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舖鄉位於襄城縣西部,全鄉轄40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耕地5.7萬畝,人口6.9萬,總面積77平方公里,常年以種植蔬菜、菸葉為主,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鄉。
該鄉地理位置優越,洛界公路、襄禹公路、平禹鐵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境內有馬黃河、葦子河、汝河三條河流,水利資源豐富。
該鄉歷史地蘊豐富。境內現存有龍山文化遺址和“青冢愁雲”“高橋映月”襄城八大名景以及毛主席視察區,劉鄧大軍商莊會議遺址等文化歷史名跡。
該鄉經濟發展迅速。以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生豬養殖、菸葉種植為突破口。全鄉共發展蔬菜種植2.5畝,其中1.5萬畝被河南省技術質量監督局確定為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菸葉1.7萬畝,生豬年存欄近3萬頭,發展非公有林業47萬株。全鄉經濟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2003年底,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億元,財政收入5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00元以上。相繼獲得河南省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鄉、市林業工作、畜物業工作、紅杯賽等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十里舖鄉蔬菜種植情況簡介
十里舖鄉位於襄城縣西部,緊臨縣城,全鄉轄40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耕地5.7萬畝,人口6.9萬,總面積77平房公里,常年以種植蔬菜、菸葉為主,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鄉。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做文章,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自然優勢,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著力在規模擴張和品位提高上做文章。通過典型引導,科技推動和市場帶動等形式,使全鄉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檔次明顯提高。目前,全鄉蔬菜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以上(含複種),蔬菜種類達15大類近40個品種,種植專業村15個,建有豫中南最大的蔬菜專業批發市場——群發蔬菜批發市場和年加工能力為6000噸的蔬菜醃製加工廠,培育籌建了以蔬菜冷藏、保鮮為主的旭日農貿有限公司、誠信冷庫、四季春冷庫。2003年5月申請獲得了蔬菜產品進出口經營業務,使全鄉蔬菜生產基本上形成了品種多樣化,茬口安排多元化和產銷、加貯一體化的格局。產品遠銷廣州、武漢等全國各大中城市,並有一部分蔬菜產品出口到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全鄉80%以上的農戶依靠種植蔬菜走上富裕路。
為進一步提高蔬菜生產檔次,鄉黨委、政府積極實施蔬菜產業開發戰略,先後在小張莊、四里營等行政村建成了萬畝蔬菜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在侯東、方頭等行政村建成了萬畝設施蔬菜示範園區,在王老虎、馬園、魯堂等行政村籌建了15000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並於2002年、2003年順利通過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認證驗收,被確定為河南省標準化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申請獲得了“群發”牌“葉菜類”無公害蔬菜商標,加入了全國“菜藍子”信息網,使蔬菜生產走上了無害化、信息化、產業化的發展軌道。
附:當前該鄉主要以中小弓棚蔬菜種植為主,中小弓棚是一種低投入、高收入的蔬菜種植模式。畝均投入1500元左右(塑膠可使用4年,弓子、竹桿使用期更長)。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有:西葫蘆、西紅柿、黃瓜、豆角、包菜、茄子等,西葫蘆已經採摘上市,批發價在1元/斤左右。中小弓棚種植經濟效益非常好,畝均產值6000元以上。
十里舖鄉黨政班子成員分工情況
韓少敏: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鄉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賈曉輝:黨委副書記、鄉長(主持鄉政府全面工作)
盛亞濤:正科級組織員
閆永軍:黨委委員(分管辦公室、機關後勤)
王大濤:黨委委員(分管人武、管區)
閆占民:副鄉長(分管農業、管區)
孫朝賢:副鄉長(分管非公、科技、教育、管區)
趙 淼:副鄉長
劉會川: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管區)
白樹偉:綜治辦副主任(分管綜合治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