繫,同時還讓本村經驗廣、能力強的黨員幹部帶領民眾出去闖市場。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近幾年,勞務輸出已經成為該村經濟增收的支柱產業。僅去年一年到西安、山西、內蒙、新疆、甘肅等務工的人員達到290 人次,創經濟收入280萬元,特別是黨員顏昌柏僅去年採礦收入達到30餘萬元,原村支部書記蔡定進創經濟收入8萬元,該村現在農戶有私家小汽車12輛,北京吉普車10輛,農用三輪車7輛,機車69輛;固定電話107部,手機220部,彩色電視機120台,通過近兩年的努力,29%的農戶住的都是樓房。
三是狠抓技術培訓,拓寬就業渠道。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多,也暴露出輸出工作的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務工人員不能吃苦,個別人員素質較差,在務工過程中違反工作紀律,還有的人專業技術較差,不能勝任工作等等,針對這些問題,該村積極會同鄉司法所、勞保所、農技站、廣播電視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專門對該村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知法、守法、用法,增強他們的職業道德和從業水平,拓寬就業渠道。
四是以支部為核心,以協會為紐帶
全力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後勤保障工作。為了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保障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該村黨支部牽頭,所有外出務工作按行業和地域等特點組成外出務工人員協會。首先是村支部班子成員經常深入外出務工人員家庭定期進行家訪,幫助外出務工人員解決好家裡子女上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經常和外出務工作人員進行溝通,鼓勵其安心工作,勸阻他們不要回家,家中有困難找組織解決,使廣大務工人員感到了組織的關懷,紛紛表示一定要在外安心工作。其次是實行外出務工人員檔案專管,定期裝訂、存檔,為今後外出務工人員的管理積累資料。第三是各專業協會為本會員負責做好工資討要和各種權益保護,使他們勞有所得、勞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