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製造模式是指企業體制、經營、管理、生產組織和技術系統的形態和運作的模式。從更廣義的角度看,製造模式就是一種有關製造過程和製造系統建立和運行的哲理和指導思想。
現代製造過程雖然比較複雜,但它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確定製造過程運行規律的就是 製造模式。
製造模式的意義:製造過程的運行、製造系統的體系結構以及製造系統的最佳化管理與控制等均受到製造模式的制約,必須遵循製造模式確定的規律。因此,對製造模式進行深入研究,為製造系統建立先進的製造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製造是一個減熵、增加信息含量的過程,企業是一個複雜、非線性、大動力學系統,在企業內動態地流通著勞務流、資金流、物料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資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和企業體制、生產組織和技術系統中,依靠科技、依靠人的決策和技術創造能力、依靠信息的減熵支撐,經營、管理上述各種資源,以獲取企業投入的最佳化增值和利潤,是建立企業先進制造模式的目標。
國內外眾多的經驗表明,以提高製造業產品市場競爭力為目標的技術進步與企業改造工程的成功實施,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先進的製造技術必須在與之相匹配的製造模式里運作才能發揮作用。舉例來說,一個企業要採用CAD/CAM並獲得實效,就需要對企業現有的生產組織和運作方式進行調整,而實踐證明這是不容易的,需要時間和努力才能獲得進展。總之,技術和技術運作的模式需互相匹配並共同進步。
歷史
製造模式總是與生產發展水平及市場需求相聯繫的。
在手工業生產時代 ,是手工作坊製造模式,其特點是產品的設計、加工、裝配和檢驗基本上都由個人完成,這種製造模式靈活性好,但效率低,難以完成大批量產品的生產。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大量生產模式在製造業中占主導地位近百年,這種模式通過勞動分工實現作業專業化,在機械化和電氣化技術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產品成本,有力地推動了製造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20世紀後半葉特別是後30年 ,生產需求朝多樣化方向發展且競爭加劇,迫使產品生產朝多品種、變批量,短生產周期方向演變,傳統的大量生產正在被更先進的生產模式所代替。這些先進制造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需求啟動,依靠科技進步,企業合作,柔性製造,生產組織精幹,企業管理體制先進,注重環保。 近些年國外先後提出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精益生產和敏捷製造等就是先進生產模式的典型代表。
近十幾年來,由於製造工程技術與科學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經濟的變革,為了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製造模式的研究套用日益重要。
現代製造模式
1)剛性製造模式(適用於大批量、少品種)
2)柔性自動化製造模式(少批量,多品種生產,廣泛採用數控工具機。研究製造過程)
3)計算機集成製造模式(20世紀70年代,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研究信息集成)
4)敏捷製造模式(AM agile manufacturing,美國Lehigh大學於1991年提出的。這種形式所形成的企業組織又被稱為虛擬公司)
5)JIT(JIT just in time,日本TOYOTA公司提出的,該模式按“拉”式方式組織生產,即後一道工序發出請求,該庫存才存在,一律只是在需要時才被加工。)
6)精良生產模式(LP lean production,核心是精簡,即精簡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管理過程中一切不產生附加值的環節。也就是說在工廠的各個環節去掉一切無用的東西 )
7)快速重組製造模式(功能模組標準化,即劃分為標準的功能小製造系統模組)
先進制造模式
製造生產模式是製造業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生產規模和生產速度,以完成特定的生產任務而採取的一種有效的生產方式和一定的生產組織形式。製造生產模式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現代先進制造生產模式是從傳統的製造生產模式中發展、深化和逐步創新的過程而來。如工業化時代的福特大批量生產模式是以提供廉價的產品為主要目的;信息化時代的柔性生產模式、精益生產模式、敏捷製造模式等是以快速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為主要目的;未來發展趨勢是知識化時代的綠色製造生產模式,它是以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有利於環境保護減少能源消耗為主要目的 。
據國際生產工程學會(CIRP)近10年的統計,已開發國家所湧現的先進制造系統和先進制造生產模式就多達33種。已開發國家製造業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已廣泛採用了一些新的製造模式和製造系統,如:柔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精益生產模式(LP);清潔生產模式(CP);高效快速重組生產系統;虛擬製造模式(VM)等。開發下一代製造和生產模式,如:並行工程和協同製造(HM)、生物製造(BM)、網路化製造和下一代製造系統(NGMS)等。
比較流行的製造生產模式主要有:
柔性生產模式
由英國莫林斯(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的柔性生產模式,在20世紀70年代末得到推廣套用。該模式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計算機數控工具機為主的製造設備來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以增強制造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可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和員工勞動生產率且改進產品質量。
精益生產模式
該生產模式是由199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豐田汽車為代表的日本製造工業的經驗時提出的。這種模式以改革企業生產管理為特點,實施“精簡、消腫”的對策,以及“精益求精”的管理思想。該模式要求產品優質,且充分考慮人的因素,採用靈活的小組工作方式和強調合作的並行工作方式;在生產技術上是採用適度的自動化技術,使製造企業的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配置、充分的利用。
虛擬製造生產模式
該模式在製造過程中運用計算機模擬和仿真來實現產品的設計和研製,即在計算機中實現的製造技術。它將從根本上改變設計、試製、修改設計、規模生產的傳統製造模式。在產品真正製造出來之前,首先應在虛擬製造環境中完成軟產品原型(SoftPrototype),代替傳統的硬樣品(HardPrototype)進行試驗,對其性能進行了預測和評估,從而大大縮短產品設計與製造周期、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高其快速回響市場變化的能力,以便更可靠地決策產品研製,更經濟地投入、更有效地組織生產,從而實現製造系統全面最優的製造生產模式。
綠色製造模式
綠色製造是綜合運用生物技術、“綠色化學”、信息技術和環境科學等方面的成果,使製造過程中沒有或極少產生廢料和污染物的工藝或製造系統的綜合集成生態型製造技術。綠色製造模式是實現製造業可持續長遠發展的製造模式。
特點
(1)面向顧客,及時了解顧客需求和市場走向。
(2)企業須兼顧顧客需要與企業生產能力,並採取以質量取勝的方針。
(3)企業要推行有效的精良生產
(4)掌握信息,並對市場作出快速、靈活回響的能力
(5)將所有資源合理集成