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早在春秋時期,此山名覆舟山,因其臨湖一側陡峻如削,像一隻傾覆的行船而得名。南朝劉宋元嘉時,玄武湖屢見“黑龍”,武帝將山改名為玄武山;另說是因山傍玄武湖,位於城北之故。陳太建年間,玄武山稱為龍山、龍舟山。歷史沿革
六朝時,覆舟山是都城建康重要的屏障,也是皇家花園,稱為“樂游苑”。樂游苑內,樓台亭閣,風光旖旎。據史書記載,南朝時,大科學家祖沖之與北魏人索馭麟比賽指南車,地點就在樂游苑內。祖沖之發明的水碓磨,也是在樂游苑內試製成功的。隋滅陳時,樂游苑被焚毀。山南麓建有小九華寺,故俗稱“小九華山”,簡稱九華山。南朝時期,覆舟山曾是皇家園林“樂游苑”所在,為當時帝王將相消夏納涼、娛樂休閒的福地。
此外,九華山頂有一座五級四角形的磚塔——三藏塔,是為紀念唐代高僧玄奘法師所建。據考證,塔內藏有玄奘法師的頭頂骨。
覆舟山現名九華山,在南京城東北,玄武湖畔。山的形狀狹長,頂呈平行,兩頭漸低,古時人們因其像一隻翻置的木船,所以命名為覆舟山。覆舟山的名字在東晉的史籍中已有記載,產生時間當然更早。
覆舟山在劉宋時叫玄武山。改名的原因舊志中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山在城北,當時宮城的北門名玄武門,另一說是因山在玄武湖旁,元嘉中有黑龍展現於後湖,以為是玄武之神,乃名後湖為玄武湖,改覆舟山名玄武山。上述兩種說法都有其依據,後一說似乎更可靠一些。陳宣帝時,又稱覆舟山為龍舟山。不過,這兩個名字在民眾中影響不深,陳亡以後,人們仍呼為覆舟山。
“六朝”時期的覆舟山,東際青溪,北臨後湖,西近台城,周回不過三里,高不過百米,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山雖不高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戰亂年代,它是宮城的屏障,與東面的龍尾坡、蔣陵同為軍事要隘。它的得失,關係著宮城的安危。東晉時,在這一帶曾發生兩次規模較大的戰役。晉成帝鹹和三年(328年),歷陽內史蘇峻以討中書令庾亮為名,攻入都城,史稱蘇峻之亂。蘇峻率二萬人渡江,沖開牛渚(今采石磯)的防線,繞到都城東北,進據蔣陵和覆舟山,打敗了守將卞壺的部隊。突破青溪大柵,居高臨下,因風縱火,台城及諸營寺署一時盪盡。蘇峻因攻占覆舟山而奪得勝利,控制了東晉朝廷。
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荊州刺史桓玄篡晉,國號楚,史稱“偽楚之亂”。三年春,彭城內史劉裕等討桓玄,率二州之眾1700人,由京口(今鎮江市)西進至覆舟山東。桓玄守將卞范之等二萬餘人,在覆舟山西面,嚴陣以待。劉裕先採取虛張聲勢的辦法,派士卒登山張旗,給卞軍造成錯覺,然後,“破釜沉舟”,決一死戰。進攻前,命將士飽餐一頓,丟掉餘糧,輕裝待發,攻擊開始,又身先士卒,因此,將士無不以一當百。攻上山時,正值東北風急,因風縱火,頓時,煙炎熛天,鼓譟之聲震動京邑,打得卞范之的部隊大潰。桓玄被迫從長江水路逃走。
六朝的宮城(台城)離覆舟山很近,覆舟山周圍的土地屬於上層貴族活動的範圍。覆舟山的南面原來有一個西池,是東吳太子孫登的園林,也稱太子湖。晉明帝為太子時重修西池,在裡面訓養武士。東晉的北郊壇(地壇)也在覆舟山之南。西面是東晉的芍藥園,每年栽種芍藥川供宮廷用藥。
劉宋代晉以後,把覆舟山下的北郊壇移到宮城之北,闢為樂游苑,把西池也圈在裡面,改名樂游池(其範圍當在小營以北)。宋文帝劉義隆又以覆舟山以西之地為北苑,興建樓觀,經常召集群臣宴遊賦詩,盛極一時。宋孝武帝劉駿時,在樂游苑內興建正陽、林光兩殿,還在山陰處鑿藏冰井,每年冬天采冰儲存,供宮廷夏天使用。這些建築到梁武帝晚年,因侯景叛亂,兵困台城,遭受嚴重破壞。陳霸先建國以後,又重加修建。陳宣帝大建七年夏,因“甘露”頻降,在覆舟山上興建一座甘露亭,採集“甘露”,以宴群臣。南朝有名的文人如鮑照、顏延之、謝靈運、范嘩、沈約等都在覆舟山、樂游苑活動過,留下不少綺麗的詩篇。
覆舟山下還建過佛寺。青園寺為東晉末年興建,劉宋時改名龍光寺。高僧竺道生在這個寺居住過,後因其譯著的佛經,對某些教義的領悟,與眾僧不同,被視為異端邪說,受到攻擊,憤而離開。法輪寺為劉宋時興建。齊東昏侯永元二年,西平將軍崔慧景反,攻入樂游苑,屯兵法輪寺。崔慧景雖是武將,也尚清談,部下發生爭執,他不去解決,卻坐在寺內與客人大談佛理,結果,部下叛離,兵敗被殺。
覆舟山下也有墓地,據《建康實錄》記載,晉永嘉六年,征南將軍、荊州刺史山簡死後,歸葬於覆舟山之陽。一個小小的覆舟山周圍有這么多的園林和建築物,其盛況可想而知。可惜隋楊廣滅陳時,這個六朝形勝之地,竟遭到摧毀性的破壞,只剩下一些殘存的廟宇。
民國年間,在此建玄奘塔。玄奘塔下葬有唐代高僧玄奘的部分頂骨舍利。唐玄奘原葬於西安終南山紫閣寺塔,該塔後毀於戰火。劉宋朝天聖五年(1027年),建康天禧寺和尚可政去紫閣寺,尋得玄奘頂骨,帶回建康(今南京),埋於城南天禧寺。清鹹豐年間,寺塔均毀於戰火,玄奘靈骨下落不明。1943年2月,侵華日軍高森部隊在玄奘塔一帶建"稻垣神社",施工中挖出玄奘頂骨,日本人慾占為已有,後經偽政府再三交涉,最終只留部分給中方。1943年2月23日,舉行玄奘法師佛骨移交儀式,靈骨由汪偽外交部長褚民誼接收,安置於九華山寺供奉。1944年覆舟山建玄奘塔,該塔仿西安大雁塔式樣,為5級4面磚塔,南面門楣上刻有"玄奘塔"三字,底層須彌座上刻有"玄奘法師靈骨"六寧。
由於玄奘法師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唐太宗曾親自為他所譯的佛經作序。他不畏艱險、矢志不渝的精神激勵了千萬中國人。梁啓超稱他為“天下一完人”,魯迅譽之為“民族脊樑”。
1978年,覆舟山闢為公園,山上建築為一殿一塔,配以涼亭。2003年成立玄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